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北發現武大郎墓,考古學家打開棺材後,揭開800多年騙局

2024年3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文章由Talk歷史頭條首發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尾

「未經授權,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前言·】——»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其中武大郎「老實人」的形象更是廣為人知,不少人都對武大郎的遭遇感到同情。

只是,隨着1992年武大郎墓的正式發掘,人們才發現這原來是一個流傳了800多年的騙局……

真相

武大郎墓位於河北邢台清河縣武家那村,當地至今還生活着上千名武姓人家。

根據當地縣志和武家村族譜記載,武大郎生前的活動軌跡和水滸里的武大郎形象基本一致,由此,專家認定這里的武大郎就是水滸武大郎的原型。

於是,為了進一步確定現實中武大郎的真實形象,在徵得武家後人同意後,考古學家隨即對武大郎墓展開了二次挖掘。

之所以說二次,是因為早在1946年的時候,當地村民為了養家糊口就私自發掘了武大郎墓,想着從中撈點財物度日。

可當棺材被打開後,專家們都愣住了。

原來,棺材裡有兩具遺骸,經過檢測為一男一女,其中男性的身高在1.78米左右,根據相關文獻記載,這對屍骨就是武大郎夫婦的。

這一發現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畢竟按照水滸里武大郎「三寸丁谷樹皮」的描寫,武大郎應該還不到一米五。

也就是說,水滸的武大郎形象其實和真相相去甚遠,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真實的武大郎夫婦又到底做過什麼?「大郎喝藥」的名場面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呢?

隨着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專家們逐漸對歷史上的武大郎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知。

真實

武大郎,本名武值,出生於北宋末年徽宗時期,河北清河縣人,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時人多以大郎相稱。

武大郎並非賣燒餅出身,他自幼勤奮好學,文武雙全,科考之路更是一帆風順,二十齣頭就金榜題名,中了進士,被宋徽宗欽點為山東陽谷縣令,官居七品。

也就是說,武大郎並非草芥,而有官身,是有名的才子。

當然,潘金蓮也非水性楊花、蛇蠍心腸。

潘金蓮是河北邯鄲人士,家父為邯鄲知州,同樣生活富足,潘金蓮與武大郎一見鍾情,結為夫妻之後更是始終相濡以沫。

潘金蓮跟隨武大郎一起到了陽谷生活,武大郎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受當地百姓愛戴,離任之際,當地百姓還送上了萬民傘,這在武家族譜里有明確記載,是為:

公(武植)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繼……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舉萬民傘敬之。

潘金蓮則勤儉持家,樂善好施,與丈夫一起扶危濟困,常常自掏腰包賑濟災民,武大郎雖然俸祿不少,但因把錢都用在了幫助百姓身上,夫妻倆常常過着清貧的生活。

晚年的武大郎回到家鄉,積極在當地興辦教育,教化人心,鄉親們都對他很是敬重,武大郎夫婦逝世後,大傢伙還給他們立了碑紀念。

也就是說,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夫婦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

那為什麼會在水滸里他們又是反差如此巨大的形象呢?

人性

有句俗語叫「流言止於智者」,不過,在古代,教育可是稀罕事,絕大多數都是氓隸之人,他們往往只相信自己聽到的,於是,一些謠言便成了「真相」。

武大郎夫婦後世的糟糕形象全是王某的「功勞」。

這王某和武大郎本是同鄉好友,武大郎早年貧苦,多虧有王某照應,才能集中精力發奮讀書,當時武大郎進京趕考的路費還是王某給墊上的。

後來,王某做生意經營不善,生活困頓,恰聞武大郎當上了陽谷縣令,便主動前來投奔,想着兄弟一場,叫武大郎給謀個官差。

對於當年之恩,武大郎自是感激,王某到的當晚,武大郎夫婦就為他接風洗塵,只是由於家中清貧,實在拿不出錦衣玉食,飯菜相對於官身倒是有些清淡了,不過這也是武大郎夫婦用心准備的。

可王某看到之後,卻以為是武大郎當了官忘了窮兄弟,故意為之,他頓時心生不滿,之後幾次討要差事,武大郎都沒有同意,王某更加懷恨在心,這才編出了流言,中傷武大郎夫婦。

武大郎為官清廉不給王某安排差事無可厚非,而且他也表示會盡力招待王某,可王某偏不知足,這件事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王某憤怒地離開了陽谷,一路走一路散播謠言,說武大郎背信棄義,還抹黑他是個面目醜陋的矮子,更有甚者,連潘金蓮都沒有放過,編出了她和西門慶的故事。

王某頗有語言天賦,被武大郎懲治過的市井無賴和違法之徒也紛紛加入其中,在他們的渲染下,不明真相的百姓大都信以為真,武大郎夫婦的形象被曲解了數百年。

後來,明代的施耐庵寫水滸時便以謠言中的武大郎夫婦形象為原型進行了水滸相關情節的塑造。

因為描寫太過出眾,流傳甚廣,現在人們一提到武大郎就誤以為他真的是「三寸丁谷樹皮」,一提到潘金蓮就誤以為她真的是紅顏禍水。

但歷史會給人們以真相,這就是考古學的一大魅力。

隨着武大郎墓的發掘,專家將武大郎夫婦的真實形象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不過,由於水滸里武大郎夫婦的形象早已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要想改變大眾的認知,還需要相當長一段路要走。

在這一方面,武家後人和施家後人都在積極做着努力。

清白

武家後人看着族譜上先祖武大郎的事跡,再想到世人的誤解,內心的郁悶可想而知,他們逢人就說武大郎的真實形象,試圖以一己之力改變人們的誤解。

盡管很多時候這種宣傳起不了太大作用,但什麼事都講貴在堅持,今天有一個人知道了武大郎的真實形象,明天可能就會有四個人知道。

假的永遠都是假的,隨着民眾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武家人相信終有一天輿論會改變對武大郎夫婦的看法。

與此同時,施耐庵的後人也在積極為武大郎夫婦正名。

其中有一個叫施勝辰的,得知真相後感到十分愧疚,他親自來到了武家那村,當面代先祖施耐庵向武家後人道歉。

他還專門畫了武大郎的畫像贈予了武家人,畫上有他的題詩,詩雲: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家祠堂斷公案,施家欠賬施家還。

見施家後人如此有誠意,武家人也不再對施耐庵心生怨念,兩家後人正一起積極為武大郎夫婦正名,相信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結果。

當然,也有不少網友覺得水滸里的武大郎原型並非是清河縣的武植,而是純粹虛構的,那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只是不管怎麼說,清河武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他濟世救民的善舉還是值得人們銘記宣傳。

那在大家看來,水滸里的武大郎到底是不是以武植為原型呢?

文| 昭明

編輯| 昭明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

參考資料:

吳棠《清河縣志》,1919年.

《武氏族譜》

吳海波:《武大郎與潘金蓮:蒙冤千年的恩愛夫妻》,群文天地,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