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晚年飯量和壽命有關?醫生坦言:能吃不一定是福,這麼吃最好

2024年3月8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不久前,楊大爺多年未見的幾位老朋友登門拜訪,楊大爺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於是中午楊大爺和家人以及他的幾位朋友就一起到家附近的餐館去吃飯。

餐館的飯食種類很多,味道也不錯,於是楊大爺吃的很開心餐桌上的各種肉類、魚類、海鮮都沒有放過。

幾位老朋友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說到,老楊還是這麼能吃,真是有福氣呀。

可是坐在旁邊的兒子卻一直在勸說楊大爺注意控制飲食,並說吃得太多對身體不好。

目前這樣的分歧在生活中很常見,那老人究竟要怎麼吃才能健康長壽呢,聽聽醫生怎麼說。

一、老人能吃未必是福

老話說,能吃是福,這句話本身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為吃是人的一種本能,人一生下來就要大量喝母乳,長大後就要吃各種東西,因為吃能給人提供必要的營養和能量。

因此胃口好在某種程度上看是健康的一種表現。

其實能吃是福這句話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在過去的生活條件下,特別是在農村。

人們需要進行很多的體力勞動,非常消耗體力,如果能吃就意味着身體強壯,能夠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說在過去能吃還是富貴的象徵。

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今的人們物質生活和過去比相對富足,食物的來源和供應也比過去充足很多。

如果這個時候還是不節制飲食,毫無顧忌的吃,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特別是對老人來說,能吃有時候並不一定是福。

因為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消化功能、新陳代謝功能都會減弱。

如果一下子攝入太多的食物,食物就容易長時間停留在腸胃中不容易消化。

最新的研究還發現,如果老人長期暴飲暴食還會損傷大腦。

因為人在大量飲食之後,血液要大量的供給胃部,來幫助食物消化,這時候大腦的供血是不足的,老人可能會因此感到昏昏沉沉。

長期這樣大腦供血不足,大腦就容易萎縮,還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所以說老人的吃飯量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自身脾胃消化情況。

一個老人是否健康脾胃功能強弱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

如果一個老人脾胃功能好,吃嘛嘛香,而且吃的東西能消化,那麼他的這種能吃就是健康的。

如果老人本身脾胃不太好,但是看到美味的食物就控制不住自己,但吃了之後不能很好的消化,那麼他的這種能吃就不是一種健康的表現。

二、老人少吃更長壽嗎

現如今有很多病是吃出來的,比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糖尿病等。

於是一些媒體就提倡大家少吃,這樣的觀念也有不少老年人深信不疑。

於是這些老人就刻意節食、少吃,明明沒有吃飽也不吃了,如果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他們會說為了長壽。

一些研究也確實表明少吃有利於長壽。

2022年美國的科研團隊曾經拿小白鼠做實驗,以炎症飯量和壽命的關系。

他們找來800隻小白鼠,分成2組,其中一組小白鼠不限制飲食,而另一組小白鼠減少1/3的飲食。

經過觀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不限制飲食的小白鼠只活了792天,而限制飲食的小白鼠活了875天。

根據小白鼠的這個情況研究人員就認為,人如果適當的控制飲食身體會更健康,也更有可能長壽。

其實我國古代傳統醫學也是主張控制飲食的,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關於節制飲食的論述。

但是他所講的節制飲食,是針對暴飲暴食來的,不是刻意地少吃。

飲食對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身體的能量需要飲食來提供。

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是1500大卡,要想活動自如起碼要攝入2000大卡的熱量。

也就是說如果人一天攝入的熱量不足1500大卡,人的身體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

對於老年人來說,本身就年老體衰,身體的各個髒器功能都開始退化,不論是消化、供血、新陳代謝、免疫力和和青壯年相比就要弱很多。

如果再過分節食,不攝入足夠的營養,那麼老人的身體消耗反而會更快,反而不利於健康長壽。

曾經見到一位老人,米飯只吃兩口,然後葷菜不吃,專門吃一些青菜,結果稍微多走一點路就氣喘吁吁。

而他自己總是說,老了,走不動了,殊不知,他這樣就是過分節食的結果。

其實很多百歲老人,他們吃的並不少,不論是蔬菜還是肉類他們都吃,飲食量比年輕人也少不了多少。

而且他們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那種干癟的老人。這是因為足量的飲食保證了他們身體的能量供給。

