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有幾個鄉鎮?

2024年3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金門#金門縣有2個鄉、3個鎮。金門縣,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泉州市,現由台灣當局實際控制,古稱「浯洲」、「仙洲」等,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為牧馬監地,五代時編入泉州屬地,1915年1月正式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稱「金門」,轄區由金門島小金門島烈嶼)、大擔島二擔島東碇島北碇島等1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51.656平方公里。

金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域轄2個鄉、3個鎮,分別為:

1、烈嶼鄉

烈嶼鄉,又稱「小金門」,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下轄的一個鄉,現由台灣當局有效管轄。烈嶼位於福建省東南隅的九龍江口外、廈門灣內,金門島西南西方,居於廈門市與金門縣之間。除小金門本島外,並包括大膽島二膽島復興嶼猛虎嶼獅嶼等諸小島。烈嶼鄉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島嶼僅約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可以說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烈嶼鄉隸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管轄,現由台灣當局控制。全鄉幅員面積14.85平方公里,轄5村里97鄰,總2082戶,總人口5894人,民意機關為烈嶼鄉民代表會。烈嶼鄉共劃分為五村,分別為林湖村、上岐村、西口村、黃埔村、上林村。

烈嶼鄉,烈嶼又被稱做「小金門」,島上的先民來自中原,從隋唐時代即來此開發繁衍。唐代閩觀察使柳冕,在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置汛。另外,南明鄭成功也於1646年在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

2、金寧鄉

金寧鄉,是隸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的一個鄉鎮,位於金門島西北隅,三面環海,東與金湖鎮相鄰,西南方連接金城鎮,總面積29.854平方公里。金寧鄉下轄古寧、安美、湖埔、榜林、盤山、後盤等六個行政村(由37個自然村組成),分為134鄰。目前人口數為16,634人。

金寧鄉,1949年古寧頭戰役後,成立古寧、金盤兩區公所,隸屬金門民政處;1951年,兩區公所合並,更名為金寧區公所,隸屬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1953年合並為古寧、安美、湖埔、榜林、盤山、後盤等六個行政區,為金寧鄉。

3、金沙鎮

金沙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東北部,與金湖鎮毗鄰,現由台灣當局實際控制,轄8里,140鄰。全鎮總面積41.19平方公里,民意機關為金沙鎮民代表會。截至2009年1月,共5018戶,總人口13537人。

金沙鎮,漢人移民對金門島的開發依據可考的史料始於晉代。唐代803年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此為金門島上設置行政機構之始。1

4、金湖鎮

金湖鎮,是隸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的一個鎮,新市里為金門縣三大商業中心,商店林立,營業鼎盛。高梁酒、貢糖等產品,每年為地區賺取大量外匯,其次料羅、新頭、下莊、成功、小徑、瓊林等鄉村均有村街市場。其中料羅為縣內唯一商港、每年進出貨近5萬噸。工業有源信、裕祺、和發等水泥預拌廠。該鎮位於太武山南麓,東起復國墩,西至雙乳山,南臨料羅彎,北依太武山,形勢險要。金湖鎮總面積41.6公里,轄40個自然村,劃分為新市里、山外里、溪湖裡、蓮庵里、料羅里、新湖裡、正義里、瓊林里等8個行政里。

金湖鎮,該鎮原名滄湖鎮公所,1954年7月1日改為金湖鄉公所,設址湖前,轄8個行政村。1957年12月改為金湖鎮公所,設址新市里原農會倉庫。1959年成立金瓊鄉公所,正義、瓊林兩村撥歸該鄉,復於1965年9月16日金瓊鄉裁並,正義、瓊林又隸屬該鎮,但新前墩,東沙尾並屬金沙鎮,並於1966年12月6日遷出舊聯合大樓(新市里林森路6號)。

5、金城鎮

金城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金門縣的西南角,是金門縣政府所在地,金城為金門縣最重要的政經、軍事、文化中心,面積 21.71平方公里,下轄8村里220鄰,9030戶,總人口30475人。民意機關為金城鎮民代表會。

金城鎮,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戍海疆,建築金門城以御倭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總兵陳龍移駐後浦,金門軍政、經濟中心逐漸轉移,包括金門鎮總兵署、浯江書院紛紛設立,地方官員及鄉紳亦捐資修築海堤、城隍廟、奎閣等,地方經濟也蓬勃發展,構成今日城區的主要區域。1949年國民黨部隊進駐前,原屬福建省金門縣珠浦鎮,東至前盤山、北至東坑、西臨海、南至後湖昔果山,金門戰役(古寧頭戰役)後設立「城鄉區公所」,隸屬金門第二民政處,管轄區域: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四個里。1950年5月金門行政公署成立。

1953年二月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鎮長,改稱為金城鎮。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台灣當局「福建省政府」虛級化並遷至台灣省台北縣新店市。1965年九月並編金山鄉(除東洲並入金寧鄉外)余金水、古城、珠沙、埯湖、賢庵等五個行政村,包括原轄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個里,計九個行政村里。1974年二月精簡所轄村里,將埯湖村裁撤,其原轄後湖、上下後埯並入金寧鄉榜林村,泗湖並入珠沙村,縮編為現有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賢庵、金水、古城、珠沙八個里。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終止戰地政務,鄉鎮公所組織規程,依地方自治綱要第卅四條規定訂定之。1996年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遷回金門(金城鎮)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