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以老養殘」難題?全國政協委員諾敏:建議完善心智障礙者等群體成年監護體系

2024年3月10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國有大約1200萬-2000萬的心智障礙者,國內第一例確診的孤獨症人士今年已經55歲了,這類特殊需要人群的照護壓力都擔在了他們的家長身上。如果家長走了,這類人由誰來照護呢?」

獲得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的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諾敏,日前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推進對這類人群的監護,她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完善心智障礙者等群體成年監護體系建設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諾敏

據介紹,心智障礙者主要包括智力發育遲緩、自閉症、唐氏綜合征等先天發展障礙的人群,他們大部分屬於限制行為能力的群體,在復雜事務的邏輯判斷和決策以及自主行事方面都面臨困難。

諾敏表示,隨着社會發展,現代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依靠大家族血親關系共助共濟解決殘障者終生照料的情況日漸式微。如果父母不能履行監護和照護義務,心智障礙者既需要在與其權益有關的重要決策上由他人協助代理或提供支持完成,也需要在照護上得到安置。

諾敏調查後發現,近兩年,在上海、廣州寧波南京等多地出現了一些以社會監護為主要服務宗旨或將社會監護納入業務范圍的非營利社會組織,努力回應特需家庭的監護需求。但心智障礙者監護周期長,監護任務重,監護人需涉及重大決策責任、財務管理責任以及協調安排照護等復雜的責任。

「其中,北京一家服務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組織,在2022年底到2023年開展的心智障礙以老養殘家庭支持服務中,深度服務了20戶家庭,通過個案工作的方法,以社工加志願者的形式,基於家庭生態評估,有針對性地為家庭提供服務與支持。在服務過程中發現,成年心智障礙群體的監護和照護安置是『以老養殘』家庭的剛需。」諾敏表示,由於自身的障礙,民事行為能力有限,心智障礙人士的健康、生活和財產等權益,在照護者缺位的情況下,如何得到保障是照護者最關注的問題。另外還包括監護角色的可靠性、長效性和有效性,這些也決定了心智障礙人士未來安置的品質。因此,這些家庭針對特需子女的社會監護安排仍面臨諸多政策到實踐層面的挑戰。

「目前監護與照護,乃至特殊需要信託的銜接是分離的,這使得承擔社會監護的責任和門檻被拉高,而社會監護還缺乏落地機制,缺失對於監護的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和規范管理,基層民政部門、村(居)委會的法定監護責任缺乏配套操作規范指引,讓公共監護保障基礎薄弱。」諾敏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

對於以上問題,諾敏建議,由民政部門會同殘疾人聯合會、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圍繞《民法典》監護制度與照護等相關條款研究並制定監護的規范要求、監督機制等,出台相關配套實施細則,指導和規范社會監護及照護工作的發展。其次,政府層面牽頭成立成年監護委員會,可由有關部門聯合管理,加大對社會監護組織的扶持,促進監護服務的職業化、社會化發展。建立監護人選任標准、管理規則、運營制度、保障機制。

此外,諾敏表示,還需發展由政府部門認可的監護監督機構,對承擔監護責任的社會主體進行監督監察。政府主責部門要依法履職,制定基層單位開展法定監護服務的規范要求,開展對基層民政和村(居)委會人員的監護業務培訓,完善配套措施,以築牢兜底監護網並逐步提高服務質量。

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編輯 張尋 責編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