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道晚安,卻相遇在「王者峽谷」 熬夜是病,還是藥?

2024年3月28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4點睡,7點起,閻王誇我好身體。」

「我不是熬夜,只是提前擁有明天。」

一直以來,關於熬夜的段子層出不窮,但一份調查卻揭開了玩笑的面具。《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指出,當前中國居民睡眠質量整體欠佳,平均睡眠時長僅6.75小時,平均入睡時間在0點以後,半數居民夜間睡眠時長不足,21%的居民睡眠質量較差。不少居民存在睡眠健康風險。

「早睡早起身體好」盡人皆知,可「晚睡」究竟有什麼魔力,讓如此多人為其「折腰」?

A

有些焦慮

需要熬夜來治癒

已經跟朋友互道晚安結束了聊天,躺在床上卻忍不住打開游戲,結果凌晨1點與對方在游戲中的「王者峽谷」尷尬相遇……這樣的場景,你經歷過嗎?

《白皮書》顯示,僅29%的人群在23點前入睡,47%的人群在0點後入睡,其中13%的人群在凌晨2點後入睡;「00後」平均入睡時間是0點33分,「70前」平均入睡時間為23點02分。「近半數人0點後入睡,年輕人成為熬夜主力」,是《白皮書》給出的結論。

「看到有那麼多人和我一樣,在0點後入睡,心裡踏實多了。」看着這組數據,市民陳先生無奈中又有些欣慰。每天晚上,他都要躺在床上靠手機里的網文和短視頻「哄」自己入睡。「我在金融機構工作,平時壓力很大,弄錯一個小數點就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幾乎每天下班回家後手機還在響個不停,不到深夜思維根本放鬆不下來。」陳先生說,自己盯着手機,一方面是想在短視頻里緩解一下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錯過工作信息,「一天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給了工作,只有深夜的短暫時光屬於自己。」市民遲女士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在她所認識的人當中,熬夜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像我姥姥、姥爺那一輩,可能晚上9點來鍾就睡了。」她告訴記者,她也經常熬夜玩手機,而且身邊大部分年輕人也都選擇「主動熬夜」,就是為了彌補白天被占用的時間。

對陳先生、遲女士而言,熬夜是被動也是主動,既是「病」又是「藥」。與他們一樣的大有人在。社交網絡上有不少網友認為,「打工人」受自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深夜獨處才能讓自己感到自由。不僅是玩手機,拼樂高、做手賬、追劇等,都是藏在「深夜窗簾」後的解壓方式。

一份有近2.4萬人參與的微博投票顯示,截至3月24日,關於熬夜,選擇「主動熬夜」的有1萬票,選擇「被動失眠」的有4893票,選擇「兩者都有」的有7317票,而選擇「作息正常」的僅有1024票。在相關話題下,有網友表示「主動熬夜起碼是自願的」「『打工人』的白天不屬於自己,晚上不多熬一會兒都覺得過意不去」「熬夜就是痛並快樂着」。

B

從全職媽媽到中學生

睡個好覺不容易

盡管「主動熬夜」的人群似乎是大多數,但《白皮書》同時也指出,59%的人群存在失眠症狀,完全無睡眠障礙的人群僅占19%。談及造成睡眠困擾的原因,「易醒或早醒」「入睡困難」是最主要的,分別占比16%和14%。

「我覺得睡不好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心裡有事兒。」市民劉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孩子正在備戰中考。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她心裡的弦一刻也不敢松下來——每天早上不到6點起床為孩子准備早餐,白天打理家務、查詢各類中考資訊、處理家庭瑣事,從下午開始准備晚飯和孩子睡前的宵夜,洗漱後躺在床上已是深夜,輾轉反側中一不小心天就蒙蒙亮。「我的睡眠障礙源於這個特殊時期的緊張和焦慮,更讓我擔心的是現在青少年群體也有嚴重的睡眠障礙。」劉女士說,從孩子的講述中,她了解到不少中學生都存在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來的情況,「很多中學生小小年紀就要靠咖啡提神,副作用就是晚上入睡更加困難,導致了惡性循環。」

今年讀大三的李同學告訴記者,他和一些同學也會在重要考試來臨前失眠,直到凌晨三四點鍾都還醒着。「尤其是我們平時習慣了熬夜,形成了生物鍾,哪怕知道第二天有重要考試要早睡,也沒辦法『倒時差』。」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睡眠困擾?有專家稱,引起或誘發失眠的原因眾多,不同人群引起失眠的因素也不盡相同,如老人失眠常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女性則容易受激素水平影響,而焦慮情緒或應激事件則是青少年或兒童失眠的主要誘因。

