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正在逐漸消失的河鮮,30年前當草如今當寶,你吃過幾種呢?

2024年3月11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龍蝦、扇貝、螃蟹,以及三文魚等,可以說是現如今絕大多數人能說出來的海鮮名稱了,在餐桌上也屬於是常見的食材。然而在三十多年前,非沿海城市的人想要吃一口海鮮,卻是有些難度的

當時的人均收入低,再加上不少地方的交通還不是很便利,導致運輸到內陸城市的海鮮成本偏高。所以銷售價格也是令一般家庭望而卻步的。

好在如果想要解饞,還能用河鮮來替代,甚至都不需要買。附近有小河小溪的情況下,哪怕是小孩子也能自己動手抓到不少,足以讓一家人大飽口福,說不定還能送給附近的鄰居一起嘗鮮。

只不過,由於當時的河鮮數量比較多,也不需要什麼成本。所以那時候的一些人,反而會以吃海鮮為談資,認為河鮮不值一提,跟路邊的野草沒啥兩樣。

然而這幾年的情況卻有了反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河鮮數量變得越來越少了。與三十多年前的孩子們相比,現在的很多「00」後、「10後」,甚至連河鮮的影子都沒見過。

也正是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曾經是草的河鮮,現在又被當成寶。想要重溫舊時光的人,願意花錢去買。

但在買的時候,還有一種現象也被注意到了,那就是河鮮的種類似乎也變少了。有些小時候很常見的河鮮,仿佛消失了一樣,連賣的人都沒有了。

一、4種正在逐漸消失的河鮮

1.石爬子

可能很多人光看名字,還搞不清楚石爬子是什麼。其實就是一種淡水魚,有些地方也會叫它「爬爬魚」。由於肉質是很鮮嫩的,所以之前在人們的餐桌上,可謂是很受歡迎的。

石爬子的樣子,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擁有着扁平的體型,頭的部位與身體以及尾端相比是比較寬大的,嘴邊還長着胡須。在顏色這方面,大都是灰褐色或黃褐色的,在水裡比較懶不太喜歡動。

由於在水裡不是貼着,就是趴在石頭上,所以它的名字怎麼來的,大家應該知道了吧!而除了肉質鮮嫩,石爬子的營養價值也比較高,含有優質的蛋白質,有些家長會專門買給孩子吃

由於石爬子自身受歡迎,被捕捉的數量較多,再加上外界環境等方面的變化,現如今的石爬子數量變得越來越少了。在原本的一些生存地,都看不到石爬子了,市面上想要買,價格也變得相當高。

2.牛尾巴魚

牛尾巴魚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名字,顧名思義,就在於它不僅全身是淺黃色的,尾巴部位也比較長,看着就跟牛尾巴似的。有些人還因為它的顏色,將它叫成是「招財魚」。

在性格這方面,牛尾巴魚是比較兇猛的。而且還很有「潛伏者」的姿態,經常會潛伏到河底,或者是躲在石頭縫裡面,趁着過往小魚不注意的時候,迅速出擊進行捕食。

不過在小魚面前很兇的牛尾巴魚,也沒有逃離成為餐桌美食的命運。由於魚刺很少,還有着很細膩的肉質,好這一口的人不少。不過現在牛尾巴魚也不太常見了,如果要買的話,差不多是兩百元左右一斤。

3、芝麻劍魚

作為曾經很尋常的一道美味,現在還想要吃芝麻劍魚的話,就有可能會面臨牢底坐穿的結果了。因為被過度捕撈的它,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家頒布的名錄里的二級保護動物

芝麻劍魚長的很有特點,身上有大小不等的藍色斑點。作為一種偏冷水性的魚,之前在南方很多水域裡面可以看到,對生長環境有比較高的要求

4、鰣魚

鰣魚也是一種在數量上逐漸變少的河鮮。之前喜歡它的人,主要是覺得沒有多少魚腥味,且烹飪出來不僅肉質鮮美,還有一股獨特的香味。

鰣魚所含有的蛋白質,也幾乎居魚類之首,目前野生的數量不是很多。再加上養殖的難度較大,所以即便是人工養殖的,市場售價也不低,差不多每斤是要150-300元。

二、為什麼有些河鮮會消失

從之前的數量龐大以至於被人當成草,到後來的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被人當成寶,河鮮究竟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消失?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環境污染了

