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萬大洋能買一個師的裝備,卻不能養一個師,這是怎麼回事?

2024年3月1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大洋這東西誕生於清末,誕生之後就因為其貴金屬的特性,使得其具有極高的保值作用,直到1935年幣制改革之後,法幣代替大洋在官方層面上大洋才逐漸淡出計值單位。但是在民間大洋依舊很堅挺,因為這玩意兒實在是太保值了。

根據《國幣條例》第五條「壹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的規定,1914年12月及次年2月,先後由天津造幣總廠及南京造幣廠鑄造正面為袁世凱頭像和鑄造年份,背面為嘉禾紋飾及「壹圓」字樣的銀幣,通稱為「國幣」,也就是袁像銀幣,俗稱「袁大頭」。



新幣最初的成色定的是90%為銀,後來為了便於收換舊幣,就將成色降為銀占89%。規定一切稅收和財政收支都要用「國幣」,不許用外國的鈔票以及舊有的銀錠。雖然在少數地區准許暫時沿用舊的銀幣、銀角以及銅元、制錢等,但是也都必須按照市價折合成「國幣」後使用。1919年1塊銀元可以在北京購買20斤米,8斤豬肉。在北洋時期一個士兵的收入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小的差異,比如太原警衛旅的士兵每月收入在6元三角到九元之間,大部分士兵是有能力寄錢回家的。如果一個士兵的收入在八元,這等於一個耕種一百畝地的四川自耕農一家五口的收入。所以在當時當兵是一個不錯的職業。軍官就更嚇人了。



銀元雖然購買力很強,但是面對着軍隊這樣的吞金巨獸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在北洋時代一個師一年的軍費就是一百多萬大洋,比如陸軍第一師每年的軍費是一百八十九萬元,陸軍第二師每年的軍費是一百七十六萬元。也就是說一百萬現大洋在北洋時代連一個師都養不起。



到了北洋政府垮台後到了蔣系軍隊的時期,軍費更是水漲船高。早在廣東時期,軍費標准就是每個師每月經費十三萬。如果按照一年12個月計算一個師一年的軍費是156萬。考慮到革命軍採用的是三三制,與民國初年的北洋軍相比軍隊人數至少要少三分之一,革命軍的軍餉是超過了北洋軍的,1926年的革命軍的軍餉在十元到十一元之間,是超過北方的同行。北伐的時候北伐軍能勢如破竹也頗仰仗理財專家宋子文的能力,1925年下半年廣東的財政收入才1943.8萬元,但到了1926年上半年的5107.1萬元。強大的鈔能力是北伐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



在北伐成功之後,裁軍問題就是彼此關注的焦點問題。當時全國有軍隊84個軍,近三百個師兵額在二百二十萬人以上,每個月的軍費最少也得要六千萬元。按照老蔣的設想,將軍隊裁成八十個師,兵額控制在一百二十萬人。但是由於幾大軍頭的私心自用,裁軍之議最後變成了空前慘烈的中原大戰。在中原大戰之後,再次對編制和軍費進行釐清。一個甲種師一年的經費是2838186元,乙種師2812079元,丙種師1616940元。可以看出中原大戰之後的軍費開支明顯是超過北洋軍隊時期很多,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軍餉的開支。


以1935年教導總隊為例,教導總隊有官佐七百八十六元,每個月的俸薪為51027.5元,教導總隊有12098名士兵每個月的軍餉是144480元。這兩個經費加起來就占了教導總隊每個月24萬經費的大頭。真正用於訓練的教育費和演習費連十分之一都不到。月度的演習費為500元,教育費為4839.2元。可以說吃掉軍費的大頭還是人員的開銷。所以在後面要進行整軍,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裁減大單位充實小單位。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開始實行國難薪,每個師的經費是125713.53元,一年的經費是1508562.36元。這個經費相比於之前兩百萬以上的經費來說是要少很多,但是依舊是比較恐怖的存在。而且很多中央軍嫡系部隊的經費實際上是有增無減的。比如1936年調整的10個師,只有第6師的經費是少於每月十二萬,其他9個師每月經費都在13萬以上