所以說,老人不能盲目過度節食,而所謂少吃有利於健康長壽是指老人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自己的飯量。

不吃得過飽,而這個恰到好處的量就是保證吃7分飽。

這個7分飽就是說自己覺得自己似乎還可以吃一點,但已經沒有那麼想吃了,這個時候停止進食。

另外影響人壽命的因素有很多,飲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要想健康長壽需要在飲食、運動、心態等方面都注意,而不能僅僅只關注飲食。

三、老人這樣吃才健康

老人要想吃得健康,不能僅僅關注飯量,飲食習慣同樣重要,養成這幾種飲食習慣有助於老人更加健康長壽。

1、食物要多樣化

現如今一些老人由於被一些錯誤的養生觀念誤導,對某些食物完全排斥。

比如自己查出膽固醇高了,就認為是雞蛋惹的禍,結果就完全拒絕食用雞蛋,認為粗糧好就恨不得餐餐吃粗糧。

殊不知,這樣的飲食習慣下,人就會缺乏某些營養,而某些營養又會過剩。

因此作為老年人不能偏食、不能禁止吃某一種或幾種食物,而要多樣化飲食。

具體來說老人每天的飲食應該包括谷類、蔬菜水果類、魚肉蛋奶類、堅果和油脂,而且老人每天至少要吃12種以上的食物。

而老人可以做到每次食物的量有一定控制,但是在這一定的量中要包含至少12種食物。

2、兩餐之間注意間隔一定的時間

可能老人們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可能某天早上起床比較晚,9點多才吃完早餐。

結果中午11點半又被別人請吃飯,又不好意思拒絕,結果好飯好菜的吃完以後,胃脹、不消化的現象就出現了。

偶爾這樣還好,如果長期兩餐間隔時間過於短的話,腸胃就會長期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

上一頓還沒有徹底消化完,下一頓又來了,這樣不知不覺胃病就會找上門。

如果兩餐間隔時間過長,胃部空置時間太長同樣不利於腸胃的健康。

因此兩餐之間最好間隔4-6個小時。

3、要細嚼慢咽

人上了年紀以後消化功能會減弱,如果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咽,那麼吃進去的食物就不僅不容易消化。

而且飽的感覺反應會延遲,這樣一來就容易多吃很多。

而吃飯細嚼慢咽不僅有利於食物充分的消化,而且還能讓人及時有飽腹感,從而控制食量,因此老年人要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4、少攝入油鹽味精

人年紀大了以後味覺也會退化,這就是一些老人總感覺食之無味的原因。

正因為感受不到食物的味道,所以老人做飯的時候就容易將味道弄得很重,特別是油鹽味精。

因此家裡如果有年輕人會經常覺得老年人做的飯味道過重。

油鹽味精這樣的調料如果食用過多首先會影響老年人的骨骼健康。

老年人的骨骼密度相比年輕人本就有所降低,再加上油鹽味精攝入過多又會加速骨骼中鈣的流失導致骨頭更加脆弱。

其次油鹽味精攝入過多容易抑制神經系統,導致老人出現頭昏頭痛的症狀,還會引發高血壓。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淡飲食,少攝入油鹽味精。

5、飯後不要立即散步

老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99,因此不少老人喜歡飯後散步。

飯後散步的確是一個好習慣,他能幫助消化,但如果吃完飯以後就立即散步的話食物都還沒有被胃充分吸收。

這樣容易造成胃部不適,長期如此胃還容易下垂。為了健康最好飯後半小時再散步。

結語

飲食是人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為人的身體提供各種所需的營養元素,保證人身體的正常運轉。

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本來老年人身體的各個髒器功能就比年輕人要弱。

如果再不攝入足夠的營養,不保證一定的飲食量,那麼身體就會加速消耗,從而使老人更加孱弱。

因此老人不能過度節食。

但老人也不能毫無節制的飲食,如果毫無節制的飲食不僅會影響到胃腸的消化功能,還容易影響心腦血管的健康

因此老人要想健康長壽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什麼都吃、什麼都不過量吃,而且要做到規律飲食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