由於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力發展工業。所以有些工廠排放廢水的時候,會將沒有經過任何淨化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原本干淨的河流當中,使得河內生物失去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除了工業方面的污染,來自於農業化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視的。很多農村的土地附近會有河流,這樣方便給農田施水,避免因水分不足導致農作物不能正常地生長。

而在需要水分的同時,有些農田還需要施肥、打農藥。所以,附近的水源就有可能會被污染,導致水質急劇惡化,魚,藻類等水生生物被殺死的情況。

由於環境污染是長期性的,而且隨着時間的積累,負面問題會越發地嚴重。讓許多河鮮的生存環境岌岌可危,甚至整套生態系統出現徹底崩壞的可能性。

環境對河鮮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全球范圍內的。大家這些年是不是有一種感覺,就是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比三、四十年前多了?記得小時候的夏天雖然也很熱,但還能感覺到一絲夏季的風帶來的涼爽感。現在的夏季則令人發悶,高溫天氣也越發常見。

這樣的氣候變化對河鮮的生存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拿高溫天氣來說,會令河流水溫升高到讓河鮮無法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程度。再比如一些地方會發生暴雨等極端天氣,一旦引發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河鮮的生存環境將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來自於自然界的自行變化,另一方面也與人類活動存在關系。當人們出現破壞環境的行為後,大自然給出的反應,也是朝着不利方面發展的。

除去環境污染,有些人為了能掙錢,採用不正當的方式過度捕捉河鮮,也是令河鮮消失的原因之一。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些貪心的人會不顧河鮮種群的可持續性,一網打盡大大小小的河鮮。

當河鮮的數量急劇減少,出現了種群結構失衡的情況。並且後續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重新穩定種群結構,就會出現面臨滅絕的風險。

另外有些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工程,也會成為加速河鮮消失的因素。尤其是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程,亦或者是覆蓋范圍較大的河道修成後,對水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的概率相當高。

隨着河流的自然形態被改變,水流速度和流向受到影響,將會導致一些河鮮失去了原有的棲息地。並且這些工程還可能會令河鮮的食物鏈遭受到迫害,使它們的生存繁衍受到威脅

三、吃河鮮有哪些注意事項

三十多年前的河鮮,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屬於是「平民美食」,會有些上不得台面。尤其是一些人捉到的河鮮,來自於髒兮兮的小河、小溪,會給人一種很不健康的感覺。

雖然這種看法是對河鮮的一種偏見,但不可否認的事,在河流環境不怎麼好的情況下,河鮮的品質確實會受到污染。令人比較擔心的,可能就是寄生蟲的問題了,擔心吃了後會被感染。

針對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自己在被允許垂釣、下網的地方捕捉到的河鮮,而是從市場上購買的,應選擇有着可靠來源的河鮮。另外還可以根據河鮮的生長季節,來判斷品質的優劣。

買的時候還要觀察河鮮的外觀、氣味,以及質地。新鮮的河鮮看起來會有好的光澤度,也不會散發出難聞的腐蝕味道。用手指接觸按壓,也能夠感覺到肉質是很緊實的。

在買到新鮮的河鮮後,在接下來的烹飪環節,如果想要保留河鮮的營養,並且讓鮮味得到更好的釋放。一般可採用清蒸、煮湯等烹飪方式,調料也不需要多放,避免過度加工。

有些人可能會更喜歡油炸、燒烤等烹飪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口感。也不是不能這樣吃,只是這樣更容易破壞河鮮的營養價值。甚至因為油炸時間過長,或者是用於燒烤的炭質量不好,都會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

當河鮮做好了之後,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這個時候要注意什麼呢?當然是不能吃過量了。河鮮雖然美味,但過量食用還是有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

不僅如此,部分河鮮的表皮或者是體內會含有較高的重金屬,或者是存在有高溫也不太容易殺死的寄生蟲。大量或者長期食用,對健康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太好的影響。

還有就是從營養價值上看,大部分河鮮含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為了在就餐時增加口感層次,也豐富飲食結構,可以搭配一些蔬菜、粗糧等食物一起食用。

結語

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裡面,餐桌上河鮮會帶有誘人的滋味。在發現有些原本很熟悉的河鮮,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之後,可能也是會覺得傷感的。

由於造成河鮮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想要改變這種情況,並非個人能力所能做到的,還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進行保護。讓作為大自然資源的河鮮得以延續生命,再一次回到普通大眾的餐桌上,帶來美味與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