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難遇的清明節,今年碰上了,牢記上墳3人不去、4人必去!

2024年3月26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在我國眾多節日中,有一個節日非常特殊,那就是「清明節」,清明節不僅是我國民間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同時也是指導人們農耕生產的重要節氣。

清明作為節氣的名稱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出現,而清明作為節日最早開始於唐朝,由於寒食節的時間在清明節前1天,兩者在時間上非常近,進入唐代清明節逐漸融合了寒食節上墳的習俗,清明節開始逐漸「鳩占鵲巢」,到了宋代清明節完全取代了寒食節,寒食節逐漸從傳統習俗中淡出。

特別注意:寒食節的時間在清明節前1日,今年是4月4日的清明節,因此寒食節的時間在4月3日,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國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在寒食節這天有「禁火、吃生食」的習俗,由於上墳要燒錢紙錢、放鞭炮,於是網上很多人說4月3日不宜上墳,那麼是真的嗎?寒食節在古代本來就是祭祖的節日,再加上現在的清明節已經成為獨立的節日,並且上墳也並不一定要把紙錢燒毀,因此在寒食節上墳當然是可以的,在我國民間有「前十後十」的說法,說的就是在清明節前後20天內都是可以上墳的。

今年清明節不一般,可謂是「60年都難遇」

1、今年是「早清明」。清明節又名「三月節」,清明交節的農歷時間一般在三月份,受農歷閏月的影響,清明交節的農歷時間可能提前到農歷二月份,如果清明交節的農歷時間在二月份,那麼就是「早清明」,今年清明節的時間在農歷二月二十六,很明顯屬於「早清明」。

2、今年是公歷閏年。公歷平年有365天,而公歷閏年有366天,今年2月份有29日,因此今年是公歷閏年;為啥要增加一天?道理很簡單,我們平常說的一年都是365天,但是太陽回歸年(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約為365.24天,差不多每4年就會少了一天,因此我們差不多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的一天我們放在二月末尾。

3、今年是少見的4月4日清明。老話說「四五清明表孝心」,清明節的時間一般在4月5日,因此一般人們都會在4月5日上墳,今年清明節的時間在4月4日,相對比較少見。

4、今年清明節是「黑道凶日」。我國用干支歷來記錄年、月、日、時,今年是甲辰年,甲辰年60年一遇,天干「甲」對應青色,地支「辰」對應生肖龍,因此今年是60年一遇的青龍年。

我民間有着「建除十二神」的說法,人們由此來擇吉,建除十二神對應12位神仙,分別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這12位神仙輪流當值保護人間。2024年二月二十六是「破神」當值的日子,因此今年清明節是「破日」。

老話說「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閉破不相當」,說的就是「除日、危日、定日、執日、成日、開日」為黃道吉日,而「建日、滿日、平日、收日、閉日、破日」為黑道凶日,今年清明節為「破日」,屬於黑道凶日,根據我國民間信仰這天是不吉利的日子,這天有不嫁娶、不開張的習俗。

馬上清明節要到了,老祖宗說上墳3人不去、4人不去,指的哪些人?

上墳三人不去

一、70歲以上的老人

在古代,由於醫療條件、生活環境和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能夠活到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非常稀少。即便是在現代社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確實會逐漸下降,而上墳可能需要爬山涉水,年邁的老人會感到比較吃力。

此外,對於老年人來說,看到親人的墳墓很容易觸景生情,引發強烈的情感波動。他們可能會更加思念逝去的親人,甚至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這會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對身體健康不利。

當然,在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情感需求時,我們也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讓老人去上墳。如果老人身體狀況良好,心態平和,並且有強烈的願望去祭拜逝去的親人,那麼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陪伴他們前往。

二、孕婦和幼童不去上墳

孕婦和幼童的身體狀況相對虛弱。上墳活動通常涉及長時間行走、甚至爬山,這樣的體力活動對於孕婦和幼童來說過於吃力。同時,戶外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荊棘、蛇蟲鼠蟻等安全隱患,也增加了他們受傷的風險。因此,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避免他們參與上墳活動是明智的選擇。

其次,孕婦和幼童的陽氣相對較弱,而墳墓邊通常陰氣較重。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可能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再者,幼童通常缺乏生死意識,可能會在上墳過程中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口無遮攔、偷吃祭品或隨地大小便等。這些行為不僅是對祖先的不敬,也可能破壞上墳活動的莊重氛圍。此外,幼童需要成人的照顧和看護,帶他們上墳可能會分散成人的注意力,影響上墳的進度和效果。因此,孕婦和幼童不去上墳。

三、不尊重先人的人

在上墳這一莊重而肅穆的場合,我們本應該心懷敬意,緬懷先人,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尊重。然而,有些人卻心懷芥蒂,甚至在眾人面前揭逝者的短處,這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也是對其他參與者的不尊重,這類人就不不宜去上墳。

上墳四人必去

一、養子養女要上墳

養育之恩大於天,養父母對養子養女的無私付出和深情厚意是無法用言語來衡量的。他們不僅為養子養女提供了物質上的養育,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予了關愛、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

上墳作為追孝的重要方式,不僅是對逝去親人的緬懷和紀念,更是對養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和感恩之情的表達。通過上墳這一儀式,養子養女可以向養父母表達深深的感激和敬意,讓他們在天之靈得以安息。

二、事業有成的人要上墳

在古代,如果人們考取功名或取得其他重大成就,人們都會回鄉上墳祭祖。這既是對祖先的一種告慰,也是向祖先祈求繼續保佑家族和個人的繁榮昌盛。

老祖宗都希望自己的後代繁榮昌盛,事業有成的的人上墳,可以讓祖先在天之靈得以安息和欣慰。此外,事業有成的人要上墳,也是對家族興旺和繁榮的一種展示,表明家族後繼有人,能夠延續和發揚家族的優良傳統。

三、新婚夫妻要上墳

新人上墳祭祖是為了告慰列祖列宗,讓祖先們感受到家族的喜事。在傳統文化中,婚姻被視為人生大事,新人的成婚不僅是對自身的一種成長和肯定,更是對家族血脈延續的一種貢獻。

其次,新人上墳祭祖也是希望能得到祖宗的庇護。在民間信仰中,人們普遍認為祖先死後會

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業順利。因此,新人去祭祖,實際上也是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護,希望祖先能夠繼續守護家族,讓家族更加興旺發達。

四、女婿要上墳

在我國很多地方,女婿被視為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是不宜上丈人家墳的。

然而,在現代社會,隨着觀念的開放和進步,這些傳統習俗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或改變。女婿上墳也是一種重要的追孝方式,我們不要不應該嘲笑。

總結,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上墳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習俗。「生前一碗水,勝過萬堆灰」,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