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漢城奧運會:我國僅有5枚金牌入賬,5位冠軍如今怎樣了?

2024年3月10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如花]

文|安潯

1988年,韓國漢城舉行的第二十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

我國一共斬獲了5枚金牌

乍一聽數量並不算多;

可要知道,那一屆算的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屆奧運會。

東道主韓國摒棄地主之誼,當着全世界民眾的面徇私舞弊;

其他國家的人有苦難言;

我國的五位冠軍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幾枚金牌納入囊中。

對於這五位獲得冠軍的奧運健兒來說,這是莫大的榮耀。

那麼在奪冠後,他們又將奔赴怎樣的人生?

樓雲

樓雲出身於運動員家庭;

他繼承了父親的運動天賦;

自小在同齡人中就顯得人高馬大。

樓雲原本是我國體操隊的一員;

也正是體操的學習讓他有了靈活的身體和強壯的肌肉。

憑借自己靈活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強健的肌肉力量;

樓雲被挑選為跳馬選手參賽。

作為跳馬選手,樓雲曾多次為國家獲得金牌。

他是我國第一位蟬聯奧運金牌的體操運動員;

在我國體壇的地位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他的實力也是世界公認的。

比如說,被國際體操聯合會命名「樓雲跳1」「樓雲跳2」和「樓雲空翻」;

這三個體操界高難度動作,就是由他所創的。

而他也因此被人們戲稱為「跳馬王」。

1989年樓雲退役後;

他沒有選擇擔任國家隊教練,而是選擇前往廣東

那時的廣東正值改革開放新發展時期,充滿了機會。

樓雲不甘心體育教練的安逸生活,選擇進入商界。

第一次進入商界,奧運冠軍的名號給他的影響很大。

但體育好並不意味着經商好。

樓雲但沒能抓住發展時機;

而是選擇了一味模仿李寧這樣的錯誤方案;

後來沒能出頭不說,還損失慘重。

1995年,在國內受盡挫折的樓雲移居美國

在美國從事經商活動。

好在這次樓雲運氣不錯,僅僅幾年就彌補了虧損。

但他不甘心在異國他鄉發展自己的產業。

幾年後,不甘心的樓雲又回到自己的祖國;

重新創辦自己的公司。

而這一次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抓住了機會。

那時,正好迎合着中國房地產發展的最佳時期;

樓雲一眼便看中了其中的潛力。

他在房地產行業投入了自己的大量資產;

幾年間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房地產產業成功後;

他又將產業擴展至體育器材等其他領域。

同時,他也不忘初心;

投資許多學校,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在2023年的亞運會

樓雲還作為火炬傳遞的第四棒火炬手;

傳遞火炬,傳承體育精神。

高敏

高敏來自四川,自小學習游泳;

一次機緣巧合,她被一名跳水教練相中了。

第一次跳水她就展現出極高的天賦;

自此,高敏開始了自己的跳水學習之路。

15歲的高敏開始嘗試參加比賽;

第一次就獲得了冠軍。

高敏的實力出露,就一發不可收拾。

她在各個參加的大小比賽中包攬金牌。

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更是創下歷史新紀錄;

成為第一個跳水分超過600分的選手。

高敏的成績突出耀眼;

在一次次比賽後的歡呼聲中,她被人們稱為「跳水皇後」。

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只靠天賦。

在高敏耀眼成績的背後;

是她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

因為高強度高負荷的訓練;

高敏曾多次在水中耳膜穿孔,差點失聰。

而瘀血,抽筋,骨裂更是家常便飯。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後;

22歲的高敏終於受不住「金牌」帶給自己的巨大壓力,選擇退役。

退役以後,高敏不滿足自己在體壇的卓越成績。

她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讓自己的生活與思想更加充實更有深度;

於是她選擇赴美留學。

在留學的過程中,高敏認識了一個長相帥氣的小伙子,他名叫蘇東。

她與蘇東相談甚歡,兩人有着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相似的生活背景。

同為中國人,這個年輕人給身處異鄉的高敏帶來了許多溫暖。

幾年後,高敏選擇與這個志同道合的男人結為夫妻。

但現實總是會改變許多東西。

在美國的學校畢業後,蘇東選擇繼續留在美國工作。

而高敏則受一家加拿大俱樂部的邀請;

去了加拿大擔任跳水教練。

長年的兩地分居的生活,讓兩人的話越來越少;

最後二人選擇了離婚。

高敏並沒有因為一次失敗的婚姻而垂頭喪氣;

她回到加拿大繼續專注自己的事業。

幾年後的高敏在加拿大工作時又認識了陳志剛。

陳志剛與蘇東不同,他是一個溫柔細心的人。

陳志剛對待高敏與蘇東的兒子很好,可以說是視如己出。

高敏很快被陳志剛的追求所打動。

兩人結婚後,陳志剛就在家照顧孩子。

而高敏則更加全身心地投身於自己的跳水工作。

高敏與陳志剛後來又有了一個孩子;

為了兩個孩子的學習教育水平得到保證;

夫妻二人選擇回到中國。

高敏回國後還在母校設立高敏獎學金。

設立這個獎學金的目的;

是鼓勵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努力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

許艷梅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就是許艷梅奪得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

