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不會被雍正猜忌?3大原因,雍正很放心

2024年3月10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清朝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常務副皇帝」胤祥,他的身份盡管與皇帝有所差距,卻似乎能夠避開雍正皇帝的猜忌,成為令人矚目的特例。這究竟是為何呢?雍正皇帝究竟為何對他如此放心?

本文將引領讀者深入清朝宮廷的權謀棋局,揭示「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能夠在雍正的朝堂中相對安穩。究竟是出於他的智謀、忠誠還是其他原因,讓雍正對他感到如此安心?

少年老師生,兄弟知交

雍正本名胤禛,為康熙皇帝的第四子。而胤祥則是康熙的第十三子。兩人雖不是同母所出,卻從小形影不離。胤祥幼時便被送去雍正生母德妃那裡撫養。

德妃溺愛雍正,深知母子天倫之情的珍貴,便將胤祥視如己出,將這段緣分化為兄弟般的慈愛。日夜相伴中,兩位皇子情同骨肉,無話不談。他們一起讀書習武、聊天嬉戲,亦師亦友,關系十分要好。

「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這是雍正在胤祥的祭文中所寫的話。由此可見,兩人自幼便親密無間。幼時的情誼日益加深,青少年時期的雍正還向胤祥傳授算學知識,日常還會一起討論朝政大事,可謂知交之上加師生之情。

這段由血緣、地緣、情緣交織的關系,在兩人還是皇子時奠定了基礎。日後登基為帝的雍正對胤祥更是信任有加、毫無保留。因為在這世間,能夠交心的對象本就寥寥無幾。而胤祥是與他共事共生與共命運的知己,此等珍貴難得。

失去恩寵,互相扶持

然而好景不長。在康熙中期,胤祥曾突然失去皇帝恩寵,被軟禁長達一年之久。這其中緣由不明,有人猜測是因為胤祥試圖幫助雍正脫罪,結果反被牽連。

當時雍正就在康熙面前屢屢得罪,性格又古怪,深得皇帝喜愛的胤祥出面求情,反遭池魚之殃。雍正登基後僅以一句「因二阿哥一事牽連」含糊帶過,並未詳說。

可見其中隱情不小,否則大可痛快曝光,以示自己也曾受過冤屈。在這場無妄之災中,胤祥雖身陷囹圄,仍然挺身支持雍正。因為逆境方能見真情,這場災禍反而使兩兄弟之間的羈絆也因患難與奮斗更加牢固。這為日後胤祥扶持雍正奪位埋下了伏筆。

扶龍奪位,力挽狂瀾

到了清朝後期,康熙晚年多病遷怒常發,皇子們頻頻交易權力。康熙臨終時立雍正為皇儲,引發了轟轟烈烈的群龍奪嫡。此時,雍正孤掌難鳴,面臨強大的政敵——自己的長兄胤禵。胤禵出生名正言順,又有權貴捧場,一時間局勢對雍正極為不利。

關鍵時刻,胤祥挺身而出,親率禁衛軍制服暢春園,成功穩住了局面,使雍正得以登基為帝。作為「扶龍」之臣,胤祥功不可沒。他和雍正肝膽相照,始終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種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誼正是雍正奪位的關鍵所在。

此後,雍正對胤祥的信任更加毫無保留。兩人經歷生死與奪嫡,羈絆早已超越手足,雍正甚至在詩文中以「形影相依」來形容兩人的關系。正是有了這樣一位心腹患難之交,雍正的龍椅才牢牢坐穩。

朝中常務副宰 政績彪炳建朝基業

登基之初,雍正便下諭旨,對胤祥立下汗馬功勞的支持表示感激,兩人合作煥發出強大正能量。此後十餘年間,胤祥始終輔佐雍正處理朝政,在水患治理、刑法改革、政敵清洗等各方面貢獻良多。他勤勉務實,與雍正心意相通,成為朝中之佼佼者。

為表彰胤祥的功勞,雍正先後封他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和碩怡親王,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九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朝野上下更是盛傳「得罪十三爺的,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這充分彰顯了胤祥在政治舞台上的舉足輕重。

在這無限權力和榮耀背後,胤祥始終恪守臣子本分,絲毫不僭越。他甚至把雍正賜予的陵址吞下肚子,以示天人合德、永世不替。這種恭敬謙卑最終獲得雍正「一心翊戴,克盡臣弟之道」的褒揚。正是胤祥政績彪炳,又能沉住氣任勞任怨,這才是雍正信任他的根本所在。

結語:風波恩仇十餘載,人生果然無常

可以說,胤祥之所以深得雍正信任,恰恰在於他對君臣倫理的堅守,這使雍正即便賦予他極大權力,也毫無猜忌之心。然而在權利和榮華背後,多少隱藏着人世無常。風波恩仇,終有盡頭。雍正八年,胤祥因病去世,年僅44歲。

當時雍正聞訊也是痛心疾首、泣不成聲。他親自為胤祥下詔冊諡,開歷史先河將其諱字改回,並上諡其為「賢」。如此殊榮,正是這個「常務副皇帝」留給後人的符碼。

人生短短數十載,胤祥卻與雍正結下三生三世的深厚情誼。也許很難想象帝王兄弟有如此深沉感情,但胤祥與雍正的羈絆,已成這人間的佳話,令人聽之竭力追憶。當我們再想到帝王權謀時,也會因為他們的存在而不禁懷疑——難道常務副皇帝真的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