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失去王勃故里真的很無奈

2024年3月6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背誦《滕王閣序》成為中國旅遊一個非常成功的策劃方案,將學習古詩與免費旅遊綁在一起,這麼簡單的一個創意,竟然收獲了如此巨大的成功,的確讓人意外。而且這一活動持續時間之長,說明文化真的是旅遊的靈魂。


當大家都在爭名人之際,流量巨星王勃在故鄉山西河津的熱度卻明顯不高。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即山西河津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是中國著名的天才少年,當今旅遊流量代表,滕王閣序在大江南北廣為傳誦之際,河津卻在和韓城司馬遷故里,從流量變現的角度看,不是王勃故里更強嗎?

帶着疑問,我上網查了一下,才發現原來河津已經將王勃故里「丟了」,建國後,由於行政區劃調整,王勃家鄉通化鎮已劃歸河津南邊的萬榮縣。萬榮縣知名的旅遊景區太多,後土祠飛雲樓李家大院等,所以介紹通化鎮時講王勃故里,但更多的是介紹當在的名優水果,全國高誦《滕王閣序》的熱浪並沒有在故鄉點燃大火。

我真的替河津人感到無奈。我也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我一直背誦王勃絳州龍門人,所以頭腦深處一直想當然地認為王勃故里在河津,難怪在河津沒有王勃的介紹,這種給人作嫁衣的事,尷尬。

曾經看過一篇介紹河津的文章,說河津有三人從祀孔廟:卜子夏、王通薛瑄。卜子夏為十二哲之一,王通和薛瑄皆為先儒。這三人都與韓城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卜子夏教衍西河,被尊為西河宗師,韓城境內不僅有卜子夏教學遺跡,更有眾多卜子夏後裔居住。王通作為隋朝時期的著名大儒,桃李遍天下,韓城不乏在其門下受業和受益的弟子,薛瑄傳說在韓城曾設帳教學,對韓城教育貢獻頗大。可惜韓城也人才輩出,但司馬遷之後,沒有從祀孔廟的大思想家,可能是司馬遷這棵樹太高太大了,大樹底下要再長出一棵大樹來,難啊。

王勃才高而命薄,有人說假如王勃沒有掉入水中,也有人說假如李白沒有掉入水中,那麼唐代文壇就真的太難混了。你說有的孩子六歲還在吃奶,王勃六歲就成名了,太逆天了啊。但這樣逆天的才子,沒有象司馬遷那樣自豪地說,遷生龍門。更可惜的是,王勃雖然名篇眾多,但關於河津故鄉的名篇好像沒有,而他卻為韓城留下了兩篇賦,雖然沒有滕王閣序那麼出名,但也讓韓城人非常自豪,其中那句韓城版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名句,「韓原奧壤,昔時開戰斗之場;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在韓城廣為傳唱,能讓王勃吟誦的名勝,自然差不到那裡,所以韓城人提及王勃,也有一種家裡人的感覺啊。這位臨家小哥哥,估計沒有少到韓城遊玩。

薛瑄在北方開創「河東之學」,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其學傳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呂大鈞兄弟為主的「關中之學」,其勢「幾與陽明中分其感」。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開明代道學之基」。高攀龍認為,有明一代,學脈有二: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可見其影響之大。薛瑄作為明代思想家,從祀孔廟說明其成就之大,但是既生瑜何生亮,遇上了王陽明這位流量明星,對後世的影響力遜色王陽明,也就不足為怪了。

卜子夏對河津來說 是外來戶,王勃家族那是驕傲,可惜被生生地劃到萬榮,薛老夫子作為思想家,變現有難度。細細算來,河津名人輩出,但名人這張牌可不好打,那種感覺叫無奈。

不過河津發展主要靠工業,而且非常成功,是運城市經濟的領頭羊,絕對可以自豪,至於靠名人帶動旅遊,只是輔助,你總得給別人一條路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