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普京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普京幫中國做了什麼?為何有此評價?

2024年3月1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網上有這樣一種論調,那就是沒有普京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那麼普京究竟幫中國做了什麼呢?為何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呢?這個評價中肯嗎?

要想了解普京統治下的蘇聯與我國的關系,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蘇聯和俄羅斯有何區別,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分析問題。

雖然俄羅斯對於蘇聯屬於一脈相承,但是二者在政治制度、文化、經濟等多方面領域存在着顯著差別。

首先蘇聯是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在經濟層面施行的制度更加側重於共產主義,並且是集體領導。

相比之下,俄羅斯則遵行資本主義,和美國一樣也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並且將中央權力一分為三,除了總統以外,議會也享有很大的權力。

在經濟模式上蘇聯採用的是計劃經濟,所有制被政府牢牢掌控,而俄羅斯的經濟更加側重於市場經濟

與此同時,蘇聯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也存在較大差別,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二的超級大國,足以和美國分庭抗禮。

而俄羅斯自從成立之後,國際影響力和蘇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即便放眼歐洲,相比英法也沒有顯著優勢。

對於我國而言,雖然俄羅斯的政體更加接近西方國家,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逐漸找到了一種共存方式,並成為了一對黃金搭檔。

可以說,我國之所以能擁有如今的繁榮局面,與俄羅斯是分不開的,更具體的說,和普京是分不開的。

2000年,普京正式成為俄羅斯的新一任總統,起初他和自己的前任一樣,也是對西方國家抱有幻想,和對方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然而他很快就發現,這個目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這些西方國家經常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雖然他們口口聲聲的說,要和俄羅斯建立起夥伴關系,但是比任何人都想看到俄羅斯走向衰落,因此雙方始終無法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普京雖然剛剛上台,但是對於西方國家的挑釁行為也無法做到視而不見,不過為了國家的興旺,他一邊忍氣吞聲,一邊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很快一個東方國家進入到普京的視線。

當時我國剛經歷了改革開放,國內經濟一片欣欣向榮,雖然無法和西方豪強相提並論,但是經濟活力肉眼可見。

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非常需要這樣的合作夥伴,因此很快就和我國進行對接,我國也對此表示歡迎。

2001年,中俄簽訂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互相將對方視為自己的好夥伴,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兩年後,我國領導人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再次重申了兩國的發展基調,稱雙方會繼續加強夥伴關系,促進地區安全和穩定。

普京在上台以後,在兩國經濟發展領域表現得尤為積極,這在過去是看不到的。

此前雖然兩國在政治方面的關系相對融洽,但是在經濟合作方面卻缺少溝通,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產生交集。

普京不但讓兩國的經濟交流常態化,還深入各個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貿以及能源。

俄羅斯作為一個能源大國,掌握着為數眾多的煤礦、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能源。

而我國恰好對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為此兩國修建了大量的輸油管道,方便石油的運輸。

不僅如此,來自我國的油氣公司還與俄羅斯政府達成了合作,直接將開發團隊運送到俄羅斯,直接進行油氣的開采。

可以說中俄兩國在經濟領域互相從對方身上找到了歸宿,那麼這對兩個國家而言僅是個開始嗎?

2

沒有普京就沒有如今發展得蒸蒸日上的中國,如此高看普京是否實事求是?

中國和俄羅斯是一對近鄰,但是和很多國家一樣的是,這兩個國家曾經也發生過邊界沖突。

這對於兩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很明顯是百害而無一益的,因此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在兩國政府的不斷推動下,2004年的10月份中俄簽訂了邊界沖突的補充協議,對一些歸屬不明朗的地區進行重新劃分。

這說明在互利共贏的大前提下,兩個國家能夠放下彼此曾經的成見,共同在新形勢下重新探討問題,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後,迎接兩個國家的將會是更加寬廣的合作舞台。

中俄作為世界上的兩個軍事大國,能夠對美國進行一定程度的牽制,但僅是如此,遠遠不能阻止美國霸權主義的蔓延。

更何況在美國的主導下,中國和俄羅斯周邊地區並不穩定,可以說危機四伏,兩國要想獲得更加穩定的發展環境,就必須進行聯合。

事實證明,中俄兩國在軍技領域已經達成合作,並逐漸平穩的進行推進。

2005年,兩個國家還建立了安全磋商機制,這也代表着中俄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進入到了一個更為寬廣的領域。

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大力向我國出口軍事裝備,其中包括防空導彈柴電潛艇以及飛機發動機,促進了我國相關武器以及載具的開發。

那麼為何在普京執政期間,中俄兩國得以迅速發展呢,其中究竟有什麼秘訣呢?

