揭秘韓國赴華旅遊暴增908%,張家界已是韓流精神故鄉,打卡首選

2024年3月5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年韓國來華的遊客數量暴增了908%,數據最先來自於韓國旅遊機構的統計。

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近期客流量激增,尤其是前往中國的航班。韓國民眾對來華旅遊的熱情高漲,上個月赴華的韓國民眾人數超過14萬人次。為了迎合這一需求,韓國航空公司正在逐步恢復中韓之間的航線。

目前該話題已經沖上熱榜,也引來網友的關注和好奇,下面為大家講解這事的前因後果。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

首先,是來華旅遊方式的改變,由以往的個人游轉變為「家庭游」,由零星散客轉向多人拼團。

來華的這些家庭游旅客,幾乎第一站就是直奔張家界。


因為「孝順父母,就送他們去張家界旅遊」,這句話成為他們一個信念,所以剛剛在過去的春節,就有遊客反映說:張家界到處都是韓國遊客。

韓國遊客在張家界入境遊客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中老年遊客占了八成,其中,65歲以上的遊客占比最大,約為42%。

張家界的「韓流」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形成。

2001年,在當時任韓國觀光旅行社社長的趙宏奎,來華參加了「張家界森林公園活動節」,立即被張家界風景深深震撼。

回韓國後向他的同胞發出「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的感嘆,結合韓國人愛好登山的習慣,打造出「孝敬你的父母就帶他們去一趟張家界」等的宣傳文案。

從2002年開始,春季出遊的韓國人首選張家界,每年到來的韓國遊客也以階梯性指數攀升。

張家界已經成為韓流的精神故鄉,來源於韓國人對山神的敬仰,對登山的愛好。

至於韓國人是怎麼就把登山和盡孝扯到一起的,又把盡孝和張家界扯到一起的,說起來也挺有意思。

韓國乃至整個朝鮮半島自古以來的都是學習中國的中原文化

我國的「重陽節」,唐朝時傳入朝鮮半島,當時他們就全面學習,然後就把重陽節稱為「重九」,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也學着在重陽這一天登高望遠。

高麗時期,9月初9的節日也成為他們國家性質的習俗。

重陽節本身就有敬老登高的意思,韓國人就覺得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那就得讓他們去爬山。

非常契合的是韓國本身大部分就都是山地,韓國屬於半島國家,70%的國土面積都是山,地形崎嶇不平,山巒疊嶂。

 所以在韓國的神話故事裡,地位最高的檀君神就是山神。

由於對山的崇拜,登山是他們基本的出遊娛樂方式。可以說崇尚登山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基因。

而登山真正得到韓國全民推廣,還是在朴正熙當政的時代,他鼓勵全民爬山,甚至把登山列為軍隊訓練、演習的必要科目,因為本身地處山地,當兵如果不會爬山,不利於行軍打仗。

登山鞋才是韓國第一大消費品

韓國登山裝備消費的現狀是:三分之二的國民都有一雙登山鞋,每人每年最少得登山一次,其實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個月就要去登山一次。

2018年時,韓國人在登山裝備上的消費就超過了電影票和化妝品,成為第一消費品。

韓國22個國家公園,每年接待大約4500萬的遊客,都是韓國人為主。

但是由於韓國境內的山太矮了,就連最高的漢拿山也才1950米的海拔。

看看眼前這個山,就是他們眼裡的最高山漢拿山,與我國的巍峨大山比起來無疑就像個小山包。

所以「移情別戀」張家界就不難理解了。

我國高山很多,那為什麼韓國人只單獨喜歡張家界呢?

98年的時候來張家界旅遊的韓國人僅僅只有116人。

韓國人真正喜歡張家界是到2001年後,經趙宏奎的大力宣傳的結果。

他本身是搞旅遊的,輸出遊客,也是為了能賺錢,他甚至直接就將張家界打造成了韓國孝子帶父母旅遊必須的打卡點。

可以說如今張家界火遍韓國,他功不可沒。

同時細心觀察,可以發覺來張家界旅遊的韓國人如果能不坐纜車,他們是真不坐攬車,能爬的地方他們一定是爬過去的,他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張家界。

張家界以其獨特的山峰而聞名,這些山峰陡峭且形狀各異,想象奇特,恰好符合了韓國人的審美情感。

可以想到,在攀登張家界的過程中,韓國人能找到自我釋放的空間,暫時忘卻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除了張家界,中國當然還有很多景點受到了國外旅客的青睞,比如北京故宮、長城,西藏布達拉宮成都的熊貓基地,雲南的麗江古城等等,這些景點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外國遊客前來欣賞和探索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媒體在這件事上多少有搞宣傳噱頭的嫌疑。

因為2023年2月18日才開始恢復韓國公民赴華短期簽證,數據中韓國人來華14萬人次,也是針對去年同期的一月份,那時候沒有多少韓國人來旅遊是非常正常的事。

所以新聞的原標題是來華遊客同期增長908%,是某些自媒體故意把同期去掉了,對於這種情況,大家能正常視之,理智看待。

對來華旅遊的外國人,當然包括韓國人,建議國人保持開放的態度,多加歡迎,熱情接待。

並希望他們能在我們國家多多消費,給我國旅遊業創造出更好的經濟收入和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