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養肝疏肝是重點

2024年3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央廣網北京3月5日消息(記者 雷妍 實習記者 王佳路)驚蟄是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此時,太陽處於黃經345度,天氣回暖,春雷始鳴,蟄蟲驚醒,萬物萌生。

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分別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山花爛漫,春意盎然,一片美好景象。

驚蟄處於仲春時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徐翠、住院醫師易莎認為,春季肝當令,肝主疏泄,調暢一身氣機,肝氣舒暢,則身體無虞,故此時應以疏肝養肝為重點。

情志養生

春應在肝,肝主疏泄,調暢情志,在志為怒,喜豁達而惡抑鬱。肝氣易動,故春季易出現情緒波動,此時應重視精神調攝,戒大怒,更不應抑鬱傷懷,應敞開心扉、心胸開闊,積極樂觀、愉悅舒暢,順應肝的條達之性。

飲食養生

《千金要方》記載「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金匱要略》也記載「春不食肝」,也就是說春季肝氣旺盛,飲食上不需要過多食用補肝的食物,否則肝旺乘脾犯胃,反易生病端。此時飲食上應注意減酸增甘,因為酸入肝、甘入脾,減酸增甘才可以達到補益脾胃的效果。此外,還需注意忌食辛辣溫熱之物,辛辣發散為陽,易加重體內肝陽上亢之勢,損傷胃氣;當然,飲食清淡同樣重要,過食肥甘厚膩、不易消化之品,易加重胃腸積滯,釀生痰濕。

起居養生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整體氣溫雖有升高,但不時仍有寒意,氣溫波動大。此時需警惕「倒春寒」,做好「春捂」,及時增減衣物、防寒保暖,安然度春,遠離傷風感冒等疾病。

疾病預防

驚蟄時節,氣溫雖有回升,但仍多陰雨,易滋生細菌,此時是女性尿道炎陰道炎發病的高峰時期。對此,女性朋友們應格外注意自身衛生,多飲水,勤排尿,盡量選擇穿棉質透氣舒適的內衣物,避免細菌感染。另外,肝主藏血、主情志,女子月經與肝關系密切。女子以肝為先天,若情志內傷,抑鬱不舒,肝氣郁結,郁久化熱,熱擾沖任,則女性可能出現月經過多或月經先期的現象,故應注意時時調暢情志,使心情舒暢豁達。

穴位養生

1.太沖穴

位置:位於足背,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波動處。

功效:疏肝理氣,通絡止痛。

操作:拇指指端用力點按或按揉穴位,使局部產生較強的酸脹感,每次按揉3-5分鍾。

2.期門穴

位置: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效: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操作:手掌置於期門穴,沿肋間隙做前後搓動,以局部發紅發熱為度,按摩3-5分鍾。也可艾灸期門穴,每次5-10分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