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最懂李白的姑娘,竟然在杭州!網友感嘆:太有才

2024年3月8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不是專業出身,
卻有百萬粉絲
追看她解說詩詞背後的故事

不願隨波逐流追熱點
但一出手,
卻接連擊中爆款

視頻里,
她是眉的說,
一個百萬粉絲文化博主

鏡頭外,
她是浙江人民出版資深編輯錢叢。

彼時,刀郎發布《羅剎海市》,
互聯網一下沸騰
當吃瓜群眾沉浸在
歌壇大咖們恩怨情仇時,
抖音上,
賬號眉的說《羅剎海市》
則被網友贊爆,
被稱為:
全網最有格局的詮釋!


視頻里,
錢叢用她一貫平緩的語調,
娓娓道來:
「羅剎海市真的
只是娛樂圈的一場罵戰嗎?
那你就太小看刀郎了。

如歌如詩的語言
層層遞進的情緒
抽絲剝繭的分析,
閱讀量超3200萬,點贊量近100萬
一周漲粉30萬。

現在想來,
錢叢也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
她對數據都抱着一顆平常心。
「畢竟我還有本職工作呀。」

此刻,
她更看重自己有沒有盡興
有沒有在文案的梳理寫作中有新的收獲
以及能不能讓更多的人
與傳統文化中的那些情感共振、共鳴
發現身邊被忽略的美好。


後知後覺的詩歌DNA


很多人對文化博主有刻板印象,覺得能鑒賞唐詩宋詞的,不是從小飽讀詩書,就是家學悠久以至於耳濡目染,再或者是相關文史專業畢業。

不過錢叢表示「真不是」,和很多一聽「背誦全文」就頭大的85後們一樣,小時候的她,雖然覺得古詩詞挺美的,卻也沒太多興趣,只是「受大人的要求而強行背誦」。

「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見過更廣闊的天地,了解更復雜的世界,才會猛然在某一天被某一句古詩詞擊中內心。」錢叢的這一天,是第一次離開家鄉,離開父母的那個大一中秋

「中秋節看到高原的月亮,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什麼叫千里共嬋娟,蘇軾筆下的月光,美好卻又帶着淒涼。雖然時隔千年,卻可以與古人望見同一個月亮,產生同樣的情感,就像李白說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如果沒有古詩詞,很難想象我們可以跨越千年時空,與古人產生這樣強烈的共鳴,我覺得這也正是古詩詞所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西寧素有「詩歌高地」之稱,每年青海湖詩歌節,都有大批耳熟能詳的詩人來訪,比如舒婷西川席慕容等,而她的母校青海師范大學也是臥虎藏龍,剛剛獲得茅盾文學獎楊志軍畢業於這所大學,而在《百家講壇》一炮走紅的鮑鵬山也曾任教於此。「我身邊很多同學,朋友都是詩人。」。

天時地利人和,至此,她身上詩歌DNA覺醒了。


無心插柳的爆款


凡事都有因緣際會。就像17歲去西寧讀大學,之後又在青海人民出版社做了2年責編,負責詩歌散文出版,錢叢和詩歌的羈絆也更深。

2016年,她來杭州定居,入職浙江人民出版社,工作的內容和之前相似,也是人文社科的內容。

2022年8月,一半是響應單位新媒體發展的號召,一半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錢叢用了自己最愛的「眉」字,以「眉的說」開了個號,主要圍繞詩詞歌賦、古代傳奇和作家故事這些內容,錢叢希望能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找到更多同好,讓更多傳統文化得以傳播。

和一般的詩詞解說號不同,她不純講詩,用錢叢的話說,第一不喜歡,第二自己不專業,另外「再講也講不過葉嘉瑩這些大家……」。

她更喜歡講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甚至是帶着個人「偏見」去解讀古詩詞、講述古人和他們背後的故事。