因為相比於龐大的軍餉來說武器采購反倒是沒有那麼貴。根據軍工署1937年的數據中正式步槍每支的價格為35元一支,子彈每發0.06元一個調整師應該配備步騎槍4000支,每支步槍按一個基數彈藥100發計算該項的費用為164000元。輕機槍900元一挺,一個調整師配備324挺輕機槍,每挺輕機槍一個基數配彈1600發,該項的費用為322704元,重機槍1430元一挺,按照調整師每個師72挺重機槍,每挺重機槍一個彈藥基數為3000發,該項的價格為115920元高射機槍1573一挺按1937年的加強標准每個營配備一個高射機槍排,全師加強24挺高射機槍也按一個基數3000發配備該項費用為42072元。



迫擊炮840元一門,迫擊炮彈5元一枚,調整師配備迫擊炮24門,戰時一個基數為100發該項費用為32160元。手榴彈按每個師1.2萬發配備手榴彈0.8元一枚,該項費用為9600元。信號槍每支17元,一個師配備150支,信號彈0.66一枚,每個團100枚,該項費用合計2814元。

一個調整師的基礎步兵武器的價格為689270元。一百萬大洋買一個德械師的步兵裝備戳戳有餘。但是炮兵裝備則又是一個吞金巨獸。

調整師配備了一個山野炮營。抗戰爆發前國產山野炮的價格是30000元一門,炮彈價格是35元一發。調整師配備山野炮12門,每門炮按一個基數的彈藥100發計算。該項的價格為402,000元。

按照1937年的增強方案,每個步兵團配備6門德制步兵炮,每門炮價格30000元步兵炮配一個基數炮彈100發,每發炮彈35元。全師有24門步兵炮,該項價格為804,000元。每個是配屬一個高炮營,該營1連2連為20毫米蘇羅通高炮,共計12門高炮,三連為6門37毫米戰防炮。按照當時的價格20毫米蘇羅通高炮的價格為42169元,37炮16968元。兩個的價格為607836元。駁殼槍50元一支,按照編制每個師需要駁殼槍685支,每支槍子彈30發,該項費用為34935元,普通手槍25元一支,手槍彈0.05元一發每個師配備626支勃朗寧手槍,該項費用為17176元。一個調整師的全部軍械價格大致為2555217元。也就是說一百萬大洋大致能購買半個左右的調整師的裝備。一個調整師算上單兵裝具,馬匹,各類保障物資,總價格大概在三百萬左右。



當然如果是裝備比較差的軍隊,100萬大洋還是大有可為的。八路軍120師來看,全師迫擊炮4門,重機槍35挺,輕機槍143挺,花機關槍1挺,步馬槍4091支,駁殼槍788支,手槍91支,手提式沖鋒槍67支,馬刀2把,刺刀117把,各種子彈276955發。



現在來計算一下120師全師武器裝備的價值,迫擊炮840元一門,四門迫擊炮3360元。重機槍價格1430元,35挺重機槍總價50050元,如果是金陵兵工廠的還更便宜,只要1102元一挺。輕機槍價格是900元一挺,143挺輕機槍總價為128700元。沖鋒槍價格按600元算合計為55200元,步槍按35元一支,總價為143185元,駁殼槍50元一支,價格39400.手槍價格為25一支,總價為2275元。子彈按步槍子彈0.06一發計算,全師子彈的價格約為16617.3元。整個120師武器裝備的價格大致為35萬左右。考慮到其他兩個師的情況大致差不多,如果將100萬大洋換成槍支武器補充給八路軍,不說是把八路軍三個師的武器換一個遍,至少能讓八路軍部隊的裝備提升很大一個台階。至少可以為八路軍補齊一個調整師的步兵裝備。



抗戰爆發後南京政府每個月給八路軍經費30萬戰務費20萬,補助費5萬,醫藥補加費1萬元,米津及兵站補助費7萬元,合計一個月63萬元。而八路軍普遍實行比較低的津貼制度,總部首長每月5.5元,師級首長5.0元,旅級幹部4.5元,團長一級4元、營級幹部3.5元、連級幹部3元、排級幹部2.5元、上士級人員2元(包括;軍需員、文書、軍械員等;)、班長級人員1.5元、戰士1元,不久改為1.5元。這相比於中央軍來說在人員開支上要節省很多,這也使八路軍的軍費利用率遠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軍隊。

物質條件是獲得勝利的條件之一,但是並非是唯一的條件,合理的利用好自身的物質條件因地制宜是八路軍從弱小走向壯大的重要歷史經驗。而中央軍戰前光鮮的那些精銳部隊在開戰之後由於物質條件的下降,作戰的效率也一再降低,最後泯然眾人矣。

參考資料:

《北洋陸軍史料》

《軍紳政權》

《陳誠先生從軍史料選輯》

「國史館」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