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菜之王」蕨菜,含有劇毒致癌物質?為何人們吃了上千年沒事?

2024年3月11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清香脆嫩蕨菜是最受歡迎的春季野菜之一,作為蕨屬草本植物,甚至相傳在一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它就是素食恐龍的主要食物。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到有關蕨菜的記載出現在詩經,大致記載了蕨菜在古代有三種作用,一是祭祀,二是食用,三是被用作藥材

因此,它也素有山菜之王」的稱號。蕨菜前端呈抱拳狀,生長速度極其快,所以需要及時採摘,因為不消幾天前面的拳頭部分就會打開、伸直,這樣的蕨菜就不好吃了。

因為採摘周期短,所以蕨菜就顯得珍貴起來,各大飯店也爭相在菜譜上加上這道菜。還有一道非常熱門的涼菜——蕨根粉,也是從蕨菜根莖中提取的澱粉做成的,深受食客們的喜歡。

吃了上千年的蕨菜能致癌?

作為十分熱門的一道菜,蕨菜為啥慢慢的退出了人們的餐桌呢?如果去網上一查,會出現很多「蕨菜有毒」、「蕨菜是唯一致癌蔬菜」的文章。當這些文章一遍遍的被大爺大姨轉發至「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群聊中後,就出現了現在「提蕨色變」的情況,蕨菜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那蕨菜真的有毒嗎?先來看一下歷史對蕨菜的評價。早在唐朝藥王孫思邈對於吃蕨菜就曾說過「久食成瘕」,意思是如果長期吃蕨菜,會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明代著名醫藥家李時珍也曾在本草綱目中提到「久食,令人目暗、鼻塞、發落。又冷氣人食之,多腹脹。小兒食之,腳弱不能行。」,可見大量食用蕨菜身體確實會出現不良反應。

不過從兩位醫藥家的描述中,我們也僅僅能看出大量食用蕨菜僅會出現鼻塞、腹脹等普通症狀,那致癌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在二戰時期就有報告曾指出,在蕨菜生長茂盛的牧場,多數的牛被診斷為慢性血尿症。隨後在1983年,日本科學家公布了科研成果,表示已經在蕨菜中提取出了一種名為原蕨苷的致癌物質。

拋開劑量談危害純屬耍流氓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有一個格外引人注目的名字——原蕨苷。它是蕨菜中提取出的一種獨特物質,這下算是坐實了蕨菜能夠致癌的說法。

有了科研報告的加持,蕨菜仿佛一夜之間被打入地獄。那蕨菜到底還能不能吃?為啥人類吃了幾千年都沒事,一到現代就變致癌物了?

其實想要知道蕨菜到底能不能吃,可以先了解下原蕨苷這個物質。3類致癌物的意思是,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也就是說原蕨苷這種致癌物到底是否真的對人體有致癌性,目前還沒有充分的實驗證明。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原蕨苷畢竟是致癌物,蕨菜依然不能吃。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很多東西都含有致癌物質,比如最常被提到的二手煙,裡面含有的尼古丁屬於一級致癌物質,也就是已經有足夠的實驗證明,對人體有致癌性。

目前二手煙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相信每一個人都聞過,那有沒有人聞一次就得癌症了呢?顯然是沒有的。

還有各大超市都在售賣的加工肉食品,比如培根肉脯肉罐頭等,還有沿海地區家庭經常會醃制的咸魚,這些食物中就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肉類蛋白質反應後,會生成亞硝基化合物,這也是一種致癌性很強的物質,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都吃過以上這幾類食物。

所以對於蕨菜裡面還有致癌物質原蕨苷這件事,大家實在不必因噎廢食,因為拋開劑量談危害,本身就是耍流氓。如果你還是有點惶恐,那你可以看下面這個例子。

如何正確食用蕨菜?

很多人很喜歡吃的西紅柿,其實裡面含有一種可以讓人中毒的物質,叫龍葵鹼,這種物質會讓人感到頭暈、惡心,甚至是呼吸困難。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平常吃完西紅柿沒有這個感覺呢?

原因是,只有一頓吃4噸西紅柿,才會導致中毒。試問誰會一頓飯吃4噸西紅柿?

所以蕨菜其實也是這種印象的受害者之一,俗話說:過猶不及,吃任何食物都不能過量。不能只看危害,還要看劑量。適量的吃一些蕨菜甚至對身體還是有益的。

蕨菜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等物質,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對身體有益。另外蕨菜本身的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可以給人體提供所需要的氨基酸

蕨菜還含有鈣、鐵、鋅、鎂、磷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對人體有益處的物質。所以蕨菜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少量吃一點對身體有益。

其實除了中國,其它國家也喜歡吃蕨菜。比如在韓國蕨菜經常被醃製成清脆爽口的泡菜出現在韓國人的飯桌上,有時你去韓國料理店時,會發現在對方提供的免費小鹹菜中也有蕨菜的身影。

日本人也對蕨菜愛的明顯,甚至在日本非常有名的系列電影小森林·冬春篇中,着重的提到了蕨菜。電影中描寫到:一到了春天,人們都喜歡到山上去採摘新鮮的野蕨菜。而且往往滿載而歸。在他們的背包里,手上提的袋子裡,甚至是手臂上掛的布包里,都裝了滿滿的野蕨菜。

人們把蕨菜帶回家清洗後再焯水,一部分做成新鮮的菜餚登上了日本人的餐桌,另一部分被醃製成了鹹菜存放起來,等待冬天蔬菜緊缺的時候再拿出來食用。日韓對於蕨菜的喜愛一點不比國內少,在我國東北就有專門的蕨菜養殖基地,專供日韓出口。

放眼世界,西方人對蕨菜同樣有所追求。歐洲人認為,蕨菜的味道和蘆筍特別像,所以會把蕨菜做成配餐,甚至在西式餡餅披薩中也會出現蕨菜的身影,看來蕨菜確實征服了全世界的味蕾。

在日常烹飪蕨菜之前,最好先焯一下水,因為在焯水後可以去除大量的原蕨苷,這樣做出來的蕨菜不僅清脆爽口,危害物質含量還大大降低了。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抓住事物的負面影響不放,而忽略了正面影響。蕨菜的致癌風險不是絕對的,但是它的營養價值確是一定的,少量食用確實對人體有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蕨菜會得到正名,卷土重來,重新回歸到人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