可能是這種富有情緒的表達方式,讓網友耳目一新。

她的號漲粉很快,不到2個月就破1萬粉絲,去年此時,就10萬粉。不到1年就收獲3個千萬爆款,一個前面提到的《羅剎海市》,一個是《相思》,另一個是《白居易 湘靈》,前兩個用她的話說,全是當初不太想做的。

錢叢之前的選題,大多根據自己喜好來定,天馬行空,想到啥做啥。

對當下的熱點她不感冒,也有些警惕。彼時刀郎《羅剎海市》上喧囂塵上,經不住領導和同事的「試試看」,於是查了幾宿資料,切了幾個不同角度,連發了3期視頻,竟真的一舉擊中。

「古人寫相思的九重境界,李白只在第六重,你能體會到哪一重?」這是《相思》的開場白,錢叢覺得這個視頻更多是一個排列,含金量還是少了點。但可能是開場的鈎子,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一下湧入30萬點贊。


零零總總的這些給她了一些啟發,畢竟這些小技巧能事半功倍。

最近阮經天的《周處除三害》熱映,雖然她忙得至今都沒去影院看,但在翻閱資料後,找了一個新點「都知道《周處除三害》出現在教科書里,但你知道後面都經歷了什麼嗎?」這個視頻反響也很好。

很多網友表示,看完電影,再看她的視頻,直呼:學到了很多。


取捨的痛苦和收獲的幸福


一個3-5分鍾視頻文案,大約500-800字左右。

錢叢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完成定稿。

因為本職工作忙碌,梳理脈絡,攢出框架,取捨干支,打磨文字,幾乎是在她零碎的時間里完成。這其中錢叢認為「取捨」最折磨她。

這個千萬爆款《白居易 湘靈》第一稿她寫了5000字,刪減4000字的過程,讓她無比痛苦。

《二十四節氣》雖然視頻1分23秒,文案100來字。但背後是她選了200多首詩,重新進行串聯,光押韻,就費了她很多時間,「寫完才明白古體詩有多難。」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黃河》的文案,是她一個通宵搞定的。文思噴涌的動力可能是deadline。「來青海,免不了和故友相見,晚上還會喝上一點,但是第二天必要要錄呀,要不然就來不及了。」

一路走來,錢叢享受這種內容創作,雖然也常會有「努力但沒有回報」的事。她非常喜歡宋代大文人蘇軾,市面上朱剛蘇軾十講》,復旦王水照的書,她都有閱讀。

「就像王安石評價他所說的,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蘇東坡確實是千古罕見的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作品,更因為他這個人本身。讀懂蘇東坡,相信很多人都會更懂人生的悲歡離合,也更懂那個內心深處的真實的自己。」

她為此找了一個點,寫了王安石和蘇軾之間亦敵亦友的關系,寫完她自己感動了很久,但播放的效果卻和她預期有差距,「不過,有點意外的是來了很多王安石粉,在視頻底下留言討論」

她很感激粉絲一路陪伴和對自己的指正,「我普通話不標准,平仄不分,發音不清,比如隨風潛入夜,Qian 我會讀起來像Qie。」

還有粉絲指出一些事實差錯,比如歐陽修採桑子》筆下的西湖,其實寫的不是杭州西湖,而是潁州西湖。「我的文史知識不扎實,難免會有失誤。之後我肯定會更注意。」

最讓她感動的是有外地老師把她的的文案改成了舞台劇,讓孩子們來演。她很開心自己的作品能有這樣的作用。

錢叢的老家,離長江不到100米。17歲之前,她對這條江沒什麼太多的感情,「那一江水可以忽略不計,跟我每天呼吸的空氣一樣,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她離開家鄉,去了遠方,才猛然發現,長江原來是那麼非同尋常。「我覺得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它就像是那一江水,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我們習慣了它的存在,甚至忽略了它的作用,直到有一天,它被你從靈魂深處喚醒,我們才會猛然發現它有多麼美好,它對心靈有着怎樣的撫慰,它是多麼不可或缺。」

而她希望自己未來更多的分享,能喚醒大家內心深處的「詩情畫意」。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