C

一邊熬夜一邊補救

睡眠經濟」悄然興起

「打開短視頻平台,有很多關於助眠的視頻和直播,幾乎每天晚上我都要聽着白噪音入睡。」

為了能讓自己盡快入睡,劉女士嘗試過很多方式:吃褪黑素、喝熱牛奶、「數羊」、聽小說……最近她迷上了在短視頻平台上聽下雨聲和白噪音,「這些看似無聊的直播間,高峰時能有上萬人同時在線。」

「熬最狠的夜,塗最貴的眼霜。」人們為了拯救自己的睡眠,甚至用強大的消費力催生了「睡眠經濟」。

記者在線上購物平台輸入「助眠」「睡覺」等關鍵詞,褪黑素、養生茶、記憶枕等各式產品出現在搜索列表當中。北京同仁堂推出的一款睡眠茶,在淘寶單個店鋪的銷量就超過10萬 ;LINKPIN推出了一款可以播放6種環境音的白噪音音箱,在其抖音旗艦店的銷量超過3100個;某知名男裝品牌也推出了多款枕頭產品,其中一款實付價格69元的產品介紹中,商家宣稱「科技改善睡眠,找到你適合的高度」;相關數據顯示,深睡艙、電動床智能床墊等「高科技助眠產品」的搜索指數正在悄然攀升……

記者注意到,失眠心理咨詢頌缽療愈、助眠頭療等服務同樣受到失眠群體的關注。電商平台上甚至還有「哄睡」服務,不少商家都試圖用放大後的「首單免費」「24小時」等字眼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銷量同樣可觀。同時,中藥奶茶、食補甜品……近幾年,很多商家大打「養生牌」,類似於「一整根人參泡水」這樣的飲品也在熱衷「朋克養生」的年輕群體中很受歡迎。

D

引發官方關注

養成良好作息是關鍵

近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了《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4)》。《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睡眠指數為62.61分,比上一年下降了5.16分。18-73歲之間的居民每晚平均睡眠時長大約需要6到8個小時,與上一年基本持平,但需要更長時間來入睡,睡眠紊亂程度更高。

「如何才能延長深度睡眠時間?」「多夢怎麼辦?」諸如此類的提問在各大社交平台層出不窮,求助者數量與日俱增。可見,除了睡眠時長,如何改善睡眠質量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對此,《白皮書》也有答案:有「早睡早起」習慣、愛運動的人睡眠質量好。不少受訪者對記者表示,戒掉睡前玩手機的習慣對改掉習慣性熬夜有所幫助;也有受訪者說,保持運動對提升睡眠質量很有效,「白天有機會就多出去鍛煉身體,把多餘的精力都釋放出去,到晚上要睡覺的時候就會因為累而睡着了。」

睡眠問題已經引發官方關注。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睡眠健康納入主要行動指標,解決睡眠難題成為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命題。國家衛健委曾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快睡眠醫學發展的建議》進行答復:睡眠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近年來已得到快速發展。各醫療機構也逐步重視睡眠障礙的診療,目前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已開設睡眠障礙診治中心或睡眠障礙診治門診。《答復》還提到,在完善睡眠醫學研究體系方面,國家將加強精神心理疾病專業領域的研究。

想要睡個好覺,你還有什麼高招?

街 采

受訪者 高先生

我一般晚上11點半左右才睡覺,睡前會刷刷短視頻、聽聽歌,偶爾也會打打游戲。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熬夜嚴重是當下生活節奏的問題,各種事情都推得越來越晚。年輕人白天要上學上班,也就只有晚上這一點時間可以玩玩手機。我覺得只要在0點前入睡,第二天能正常起床就好。

受訪者 於女士

我不熬夜,也不會睡前經常玩手機。對於現在很多人熬夜、失眠這個現象,我覺得如果想要改善的話就要堅持鍛煉身體。我每天都會運動1小時以上,所以晚上就睡得好。而且要盡量戒掉手機,把手機放遠一點再去睡覺,不然越玩精神越興奮,造成惡性循環。

