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難吃」的7種蔬菜,吃過一半是牛人,全吃過是大神

2024年3月14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菜系差異巨大,但對某些蔬菜的評價卻出奇一致——它們實在太難吃了。

折耳根、茼蒿、香菜,再到苦瓜、秋葵、木耳菜以及香椿,這七種蔬菜因為口感、氣味或外形而被很多人唾棄。


然而,它們中也不乏忠實擁躉,甚至身陷「荒郊野嶺」也要尋覓採摘,可見民間評價向來凡事皆有兩面。

那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七種在中國被稱為「最難吃」蔬菜的由來。

折耳根:魚腥味激起嘔吐感

折耳根生長在水邊,葉子茂密如同紅薯藤。

在四川盆地等地,它幾乎人手一根,深受當地人喜愛。

他們會拔出生吃,拌上辣椒,或者和肉一起翻炒。

這類美食在他們眼中已經超越食物本身的功能,直接提升到了精神層面,仿佛沒有折耳根就少了靈魂。


四川盆地多河流濕地,折耳根生長速度很快,每年春夏之交,當地農戶就帶着孩子到河邊草叢尋覓,有時甚至採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

一些春遊團體也將折耳根掘取列入項目,拔出後直接生吃或帶回製作佳餚。

在他們眼裡,這是年年盼望的樂事。

然而對北方人來說,這簡直是酷刑。

一旦折耳根進入鼻腔,魚腥味立刻激起嘔吐感。

它那霸道的氣味輕而易舉征服其他菜餚,讓人食慾全無。

有的北方人第一次聞到折耳根氣味時,還以為餐桌上有腐爛食物,狠狠地埋怨起廚師來。


這讓他們對折耳根留下了極其惡劣的第一印象。

後來聽說這就是折耳根的天然氣味後,他們更加避之唯恐不及,甚至有的綜藝節目會用折耳根來整人。

所以,在廣大「受害者」心中,這絕對是最難以下咽的蔬菜。


茼蒿:一看就是中藥

茼蒿這種長相普通的蔬菜,在古代卻是皇帝的專享。

一直到今天,平民百姓才有機會品嘗這道「皇家菜」。

如今茼蒿常常出現在火鍋或炒菜中,十分平民化。


但仍有人反映它散發中藥氣,不太適口。

的確,茼蒿的表面油亮,中間微凹,很像一粒粒的中藥材。

這也導致不少人對它敬而遠之。


其實,茼蒿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等營養成分,並不像其外表那樣難以下咽。

但是一想到正在吃的就是中藥,心理暗示就讓許多人難以接受這種蔬菜。

也有人分析,可能是古代皇室用茼蒿泡製飲品,導致它沾染了一些中藥的氣味。

不論真假,茼蒿的中藥印象已根深蒂固,很難扭轉。


香菜:要麼最愛,要麼除之而後快

這種兩極分化的評價,在香菜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香菜崇拜者幾乎無所不用其極,涼拌、湯料、火鍋,甚至蛋糕和奶茶都成了香菜的主場。

他們承認,沒有香菜就沒有靈魂。


這類人每頓飯前都要檢查冰箱,確保有新鮮香菜。

據他們描述,香菜清香起胃口,讓人食慾大增。

它們會特意去菜市場撿選最青翠欣欣向榮的香菜,以確保每道菜的風味與視覺享受都達到巔峰。

另一群人對其避之唯恐不及,形容它像臭蟲、像肥皂泡,簡直惡心。


這差異源於人體嗅覺和基因差異。

所以,要麼香菜離他們越遠越好,要麼香菜離他們越近越好,兩種評價幾乎截然對立。

許多討厭香菜的人坦言,香菜的氣味讓他們聯想到化學藥品,尤其是殺蟲劑的味道。

這足以毀掉他們的食慾,更別提吃下去了。


苦瓜:外表比味道更辣眼睛

苦瓜原產印度尼西亞,明朝傳入中國。

可能因為它那崎嶇不平的外表太辣眼睛,有人直呼它「癩瓜」、「癩葡萄」。

但味道更讓人難以忍受,一口下去,立刻要人命。

因為苦瓜含有天然農藥成分,以保護種子。


每年夏天,不少農村家家戶戶都在菜園里種上兩株。

農忙時,老人和孩子便採摘來炒蛋或涼拌,以解暑增食慾。

但是首次見到的城裡人常被它那比雜草還野的外表嚇到,以為農民在開玩笑,不敢吃這癩葡萄。


吃下第一口時,滿嘴生理淚水。

南方許多地方還有「吃百遍苦瓜」的地方游戲,考驗勇者的膽量。

所以,即使常吃,也有人受不了這特殊的味道。


秋葵:黏糊糊像吃鼻涕

許多人第一次嘗試秋葵,就「嘔心瀝血」地形容它黏糊糊的口感仿佛在吃鼻涕,又苦又澀,簡直不像食物。

它還讓人聯想到青蛙,更有嘔吐感。

秋葵和青椒很像,切開是八角星,放盤中倒也漂亮。

但這對許多人來說根本無法彌補它的口感缺陷。


也有人認為秋葵脆嫩爽口,很下飯。

這種反差怕是難以調和。

秋葵的愛好者通常是從小吃慣了的。

他們描述剛採摘的秋葵很甜很脆,不會有什麼異味。


但儲存時間一長,糖分氧化就產生了那種讓人不適的黏膩感。

也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唾液中天然存在的溶蛋白酶,會分解秋葵中的一種黏蛋白,從而引發不適。

所以,秋葵的口感問題,主要是吃法和吃後的生理反應導致。


木耳菜:黏黏的,小心惡心

如果說秋葵還有愛好者,那麼木耳菜就更慘些。

它葉子雖大,紫果也頗為惹眼,但口感黏糊,略帶苦澀,很容易引起不適。

尤其小孩子愛把果汁彈向他人,你能想象那感覺嗎?不過,也有人覺得滑溜溜的木耳菜很上口,說不定幾年後它能扭轉形象。


作為一年生蔬菜,木耳菜生長迅速,到了夏秋一大片。

老少愛採摘回來清炒,說它鮮嫩解膩。

但更多人認為,這黏黏的感覺實在怪異,即使加工也很難消除。


據傳木耳菜性涼,吃多對痰濕體質不好,這可能是古人認為它「黏滯」的來源。

現代醫學還沒證實這一說法,但口感問題似乎加劇了「黏滯」的印象,讓部分人難以下咽。


香椿:野菜界的「榴蓮」

每年春天,香椿芽吸引不少採摘愛好者。

把它和雞蛋炒一炒,彈牙香軟,的確是山珍。

但同樣也有人直斥它為「野菜榴蓮」,一聞那味就頭暈目眩,簡直是惡心程度MAX。


這似乎是許多野生蔬菜共有的通病,令人討厭的氣味。

其實,香椿芽剛採下時沒有明顯氣味,是運輸過程中破損組織,釋放出一些芳香性揮發物質,部分人就感到不適。


也有科學研究表明,這與人體嗅覺過敏有關。

但不可否認,香椿這種野生山貨,不太適合城裡人的口味。

喜歡香椿的多半是鄉下人或登山愛好者,他們把它當野外求生食材,吃起來心裡美滋滋。


結語

民間評價向來難統一

食物的好壞本就主觀性很強。

再加上中國民間口味繁雜,地域差異巨大,很難就某物達成共識。

這七種最「難吃」蔬菜只代表了主流看法,但對此並不執着。


讀者不妨開放心胸,親自嘗試一番,也許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當然,沒有勉強。

人各有好,世間萬物各有所愛,這就是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