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俄軍收到普京總統令,對北約隱忍20多年,俄這回要動真格了?

2024年3月8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俄新社報道,普京在2月26日簽署了一道總統令,將原西部軍區一分為二,在其基礎上建立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

俄羅斯軍事專家維克托·穆拉霍夫斯基對此評價道:

「在俄羅斯默許北約連續東擴20多年後,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作出反擊的時刻。」

這次軍區改革是否說明俄羅斯要動真格了?

俄羅斯軍區改革的目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俄羅斯第一次進行軍區改革了

接受檢閱的俄羅斯軍隊

從1991年蘇聯解體一直到本世紀初,俄羅斯的軍區數量都是6個,分別為莫斯科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北高加索軍區、伏爾加-烏拉爾軍區、西伯利亞軍區和遠東軍區。

不過到了2008年,俄羅斯對6大軍區進行整合,於是有了西部、南部、中部和東部這4大軍區。

為什麼要合並軍區?其實對於當時的俄羅斯來說,它的外部環境總體還是比較和平的,與格魯吉亞的戰爭只不過是俄軍的一次小打小鬧而已。

在不存在大規模戰爭風險的前提下,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謝爾久科夫便決定削減軍隊規模,以達到節約國防預算的目的,同時俄軍盡量追求現代化和精兵化,以此來加強戰鬥力。

當然了,以後來的眼光來看,謝爾久科夫的軍事改革並不成功,不但沒能完成讓俄軍現代化的任務,而且就連原本繼承於蘇聯的武德都被敗得一干二淨。

曾擔任國防部長的謝爾久科夫

其打造出來的BTG營級戰術群已經在俄烏戰爭中被證明是失敗的產物。

至於6大軍區合並為4大軍區的措施,很快也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暴露了弊端。

自蘇聯解體後,北約東擴的腳步就從未停止過。

在之後的30多年裡,北約接連進行了6輪東擴,如今除了烏克蘭以外,與俄羅斯西部邊境接壤的所有國家都已經或者正在加入北約,這導致俄羅斯西部軍區承受的戰略壓力變得極其沉重。

不得不承認,單憑一個軍區的體量,面對北約集團的壓力還是有些不堪重負

俄羅斯要動真格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12月,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就提出了將西部軍區一分為二的設想

他指出,由於北約正在不斷強化在俄羅斯西部邊境部署的軍事力量,故俄羅斯也需要相對地加強這一方向的防禦能力。

按照紹伊古的計劃,列寧格勒軍區將成為直面北約的第一道防線,莫斯科軍區則承擔後勤中繼功能。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

顯然,這種分工化的軍區制度更適合應對未來有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

俄羅斯軍事專家維克托·穆拉霍夫斯基認為,在芬蘭加入北約後,俄羅斯將一下子多出長達1300公里需要防守的邊界線。

而列寧格勒軍區的存在將會更有力地捍衛俄羅斯的國家安全,該軍區將會擁有大量具備高機動力和信息化水平的精銳部隊

俄羅斯精銳裝甲部隊

其實俄羅斯的信號已經釋放的非常明確:既然北約多年來無視俄羅斯的警告與反對,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那麼俄羅斯就有必要給予針鋒相對的回應,讓那些加入北約的鄰國們意識到強大的俄羅斯是不可侵犯的。

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北約的軍事挑釁,俄羅斯絕不可能視而不見。

除了新建兩大軍區之外,普京還簽署了一道總統令:將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人數增加至150萬人,預計在2027年之前就會實現這一目標。

俄羅斯總統普京

普京表示,俄羅斯的大規模擴軍完全是西方擅自行動所導致的結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應該獲得無條件的保障,擴大軍隊規模就是合理手段之一。

新的世界大戰離我們並不遙遠

如果由後人回顧我們現在的這段歷史,那麼俄烏戰爭必然是一個重要事件,它標志着俄羅斯融入西方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從此雙方將重新回到對峙狀態。

而從俄烏戰爭目前的發展來看,這場戰爭還遠遠看不到結束的跡象,因此俄羅斯有必要做好和西方進行持久戰的心理准備。

俄烏戰爭的前線

然而,長期持續的俄烏戰爭很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鑒於烏克蘭節節敗退的現狀,目前歐盟內部已經開始討論派遣「歐盟志願軍」加入烏克蘭戰場的可能性,如果這一設想成真,那麼其實就相當於北約和俄羅斯爆發軍事沖突

一旦沖突烈度和規模失控,雙方的全面戰爭就會拉開序幕。

北約和俄羅斯的沖突後果難以預料

在北約與俄羅斯開戰的情況下,遠在亞太地區的中國也免不了被牽涉其中

俄羅斯固然強大,但終究是孤掌難鳴,不可能在常規軍力方面壓制一整個北約集團。

只有得到了中國的下場支援,俄羅斯才有希望抵禦住北約的進攻,而中國也需要俄羅斯為自己分擔來自美西方的戰略壓力。

中俄兩國不是盟友,但勝似盟友

由此可見,新的世界大戰恐怕離我們並不遙遠

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加快國防力量的建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有價值的國防項目上,例如無人機、隱身戰略轟炸機以及新型航母。

古往今來的無數案例證明,只有一個國家擁有真正強大的實力,才有資格享受和平年代的安穩生活。


參考資料

【1】普京簽署總統令設立兩大軍區,三年內俄擴軍至150萬,釋放什麼信號? 中國青年網

【2】普京下令再次擴軍,同時軍費提升70%,向北約發出明確信號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