受訪者 謝先生

我年輕的時候經常熬夜和朋友出去玩,但我現在44歲了,除了偶爾看看手機上的文章基本不熬夜。我覺得現在很多人存在失眠狀況是因為社會生存壓力大,很多年輕人對未來感到焦慮和迷茫才睡不好。我覺得要改善這種狀況可以看一些有深度的書籍,不要太焦慮。

微觀點

睡眠也是社會問題

北京青年報

不知何時,「睡一個好覺」竟成了奢侈品。當科學家揭示了熬夜猝死原因的研究結果,盡管令人鼓舞,但實際情況也許會比預想中還要糟糕。之前因為面臨生命危險,對一些人還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可是一旦有了確切的預防和治療方案,一些人就會不再節制,而是放縱自己熬夜,甚至陷入到惡性作息循環中。

根據熬夜的成因差異,業界對其進行了比較形象的分類,比如因為要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而不得不晚睡的行為被稱為「被迫式熬夜」,已經習慣了晚睡的行為被稱作「習慣式熬夜」,還有一些明知熬夜危害卻依舊熬夜的年輕人也不甘落後,為自己貼上了「報復性熬夜」的標簽。前兩種熬夜都很容易面對和處理,但一個人明知熬夜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也並無熬夜的必要性,卻進行帶有自殘式的「報復性熬夜」,對於這類行為方式產生的動因,還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

睡覺時間減少對現代人來說並非好事,但自我放縱式剝奪正常的睡眠,顛倒生物作息時間,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病態,一旦形成群聚效應和文化現象,也會成為社會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其實是「喪文化」的另一種呈現方式。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睡個好覺」不該總是奢望

大河網

「睡個好覺」,成為很多人樸素又美好的心願。這就需要我們找到「難以入睡」的根本問題。綜合來看,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很多,除了身體的因素,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困擾。比如,電子產品的問題。如今人們都有一個習慣,叫「抱着手機入眠」。睡覺之前在刷手機,半夜醒了在刷手機,上個廁所也要刷手機,我們已經成了手機的傀儡;比如,本來「早睡早起」是健康的好習慣,而如今隨着夜生活的豐富,很多人在半夜三更的時候還在花天酒地,這顯然也會打亂了健康的生物鍾,如此也就會「徹夜難眠」了;比如,環境的問題,噪聲污染是個不小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小區靠近商業區、靠近施工區,24小時營業的商業體、加班加點施工的工地,也都成為「睡個好覺」的公敵。

「睡個好覺」,不該總是奢望。首先,需要了解並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況。這可能包括記錄每晚的睡眠時間、深睡時間、淺睡時間等。其次,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如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睡前放鬆、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設備等。此外,還可以嘗試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的飲食、增加運動等。

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更好的睡眠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健康、美好的睡眠時光。「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不能只是口號,讓我們行動起來!

神回復

網友@小月在線嗎:放下手機,好好睡覺。

網友@桃桃暴富1005:晚上睡不着,白天醒得早。

網友@leezjiang:是什麼讓我睡不着?是老闆,是工作,是壓力。

網友@zofora:讓直播商家把活動時間改到晚上10點前,再聊早睡的事兒。

視界

愛自己,從珍視睡眠開始

敷面膜、泡枸杞、一把一把吃保健品,卻熬着最深、最長的夜。這是當下不少人「夜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睡不着?我想歸根結底還是焦慮作祟。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工作一整天明明累得要「死」,無比想念自己舒適的小床,以為肯定可以沾床就睡,卻不成想越晚越焦慮;休假時出門旅行,既消耗體力又要做各種攻略消耗腦力,晚上回到賓館卻能倒頭就睡,畢竟第二天等待我們的還是吃吃玩玩。

我們需要深夜獨處的時光來證明,我們仍可以短暫地擁有自由。這是一種「補償心理」,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然而,這種以身體健康為代價的「愛自己」,卻終要靠自己來買單。當「熬夜猝死」的熱搜刷屏,誰敢說自己沒有心虛?好好愛自己,應該首先考慮健康問題,這是一切享受的前提。

破解因這種「補償心理」而導致的熬夜,或許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不是把各種情緒都累積到深夜。如果你因為工作而焦慮,不妨在下班前為自己制訂一張計劃表,捋順思緒就能緩解焦慮;如果你因為家庭而焦慮,不妨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非把過錯歸咎於自己……既然所有問題都要等天亮後再解決,又何必浪費今夜美好的時光?

睡好覺,才能做好事。愛自己,從珍視睡眠開始。(濟南日報 記者:曹雅欣 實習生:張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