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秋到中南海唱戲,臨走前提一個要求,毛主席:以後別讓她來了

2024年3月2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崑曲演員林君秋到中南海唱戲帶了一個物件兒,提了一個請求,毛主席卻說「以後別讓她來了。」

林君秋到底做了什麼觸怒了毛主席呢?

毛主席這一代偉人,不僅有着豫劇情緣,曾教豫劇演員跳交誼舞,也曾唱過一句白蛇傳,更曾拿出300元稿費支持,當時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秦腔劇團的發展。

毛主席也曾號召黨內幹部最好都看看《西楚霸王》,贊揚梅蘭芳是第一名旦。

毛主席是個忠誠的戲曲愛好者,他不僅愛聽戲,更愛當面看戲,不大愛聽那些電子磁帶。

林君秋是在什麼情況下前往中南海唱戲的?毛主席又為何禁止林君秋再次出入中南海南?毛主席和戲曲又有怎樣的情緣?

毛主席「挑毛病」

毛主席對於京劇的各個流派都十分喜歡,還寫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題詞,助力於戲曲事業的發展,毛主席贊揚梅蘭芳是中國第一名旦,並着重贊揚他時空斬和霸王別姬唱的好。

毛主席聽戲時是格外認真的,任何超出歷史規律或不符合真實歷史的事,都不能逃過他的眼睛。

有一次,譚富英跟人合演《捉放宿店》,末尾的最後一句是「凌煙閣上把名揚」。

兩人唱戲時,毛主席是十分認真的,甚至還時常還偶爾動手打着拍子,神情十分專注,可是在戲後,毛主席可就要發表自己的意見了。

毛主席詢問兩人「你們知道凌煙閣的典故嗎?」

譚富英二人搖頭表示不知,毛主席笑着說「凌煙閣是出自唐朝的,可如今你們卻把凌煙閣活生生搬到漢代了。漢朝的陳宮怎麼能唱出唐代的凌煙閣呢?」

兩個人這才恍然大悟,當即表示要更改唱詞,把最後一段改成了「匡扶漢室美名揚」。

無獨有偶,譚富英演戲中另一次出錯,也正好被毛主席撞上了,毛主席聽戲不僅對歌詞有講究,聽的十分認真,同時對服化道也是額外的精益求精。

譚富英演完失空斬後,毛主席有些好奇的問道「諸葛亮胸的朝珠是有何來歷呀?」

譚富英有些光榮和自豪的介紹「我祖父,當時進宮唱戲時,因為天氣炎熱,出了一頭的汗,當時慈禧太後順手拿起了串佛珠給了我祖父,據說是能消熱避暑的,在夏天能讓肌膚生涼,還能聞到淡淡的檀香氣。所以在戲曲中便將佛珠改為了諸葛亮的配飾。」

譚富英

毛主席聽後笑道「清朝確實是有朝珠的,在明代也有,稱其為佛珠。佛珠被皇帝賜給大臣,大臣將其佩戴在胸前,因此也稱為朝珠。可是諸葛亮是漢朝人,那時佛教還並未傳入中國,怎麼可能佩戴佛珠呢?」

譚富英吶吶無言,知道自己這是犯了一個大錯誤,對毛主席的慧眼金睛表示五體投地,自此扮演諸葛亮再也不佩戴佛珠了。

毛主席的300元

毛主席對戲曲的評價如此獨到,能夠做到如此火眼金睛,其實跟他平時對戲曲的熱愛是分不開關系的,這跟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經歷有關。

中央紅軍初到陝北時期,當時的毛主席工作繁忙,日理萬機,可是毛主席仍然抽出時間來,關心戲劇,關心無產階級文化。

非傳統文化加以改造利用,以傳統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戲曲,更能推動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

當時的毛主席就跟丁玲提出了「傳統文化要做到讓普通民眾也感到喜聞樂見,要做到大眾化的方針,要做到傳統文化為人民群眾服務。」

那段時期,毛主席觀看了秦腔的《升官圖》看完後十分感慨,對負責人說「鄉親們來的人很多,那些老人們穿着難得的新衣服,女青年們塗脂抹粉就為來看戲。

圖源網絡

戲曲演繹的不錯,就該按老百姓們喜歡的方式來搞,但是我們的內容太舊了,需要有新的內容。」

負責人立刻介紹道「這邊是老柯,是文協工作的,他搞這一行最拿手了。」

老柯便是柯仲平,他曾經是得過魯迅的指教的,也被譽為當時的狂飆詩人,曾有過三次被捕的經歷,始終堅貞不屈。得到毛主席的點頭後,柯仲平便開始着手投入戲曲的發展工作了。

可是剛發展之初劇團便碰壁了,沒有住處,沒有服裝道具,甚至沒有食物來源,政府那邊又無法給予支持。柯仲平在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再去找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後對戲曲工作十分重視,直接就拿出了300元的稿費。

300元的稿費柯仲平不捨得花,僅拿出了100元來買各種必備的服化道用品,其他的就被塞在口袋裡,一直也不捨得拿出來,慢慢的口袋都被磨破了,都快成虱子窩了。

每當劇團人員工作遇到困難時,柯仲平藉此激勵大家「這是毛主席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把戲曲工作搞好誒。」

