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夫妻巧用計,帶「80+」父母愛上自駕游

2024年3月16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馮曉雅

「兄弟姐妹們,今天我們在湖南邵陽的大園古苗寨,晚餐就弄點當地的臘肉吃……」面對鏡頭同粉絲像老友般嘮嗑,已經成了湖南常德夫妻曾輝雲和凌二妹的生活日常,結束了12年的陪讀生活後,年過半百的他們毅然開啟人生的下半程——旅行。

從2023年2月出發,夫妻倆沿着邊境線走過了2846個縣城,途經38755個鄉鎮,更是帶着高齡的父母,進行了近3個月的自駕游。「接下來,我們將用十年的時間,玩遍中國,發現中國!」曾輝雲笑着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說,把旅行變成生活後,這對夫妻發現家庭也更和諧了。   

年過半百,說走就走

「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一句浪漫的口號,曾輝雲和凌二妹卻用了12年的時間來做准備。

像很多夫妻一樣,他們之前的生活重心一直圍繞着孩子。曾輝雲主外,當過廚師,開過出租車,也做過生意;凌二妹則操持家裡的大小事務,尤其是兒子的成長。

兒子一直是家裡的驕傲,成績優異,性格溫和善良,更是在2019年考入長沙的省重點中學。

還沒來得及高興,夫妻倆的顧慮隨之而來。

「孩子患有白癜風,一日三餐的營養很重要,而且他進入青春期,我們要隨時注意他的心理健康。」提起來長沙陪讀,凌二妹沒有絲毫抱怨。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從家庭主婦迅速成長為合格的司機、心理輔導師,以及家庭營養師等。

「我老婆很辛苦,她在長沙沒什麼熟人,很多問題都靠她自己解決。她本來愛旅行,卻只能圍着家裡這一畝三分地打轉,所以我總覺得虧欠了她。」曾輝雲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從那時候起,他就暗暗發誓,等孩子考上了大學,他要陪着老婆多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美河山。

這些年,曾輝雲暗暗地把計劃放在心底,然後默默攢錢做准備。

2022年7月,兒子順利收到南京大學的通知書後,曾輝雲二話沒說,花光自己的積蓄買下房車。「老婆驕傲地跟我說兒子不僅考上了名牌大學,病情也基本上得到了緩解,我也同樣驕傲地告訴她:咱們出發旅遊啦!」

砰砰砰!幾聲禮炮仿若開啟新生。2023年2月13日,安頓好孩子和父母,夫妻倆從湖南出發,一路向北。

吃住幾乎都在房車上,不僅節約了旅行開支,也給予了夫妻倆從未有過的體驗感。這一路上,他們去「華夏東極」撫遠市看美景,去最西端的烏恰市追最晚的落日,在最北邊的漠河市感受北國風光,還頂着暴雨去看李白詩中描述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在葫蘆島趕了場東北早市,在黑河體驗了俄羅斯風情,也在新疆的獨庫公路旁和哈薩克族的牧民們一起擠馬奶……「比起城市,我和我老公更喜歡大自然風光,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新疆自駕,漫無邊際的草原,路盡頭的雪山,真正一望無垠,讓人心胸開闊。」凌二妹笑着說。
  
「高齡」自駕游家庭團出發  

「你們膽子也太大了吧!居然敢帶着80多歲的父母自駕游!」

2023年10月,類似這樣的評論經常出現在夫妻倆的視頻下方,也昭示着他們揭開了旅途的第二篇章——帶着高齡父母自駕游中國。

在路上的時間越長,夫妻倆想回家的心情越急迫。「我們累積了自駕游的經驗後,想着父母還能走動,我們也還年輕,應該讓他們也去看看世界。」當年9月,夫妻倆果斷從新疆掉轉車頭,回家接父母。

「老人家表面上不說,怕麻煩了子女,其實心裡也想出去旅遊。」說到這里,曾輝雲不免愧疚,因為生活常年奔波在外,他沒有太多的時間陪父母。於是借着這次機會,他好好地規劃了一番:先是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把家裡一台七座麵包車改裝成房車,此外又增加了移動馬桶、移動式帳篷、兩套桌椅等露營裝備。細心的凌二妹還購買了電飯鍋、泡腳桶、健胃消食片等常備物品,她說:「他們三個都是高齡老人,我母親84歲,我公婆也分別有78、74歲,旅行在外不能馬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沒想到的是,計劃一開始就遇阻,曾輝雲父親的右小腿因病致殘,難以長時間站立,他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固執地不願出行。

