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搬走?富士康已做出重要決定,外媒:郭台銘徹底不回頭了

2024年3月11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富士康撤離中國,中國經濟岌岌可危?

這是外媒一直在熱議的話題,而意見出奇的一致,認為中國經濟會因為失去富士康而衰敗。

在一些在外媒眼中,他們始終認為,如今的中國經濟仍然落後,勞動力仍然過剩,依然是一個貧窮、不夠強大的發展中國家。

更有甚者認為,富士康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經濟離不開富士康。

然而,這些說法實在站不住腳。郭台銘剛宣布富士康將遷離中國的決定時,確實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但這種轟動只是短暫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快就使得人們恢復了平靜,而中國經濟也在穩步提升。

然而,我們仍然不禁要問:富士康在中國生存得如此順利,為何郭台銘會如此貿然地決定搬遷呢,他的這一決定真的能如願以償嗎?

一、富士康在中國的發展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富士康就開始進入中國,後來陸陸續續在中國開辦了四十幾個工廠,巔峰時期員工總數達百萬。

富士康在中國建廠之初,恰逢中國的勞動力嚴重過剩,大批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勞動力成本很低。

就是憑借着這個優勢,富士康開始在電子代工領域嶄露頭角,在當時的富士康還是好工作。

很多人都擠破了頭想加入,福利待遇好,而且工資也偏高。當然這是指綜合薪資。

富士康的薪資結構算是很具有創新性,它並沒有跟其他企業一樣,直接設定較高的基礎薪資。

如果底薪高而提成低,就會有大批量員工消極怠工,開始混日子,這對企業來說就是不利項。

而底薪調的低,但是加班費設的高。在高薪的刺激下,就會有一大批員工開足了馬力幹活,公司的效率大幅提升,這是一種智慧。

而不可否認,富士康也確實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助力。

尤其是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期,富士康吸納了一大批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青年人有了工作,就有了穩定的收入,生活有了保障,社會也會變得安穩。

並且富士康也給當地政府提供了不少的稅收,充盈了地方財政。

可是隨着中國少生政策的開展,勞動力逐漸從過剩轉變為正好又轉變為不足,隨後開始出現老齡化的問題。

勞動力成本提高,富士康的成本也隨之大幅上升。

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富士康最重要的成本就在於人,這也是當初促使它來中國建廠的重要原因。

可如今勞動力資源過剩已經成為過去式,郭台銘也早就在研究如何將富士康帶離中國了。

二、富士康謀劃搬離中國

自2019年開始,郭台銘就在計劃搬離中國。這一消息一經放出,就有不少媒體對中國不看好。

他們始終認為,中國的經濟離不開富士康,富士康一走,中國的經濟恐怕要往後倒退幾年了。

可事實真的如他們想象的那般嗎?中國經濟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恐怕不是吧。

自下定決心後,富士康在中國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舉措。

先是停止招工,而後是停止加班,這使得不少中年人紛紛離廠。

不得不說,富士康一開始的薪資結構設定可能就是為了後期能夠最小損失的削減工人。

因為富士康的基本工資低,而加班工資高,只要停止加班,那員工到手的工資就剩不了多少了。

這對於一個需要養家的中年人來說,簡直是致命的。賺的錢不夠,家裡生活就很拮據,甚至會引發不小的爭吵。

迫於養家的壓力,一大批中年男人就選擇了離職,尤其是那些工作年限多的,還能拿到不小的補償金。

拿着這筆補償,去做個小買賣,創個業,希望能有意外的財運。

而對於一些剛剛畢業的小年輕來說,就不太樂觀了。

因為富士康的待遇還可以,綜合薪資也不錯,所以有不少的雜牌院校跟工廠合作,畢業後直接入職富士康。

而這些雜牌院校也以保障就業為條件招生,忽悠了一大批學生。

這些不良院校一邊收着學生繳納的高額學費,一邊又從富士康拿回扣,賺的盆滿缽滿,說是坑慘了孩子不為過。

對於企業來說,主動離職的員工能拿到的補償金是被開除拿到的賠償金的一半,企業的損失有限。

富士康在國外的舉措也很讓人意外,按照郭台銘的選址要求,第一站必然是挑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走低成本路線。