「許艷梅」這個名字,各位老體育迷一定都不陌生。

在她在隊的那幾年的中國跳水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許艷梅從小家境貧寒,父母工作很忙;

對幾個兄弟姐妹都無暇顧及。

在許艷梅六歲時,因為父母工作,舉家遷移來到了南昌

一家6口人,住着一個小小的破舊的房子,父親還因為工作成為殘疾。

許是家庭條件實在不允許四個孩子的生活;

亦或許是許艷梅早就被父母發現了體育天賦。

她的父母便將她送進了南昌體操隊練習體操。

當時的經濟條件差,江西省非常重視體育項目,特別是體操。

但許艷梅在隊里一直成績平平。

反而一次偶然,跳水隊的教練發現了她,就將她要了過去。

在跳水隊她極自在,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她說,雖然跳水隊沒有體操隊受重視,待遇要差些;

但那些成績給了她極大的鼓勵。

1985年許艷梅進入跳水隊。

她與同在夢之隊的夥伴奮斗在運動前線;

屢屢拿下冠軍。

一次奪冠後,同隊的隊友童輝被上級領導獎勵了一套房子。

許艷梅聽說後滿心歡喜,她想着自己的成績應該也會有這樣的獎勵。

她參加體育隊就是為了改善家境,她渴望如童輝一樣的獎勵。

這樣就可以把爸媽和兄弟姐妹接到身邊,家裡的條件就會改善很多。

但上級卻告訴她,她年歲尚淺,等過兩年成績更好時;

一定會給她應該有的獎勵。

聽到這樣的承諾,她更加努力的練習;

一次又一次受傷後還不願意休息。

但事與願違,在後來幾年裡一次比一次更優秀的成績並沒有水花。

隊里不公平的待遇也引起了其它人的不滿。

在漢城奧運會奪冠後;

奮戰三年的許艷梅本想趁此機會拿到房子。

但領導卻不再提及房子的話題,甚至拖延隊員的獎金。

要知道,這些獎金和獎勵都是運動隊員以自己的身體為代價努力而來。

這樣的行為無疑傷透了大家的心。

20歲時,許艷梅宣布退役,她在采訪中解釋原因道。

「因為我的身體受不住了。其實跳水給身體的壓力很大,特別是眼睛。」

在退役後,許艷梅也漸漸淡出了大眾視野。

現在她嫁給了一位公務員,過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陳靜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

我國乒乓球的成就一直是有目共睹的。

而陳靜作為第一個中國的乒乓球冠軍;

擁有極高的乒乓球天賦。

陳靜自小就學習乒乓球;

她反應快,動作敏捷,打法也狠。

陳靜是一個驕傲倔強的人;

她曾評價鄧亞萍,「鄧亞萍不是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小學時,她在朱達人老師的啟蒙下;

早早開始了自己的乒乓學習之旅。

朱達人老師也是一位很有實力的教練;

他看出陳靜的天賦,也看出倔強是她的軟肋。

陳靜很自信,從不在意他人目光,總是自己爭取機會。

漢城奧運會給她的參賽名額;

就是她自己寫信給上級爭取到的。

但後來因為比賽的變故;

陳靜選擇離開國家隊去了台北

後來她又不從事體育,做過很多工作。

她出過唱片,做過銷售,各個領域都涉及過一點;

但都是淺淺的一筆帶過,再也沒有過像在體壇一樣的成績。

陳龍燦韋晴光

作為漢城奧運會乒乓球男雙冠軍;

陳龍燦和韋晴光的結局各不相同。

韋晴光的所作所為惹人非議。

在事業巔峰時期,韋晴光選擇退役;

並受國家派遣前往日本

他受託與日本交流乒乓球文化;

在日本他由於國籍原因,被賽方多次拒賽。

於是,他決定加入日本國籍,代表日本隊參賽。

並且,他還一手培養出了水谷隼伊藤美誠等日本健將。

對於他的一系列行為,廣大網友紛紛表示不滿,認為他是「叛國者」。

而陳龍燦和曾經的搭檔恰恰相反。

在26歲退役後,陳龍燦接受了日本俱樂部高薪的聘請。

提及答應的原因;

他說這幾年做運動員工作辛苦,但薪水不高。

說實在話,一個家庭的開支都靠着他一個人;

這幾年實在沒存下什麼錢。

為了給妻子宋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

他才決定去日本工作。

他的乒乓教學能力很強;

在日本擔任教練時,訓練出現的問題他都一針見血。

俱樂部里凡是被他指點過的成員;

乒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日本方提出了豐厚的條件,想讓他加入日本國籍,留在日本為日乒效力。

但他果斷拒絕了日本的請求,選擇動身回鄉。

他不在乎日本給的榮譽和豐厚的條件,只是想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

他用一生的時間都在熱愛着乒乓。

回鄉後,陳龍燦積極參與家鄉的乒乓球建設。

他在家鄉擔任乒乓球教練,從娃娃抓起,盡心盡力培養下一代乒乓之星。

結語:

無可厚非,這幾位運動員都曾為我國立下汗馬功勞;

盡管他們的現狀各不相同;

但他們都奔赴在人生的旅途上。

我們也希望,以後會有更多的奧運健兒站出來為國爭光。

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我們國家才能更好。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