毛主席喜歡民謠,因為毛主席總能從其中了解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他十分喜愛那些飽含着民間風味兒的歌謠,很喜歡那些展現民眾題材的作品。

有一次柯仲平帶領着劇團人員奔赴1000多里地去表演,到民眾間表演秦腔,毛主席贊嘆到「做的好嘛,戲曲就是需要深入人民群眾,文藝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服務。」

林君秋到中南海

在建國後,毛主席的工作越發繁忙了,盡管如此,毛主席始終沒有放下過戲曲,在因重大事項而煩惱的時候,還會聽聽崑曲來緩解情緒。

後來連身邊的護士孟錦雲都感嘆「主席,您真是個京劇迷呢。」毛主席愛戲曲已經成為公認的秘密了,所以也所以時常會有人贈送主席戲劇的唱片磁帶等。

毛主席收到這些唱片和磁帶後有的聽聽,大部分都被放置在了一邊,磁帶跟現場觀看所帶來的感覺畢竟是不一樣的。

毛主席實在工作繁忙,所以有人建議在中南海修建戲台,被毛主席嚴厲的批評了。

戲曲的發展也並非一直繁榮,也曾遇過低谷期。

1956年,田漢給毛主席寄去一封信,毛主席收到後表示會去觀看昆劇,以支持昆劇的復興。

這一部昆劇作品,就是當時著名的《十五貫》,是經過田漢以及當時的戲劇家新編的作品,毛主席親自前去觀看這部作品,便是為了表示對戲曲事業的發展的支持以及對戲曲事業的關注。

除了戲劇作品之外,毛主席也結識了一部分戲劇演員,比如左大玢,有人說左大玢是毛主席的忘年交。

自從左大玢演繹完那場《生死牌》之後,兩個人便因此結識了,當時毛主席笑問左大玢「你這名字跟左宗棠可是有什麼關系。」

兩個人後來成了忘年交,一次左大玢唱戲,毛主席因為工作繁忙而不能及時過去,有人提出讓左大玢那邊推遲表演,遭到毛主席的嚴厲批評「因為我一個人而耽誤所有人看戲,這不可以。」

毛主席趕到場後,戲曲已經接近尾聲了。

盡管工作繁忙,可是毛主席仍然仍然在最後時刻到場,這不僅顯示了毛主席對戲曲的熱愛,也顯示了他對戲曲的尊重。

後來毛主席的工作越發繁忙,不能前去看戲,文工團那邊專門派了小麗過來,小麗詢問毛主席是否要派個演員來這邊唱戲

毛主席同意了,小麗這才介紹「李維康楊春霞不錯,主席想請哪一位。」

毛主席反而說「我不想這麼興師動眾,不必如此隆重,也不必驚動那些名角,請個普通的就可以了。」

小麗這才找到了天資比較出眾,同時唱戲又比較刻苦的林君秋,林君秋得知自己要給毛主席唱戲後,險些激動的睡不着覺,每天早早的起來每天吊嗓子,就為了能在毛主席面前唱好。

見到毛主席後,林君秋險些激動的說不出話來,毛主席笑着說「拿你擅長的表演就好。」

林君秋說「那我為主席表演一番《穆桂英大戰洪州》。」

林君秋唱的確實出彩,盡管有些年輕,可的確看出天資出眾,平時功夫也絕對是不敢落下的。

圖源網絡

一曲結束,毛主席說「可以再唱一曲《霸王別姬》嗎?」

毛主席是比較喜歡《霸王別姬》的,曾經還看過梅蘭芳演繹的《霸王別姬》,贊譽那是一次高水平的演出。

林君秋也表演了一番霸王別姬,唱的確實也十分不錯。

表演終於結束,毛主席讓林君秋喝口水歇一歇,林君秋這才從衣服口袋裡拿出來自己准備好的物件。

竟然是一個筆記本!林君秋將筆記本遞到毛主席面前說「主席,你能給我簽個名嗎?」

毛主席點點頭答應了。

毛主席親筆簽名令林君秋欣喜若狂,如此大的喜事自然不可能埋在心裡,回去後也便告訴了丈夫,她反復叮囑丈夫不要往外傳。

可是這麼大的榮耀,他的丈夫哪能憋得住,不斷向外說自己家有了毛主席的親筆簽名。

林君秋一開始是有些惱火的,可後來她看到自己有了毛主席的簽名後,大家對自己越發的尊重,也不僅有些飄飄然起來,甚至想憑借這一份簽名提高自己的待遇。

然而等她期待着第二次前往中南海唱戲時,小麗卻冷着臉對她說「主席說了,不讓你再去了。」

參考資料

毛澤東與中國戲曲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10.2604:13

情系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的毛澤東2016年07月04日08:19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年戲曲晚會的戲里戲外2014年01月10日09:58 解放日報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越劇情緣 嵊州新聞網 2015年11月25日10:34:56

走出兒女情 振衣千仞崗 2023-06-07 09:24:12 光明日報

#MCN首發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