可郭台銘卻偏偏不按套路出牌,第一站選在了美國

倒是也可以理解,畢竟富士康的業務嚴重依賴於蘋果

而蘋果公司就在美國,如果美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一點,地方政策再好一點,美國到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美國是個絕對逐利的國家,當初蘋果利用代加工方式降低生產成本,一個重要的考慮事項就是勞動力資源。

郭台銘也不是想不明白這一點,但當時美國的政府承諾太誘人了,租房租地均有補貼。

可是,事先說的好好的,但等到實施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反悔了,一丁點的補貼都沒拿到。

不僅如此,富士康是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需要足夠的勞動力才能支撐起那些生產線。

可美國的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根本招不到那麼多的勞動力,工廠根本經營不下去,所以富士康遷美的這條路走不通。

郭台銘在美國建廠前前後後折損了近十億,可美國不行,郭台銘又開始研究搬往東南亞。

相較於美國而言,東南亞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印度越南這兩個國家都勞動力資源豐富。

如今的印度已經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現在印度跟二三十年前的中國條件差不多。

而越南的人口雖然沒有印度多,但是勞動力資源同樣非常雄厚。這主要得益於人口結構好,處於勞動年紀的人口數多。

或是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郭台銘這次斥重資進軍東南亞。先天條件很好,但也有諸多的現實問題,比如勞動力素質差等。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經常性停工,還有廠房失火等意外情況發生,似乎這一切都在告訴郭台銘,不要太激進。

可他並不在意,2023年年末,郭台銘宣布再投220億在印度建廠,這是要破釜沉舟了。

去年發行的蘋果15就是印度工廠的產物,只是投市後的反應卻並不好。

自15一上市,短短幾天就被爆出屏幕不穩定,充電容易發熱等毛病,看來印度的工廠的技術水平似乎並不達標。

富士康在中國發展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年間,蘋果產品經歷了幾代變遷,而富士康中國工廠的技術水平也隨之提高。

可這是短期內的印度所做不到的,而蘋果也沒有時間陪着印度慢慢成長。

庫克給富士康下了死命令,要求24年的產值提升至少20%。

這可給郭台銘難壞了,為此他只能加大投資在印度建廠。

其實,富士康的日子也不好過,但都是咎由自取。

在國內,由於富士康突然的產線縮減和裁員,受到了當地政府的懲罰。

在國外,大筆揮灑資金,希望能更好的巴結蘋果,可是結果似乎並不如意。

盡管富士康大舉建廠,但是蘋果仍將一部分訂單分給了其他代工廠,削減了與富士康的合作。

此時,富士康是騎虎難下了。一方面消息已經放出去了,富士康再回中國郭台銘可就太打臉了。

另一方面,在他國建廠耗資巨大,如果不繼續就會爛尾,損失太大了。事到如今,不知道郭台銘後悔了嗎?

富士康走了,但中國經濟卻繼續連年增長。不僅經濟長勢沒變,就業崗位也在逐漸恢復。

中國的企業這兩年也都在瘋狂生長,華為的5G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領跑。

即使前幾年,被美國進行芯片針對,曾一度對手機業務造成致命打擊,但這兩年芯片領域也有了重大突破。

華為的再次崛起,又一次給蘋果手機帶來不小的沖擊。

比亞迪,中國自己的電車品牌。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量已經超越了特斯拉給中國狠狠掙得了臉面。

結語

郭台銘是下定決心要搬離中國,目前耗資巨大,就算是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離開了富士康的中國,經濟實力依然雄厚。可富士康離開了中國,似乎並不如意。

在印度紮根後,富士康還能維持當年第一大代工企業大地位嗎?

如今在中國的富士康廠已經瀕臨衰退了,而印度的富士康廠卻又挑不起大梁來,正值青黃不接之際。

而其他企業也開始後來居上,不斷的沖擊着富士康的市場份額

如果此次印度投資失敗,那富士康將會面臨被取而代之的風險。

對於郭台銘的這個舉措,您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