於是,曾輝雲改變策略對爸爸「畫大餅」:「這次我們的行程不僅會經過您孫子大學所在地,還會經過您曾經當兵的地方,您真的不跟我們一起出發嗎?」這樣的「誘惑」,終於讓老人動了心。

2023年10月5日,一切准備就緒,夫妻倆分別駕駛着兩輛房車,從湖南出發,經江西、安徽、浙江、江蘇,最終抵達上海。

「最難的是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凌二妹回憶道,她幾乎每天凌晨五點半起床,安排老人洗漱,准備早餐,等到吃完收拾好,兩個小時就過去了。盡管是自駕游,凌二妹還是保證了每餐五菜一湯的標准,出發前他們還帶了撲克牌,給老人增加了休閒娛樂活動。「讓父母出來玩不是出來吃苦的,他們吃得好、睡得香、玩得高興就是我們的目的。」凌二妹說。  

爸媽最愛的「網紅打卡點」  

陪着父母去過了景德鎮、看過了黃山、在烏鎮坐過遊船,但讓夫妻倆最意外的,是父母對當地農貿市場的熱情。

「我們每兩天會找一個地方休息補給,每次我去菜市場,媽媽和婆婆一定要跟着我去,她們特別喜歡趕集,看到當地的蔬菜、水果就走不動路,還要跟老闆討價還價。」凌二妹樂呵呵地說。

讓這一家印象最深的是福建海邊的海鮮市場,第一次見到鮮活的海魚、海蝦,三位老人都很驚喜,「他們平時只在商超見過海鮮,這一次能看到超大且便宜的皮皮蝦、象拔蚌、八爪魚、生蚝時,也是興奮不已。」當天他們停在靠海邊的房車露營地,迎着海風吃着自製的「湘味海鮮」,格外有滋有味。

這次經歷也激發了三位老人的味蕾,尋找美食也加入到了一家人的行程單中。他們去沙縣找當地最有名的小吃店吃餛飩;會一天驅車幾百里,就為了趕上贛州最新的一批臍橙;抵達了蘇州後,還要特意開着麵包車前往上海,只為帶父母去嘗本幫菜……

讓一家人最津津樂道的是在路上收獲的免費食材——他們在浙江和安徽交界處的大山里摘了大把野菜。「有芥菜、茼蒿、筍子等,老人家認野菜的眼睛毒得很,焯水炒熟,放點蔥姜蒜,熱油一燙,很香!」凌二妹笑着說。

「老人家最喜歡的行程是在江蘇待的那幾天,自從孩子上大學後,我們一家難得聚這麼齊。」曾輝雲說,那幾天兒子每天放學後就來家人駐扎的太湖房車營地相聚,就着湖光山色「下飯」,賞着亭台樓閣談心。住的時間長了,三位老人還在營地交到了年齡相仿、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一起跳廣場舞,一起打牌閒聊。

「我媽媽說,過去的兩個多月,簡直像活在夢里一樣。」凌二妹很欣慰。現在,老人一有空就翻開手機里存着的照片和視頻,路上的點點滴滴,也變成了一家人美好的回憶。

沿途播撒善良的種子  

在路上的時間長了,每每遇到弱勢群體,他們還是忍不住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

助人為樂,是這個六口之家的家風。

「老人家可憐哦,那麼熱的天氣,自己推個自行車上路,連口水都沒得喝。」提起一路上幫助過的路人,最讓凌二妹心疼的是在安徽大山里碰到的一位孤寡老人,或許是因為有自己的父母一路相伴,她特別看不得老人家受苦,「我們載着他到了下一個村子,給他食物充飢後,又幫忙聯系了村裡的人,並把僅有的幾百塊現金都給了他。」

去新疆的路上,夫妻倆還遇到了一位得了癌症的30歲姑娘迪迪,善良的凌二妹不但給了她食物,還把她邀請到自家房車住宿。

「在路上自駕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我們能幫就幫一把。」曾輝雲感慨,年過半百,夫妻倆開啟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計劃着,不僅要用十年的時間走完中國,也要帶父母多出去旅遊,留下更多屬於他們一家的美好回憶。


編輯:依依

二審:詩韻

三審:歐陽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