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市江陽、納溪與合江縣交界的300年古鎮,住宿才20元一晚

2024年3月24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瀘州市區東南部有座300多年歷史的古鎮,由於距離市區較遠,加上不足10公里外的合江縣堯壩古鎮前段時間火的一塌糊塗,使得這個傳統老牌場鎮顯得默默無聞。本文就簡單的敘寫一下這個位於陽江區、納溪區合江縣兩區一縣交界的分水嶺古鎮。

分水嶺鎮,位於江陽區西南部,距離城區23公里,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分水嶺鎮歷史上都是瀘縣境地,1996年區域調整才將分水嶺鎮從瀘縣劃入陽江區,截止2020年戶籍人口為3.7萬餘人。3.7萬餘人的鄉鎮在以強鎮經濟和撤鄉並鎮浪潮的當今不算大,不過分水嶺鎮盛名的應該不是人口規模,而是分水嶺的紙傘,還有一條保存完整的老街,若說是古鎮也不亞於合江縣的堯壩古鎮

分水嶺鎮起初是有幾家野店的過路小場,因小場附近有樹林,林子裡經常有野生金雞而起名金雞林。金雞林三個大字曾刻在分水車壩路口的石壁上,60年代擴建糧倉已被摧毀。林子有金雞就招來獵人,林子裡的金雞也隨之減少甚至看不到金雞。可奇怪的是金雞減少後野店的生意幾乎停頓的狀態,野店的老闆們才意識到金雞是吉祥物,為招來金雞,野店的幾個老闆把獵人驅趕,金雞又前來林子落腳,野店的生意才逐漸好轉。

野店的生意逐漸紅火,周邊的百姓認為是發財之地,便有大量百姓前來此地定居生活,更有的人在金雞林建房開鋪。野店原本是在山腳下,隨着定居的人越來越多,房子和商鋪也沿着瀘州至夜郎古國管道兩旁而建,直至坡頂。清朝嘉慶年間,金雞林設場,此時的場街已經修到坡頂,亦將此地起名為金雞嶺。

清朝道光年間因川南與貴州邊境一帶有反清動亂,金雞嶺也受到戰亂的影響而遭到毀城,山腳下半段的房屋毀於一旦。為預防再次遭到轉亂毀城,街道的下半段不再修復,居住在下半街的百姓往上遷移,並且還將金雞嶺修復的像古堡一樣,不僅有營商功能而且還具備一定的防禦體系。清朝末期,金雞嶺已形成一條寬6—10米,長近1000米的主街,8條長短不一的小巷,此稱為金雞嶺一街八巷。

八巷指的是上場口的捲子山巷、楊牆巷、文昌宮巷、雞市巷、長青巷、鴨兒凼巷、古伏基巷,下場口的老棚子。八條巷不僅是民房商鋪,而且還是金雞嶺的入場口,一條巷就是一個入場口,按當時的場鎮布局,則是有八個入場口,而且還建有大門。一街八巷布局的金雞嶺當今僅剩下青石板浦城的主街,入場大門已在歲月的洗禮中盪然無存。

既然說到紙傘不得不說一下董允壩,董允壩就是紙傘的主產區,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景點。董允壩還有一個讓人不得不提的董允墳,據說董允是蜀漢時期的尚書,可惜的是董允墳已經不見,更有人說是衣冠冢。說是衣冠冢也能立得住腳,要不然這里已經是摸金校尉的聖地。新中國成立後在董允墳處修建烈士紀念碑和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此處現已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時期設鄉,原本沿用老名叫金雞嶺鎮,覺得金雞嶺給地方起名有點不雅,最後以南山山脊伸向金雞嶺而形成一道分界線,因此將金雞嶺更名為分水鎮,辦公駐地公分水嶺,分水鎮轄有分水嶺和沙坎兩個場。解放後設分水鄉,集體經濟時期改為公社,1982年改名分水嶺公社,分單干後改為鄉,之後文明鄉並入升格為鎮,2020年還被授予省文明村鎮稱號,2023年入選天府旅遊名鎮。

來到分水老街不來這棵香樟樹看一看那就白來了,此地是分水嶺老街的制高點。這里當地叫燈杆山,繁榮的分水嶺老街夜晚亦是燈火通明,古代沒有通電只能點燈籠,所以這里就立有燈杆,人們就將此地叫燈杆山。分水老街民房大多數都是慕南枝結構,為保障安全在燈杆下修建水池,便於火災時能夠迅速澆滅。

文章標題的住宿一晚20元就是上圖的瓊瑤書屋,書屋不僅有書,而且還是一家麻將館,又是一家旅館。當天在彌陀老街遊玩後才來分水嶺,到分水嶺時天色已晚,就問當地人哪裡有賓館。當地人跟我說新街下面的賓館住宿要80元,老街上才20元。當然,20元的住宿費環境固然比不上新街的賓館,不過現在還有20元一個晚上的旅社想來也不多見,巧的是第二天正是分水嶺的趕場天,場鎮大非常的熱鬧。青石板老街、川南土特產、老街美食、油紙傘,總有一點能吸引到你,趕快來吧,預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