普京之所以選擇和我國進行合作,究其根本是世界局勢發生了轉變,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無法做到獨善其身。

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嚮往和平的國度,國內局勢相對穩定,經濟潛力巨大,對於普京而言是一個難得的夥伴。

而中俄能夠發展如此迅速,其中有兩重因素,從國內因素來看,兩國的經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能夠取長補短,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活躍度,還能促進經濟蓬勃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上勞動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能夠源源不斷的輸送廉價勞動力,這對於俄羅斯來講非常解渴。

自從二戰結束之後,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都面臨着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以至於大量的自然能源都無人開采。

中國不僅可以提供勞動力,對俄羅斯的能源也是十分急需,可以承接對方大量的訂單,因此雙方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從政治取向方面來看,中俄的特點比較相近,並且都尊重對方的國情,逐漸養成了深厚的默契,這對於雙方長遠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與此同時,暗流涌動的國際社會,也讓中俄兩國被迫走到一起,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權主義夢想,美國一直對中國指手畫腳,不斷在其周邊地區進行蠶食。

為了對付俄羅斯,美國不斷對其進行孤立,以至於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淪為了美國對付俄羅斯的工具。

美國還不斷挑起地區紛爭,在敏感的意識形態和邊界問題上不斷添油加醋,讓俄羅斯陷入戰爭的泥潭,這樣一來就可以不斷對其進行削弱。

美國在對付中國時,也是採用相同的手段,不僅大搞輿論戰,還在南海台海領域不斷挑釁,為的就是讓我國主動出擊,從而落入對方事先設好的陷阱。

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時,中俄往往都難以進行招架,在很多時候都落於被動,長遠來看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這兩個國家在進行審時度勢之後,作出了抱團取暖的戰略性調整,雙方只有進行聯合,才能在面對美國時占據一定的主動。

普京曾經公開表示,中俄兩國是建立在睦鄰友好原則基礎上的戰略夥伴,在這個原則的指引下,雙方才得以和平穩定的進行發展。

那麼中俄發展又面臨哪些問題呢,雙方目前又處於哪些困境中呢?

3

部分中國網友認為,沒有普京就沒有如今中國的發展,這個評價是否過於偏頗?

雖然在普京執政時期,中俄之間的關系欣欣向榮,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成為發展的障礙。

前面提到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在經濟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然而都是零敲碎打,雙方始終沒有大型合作項目出現,使得雙方的合作無法更上一個台階。

近些年以來,中俄之間的民間貿易比重開始逐漸提升,公司之間的合作逐漸開展,不過由於彼此之間的交易習慣存在一定差別,並且缺乏約束,降低了合作的穩定性。


為了避免落於被動以及降低交易風險,中俄雙方的民間經濟組織都不約而同的各地降低了投入比重。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作用下,中國威脅論逐漸開始在俄羅斯進行蔓延,很多百姓都對此表現了一定程度的擔憂。

一部分俄羅斯人認為,目前中國正在飛速發展,等到中國足夠強大的時候,就會收回曾經被俄羅斯奪走的土地,為此甚至會爆發戰爭。

也有一些俄羅斯人認為,中國人正在加速對外移民的步伐,其中一個國家就是俄羅斯,當移民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會影響俄羅斯固有的統治。

雖然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並非主流觀點,但是依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個國家的雙邊合作。

不過對於中俄兩國的常態化合作而言,這些問題無傷大雅,不可否認的是,普京自從上台之後,對於我國的經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上世紀90年代,美國一直想通過各種方式遏制我國的崛起,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橫空出世,和我國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和我開展緊密合作,成功粉碎了美國的陰謀。

普京對於中國的關懷在藏在那些細節里,當時我國國內的電力供應出現一定程度的短缺,一些工廠甚至無法正常運轉。

他得知之後,大手一揮安排俄羅斯的電力公司對我國進行電力支援,幫助我國度過難關,工廠得以重新進行運作。

近些年以來,由於俄烏沖突的爆發,俄羅斯在歐洲的能源市場迅速坍塌,尤其在天然氣領域,更是面臨着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主動與俄羅斯開展能源合作,重啟能源管道的建造工作,不僅解決了俄羅斯的困境,我國國內能源不足的局面也得到了緩解,可以說是一次共贏。

這個能源合作項目繼續加深了中俄兩國之間的戰略夥伴關系,使兩國之間變得更加的密不可分。

目前,我國從俄羅斯承接的天然氣總量每年都在穩步提升,這也說明了即便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中俄兩國也有能力共同解決危機。

很顯然美國不想看到這種局面,此前就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挑撥中俄兩國的關系,企圖讓兩國之間出現分歧,甚至針鋒相對。

然而中俄每次都能巧妙化解美國設下的陰謀,讓對方一次次無功而返,這與雙方對彼此的認可是分不開的。

俄羅斯之所以對中國採取友好關系,很大程度上來自普京的支持,他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聲稱,俄羅斯對於中國的支持將不會是暫時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日益強大對於俄羅斯而言也帶來了一些正面的反饋,這樣就會幫助俄羅斯承擔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

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後,俄羅斯深陷戰爭的泥潭中舉步維艱,雖然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一次聖戰,但是戰爭的直接受益者卻不是俄羅斯。

俄烏沖突吸引了美國大部分的注意力,為了讓烏克蘭獲勝,美國在戰場上投入了巨額的人力和武器裝備,因此也就疏於對中國的制裁。

即便美國想在中國周邊採取軍事行動,也會因為壓力不夠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不僅如此,中國還因此獲得了更加寬松、穩定的發展環境,為進一步崛起積蓄力量。

可以說,沒有普京在俄烏戰場進行牽制,我國就無法獲得如此難得的機會。

因此普京對於中國的支持出了來自直接的項目合作以外,更為重要的是戰略意義上的准確判斷,沒有他的助力,中國的發展或許不會如此順利。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