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中國150年,背刺中國,出賣華為陷害孟晚舟,今報應大快人心

2024年3月29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一個英國殖民者創立的銀行,竟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糾纏了兩個多世紀

匯豐銀行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但卻在關鍵時刻背叛了中國的利益。

不僅在抗戰時期就幫助日本人提供資金幫助,甚至還在幾年前出賣了華為陷害孟晚舟

到底是什麼力量,將一家起家於中國的銀行推向了對抗的道路?

他最後的下場又是什麼呢?

殖民者的投機

1865年,一個名叫湯馬斯·蘇格蘭的蘇格蘭裔商人在香港創立了一家小銀行,後來這就是備受爭議的匯豐銀行。

當時的匯豐只是個區區的錢莊,主要業務是為西方商人提供外匯兌換和短期貸款服務。 但是,湯馬斯·蘇格蘭有着更遠大的野心。他看準了當時中國內憂外患、財政困難的局面,准備乘虛而入。

1866年,太平天國運動剛剛平息,清政府手頭拮據,湯馬斯便提出每年5%的高利率向其貸款。數額雖小,但由此一來,匯豐就深深嵌入了中國的金融體系。

隨着列強不斷加碼,中國的處境更加艱難。匯豐銀行則在此過程中大肆漁利。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法軍攻陷廣州等沿海城市。

清政府為籌集軍費,不得不向匯豐銀行等外資銀行舉債,並以關稅稅收作為抵押品。

更糟的是,1894年甲午戰爭時期,清政府被迫同意將部分關稅收入撥給戰爭賠款,結果這些稅收大部分都流入了匯豐等銀行的腰包。每逢中華民族遭遇危機,這家殖民者創辦的銀行就立刻加碼剝削,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鉅鹿之爭

進入20世紀,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崛起,匯豐也順勢改變了一些做法,轉而扮演起支持中國工商業發展的"好夥伴"角色。比如,它與鉅鹿兩大家族企業保持着密切合作關系。

不過,這只是華麗的外衣。內里,匯豐對待中國權貴資本家的態度冷嘲熱諷,並暗地扶持他們之間的矛盾對抗,從中漁利。

有個趣聞說,匯豐曾在上海某場派對上,刻意將宋子文放在主位、張伯苓放在側位,為的就是挑撥是非、內訌。

甲午戰爭之後,匯豐改弦更張,開始竭力討好袁世凱等軍閥頭目,同時也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窮追不舍。可以說,匯豐銀行是當年中國歷史大戲的最佳觀眾,也是幕後最大的操控者和贏家。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匯豐的老牌總經理杜驥勛全力支持汪偽政權,與日軍沆瀣一氣。然而在大後方,該行卻也在悄悄為國民政府效力。這家銀行的雙面手法,就像一個總在翻手掌心的魔術師,永遠把持着局勢的走向。

華為的"熟人老鄉"

1987年,華為成立之初便與匯豐銀行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年,華為公司常年窘於資金短缺,只能靠匯豐墊付賬款運轉。每當外購一大批貨物,財務人員就得通宵手工書寫單據,再去匯豐銀行蓋章。

就這樣,兩家公司漸漸熟絡了。匯豐也頻繁出現在華為內部報告中,被形容為"老鄉熟人"。時至今日,這段插曲想必令不少人感慨萬分。

直到2018年12月,包括孟晚舟在內的多名華為高管突然在加拿大等地被扣押指控其違反美國針對伊朗的制裁條例。而罪魁禍首,正是當年華為的"老夥伴"匯豐銀行。

原來早在2012年,美國監管機構就發現匯豐存在違規向伊朗等國家轉移資金的行為。為了擺脫法律制裁,匯豐竟然直接將華為捲入其中,指認華為也參與了此類交易。

一時間,匯豐銀行成了制裁華為的"鐵證",令人感慨曾經的"老鄉"竟如此令人作惡多端。令人氣憤的是,即使事實被曝光,匯豐仍然狡辯力挺,對華為指手畫腳。

它一度咄咄逼人,要求華為立即更換內部銀行業務渠道,否則絕不姑息。此番咄咄逼人的做派,如同刀劍已經加身,根本就是強權主義的縮影。

丑聞曝光,群情洶洶

洗錢、欺詐,鋪天蓋地,其實早在2012年,匯豐銀行就已經因為違規向墨西哥毒梟團伙洗錢而遭到重罰。時隔幾年,2018年再曝光一系列欺詐融資丑聞,包括利用偽造單據詐騙中國內地多家銀行貸款等。

這些丑聞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令匯豐銀行在全球都臭名遠揚。一時間,"匯豐"二字簡直成了金融犯罪的代名詞,讓人們對這家曾經備受尊崇的老牌銀行嘆為觀止。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隨着更多內幕逐步曝光,民意開始沸騰。

先是有消息透露,匯豐在香港時期曾多次出賣華人同胞利益、充當殖民者的馬仔;後又有人揭發該行為在華房地產商提供貸款時犯下諸多不正當行為。

這簡直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褻瀆!憤怒的網民們七嘴八舌地痛罵匯豐,甚至在多地銀行門口聚集遊行。有人高喊"匯豐武漢",痛陳心扉;更有人縱身撲上櫃台,狠狠將名牌撕毀數塊。這一幕幕,皆是過去積怨已久的結果。

此外,不少機構和個人開始呼籲全面"割席"匯豐。率先響應的是一家溫州民營企業,該企業主人痛斥匯豐"竭澤而漁、虧心虧德",立即撤出存款數億元。

很快,這一撤資潮如滾雪球般愈演愈烈。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三四線,從大企業波及中小微,各路資金接二連三撤離匯豐。

短短數月,匯豐在華分行的存款規模已縮水超過20%。這無疑給予匯豐沉重的打擊

難逃厄運

面對民意的強烈反彈,匯豐高層竟然猶豫不決、視而不見。直到事態愈演愈烈,該行才不得不做出回應。

然而,那卻是一貫的空談和虛應故事:高管們不停向公眾鞠躬道歉,還許諾將拿出大筆資金作為賠償。

但具體的賠付進度卻一拖再拖,根本沒個着落。更有報道指出,其中不少所謂的"賠償金",不過是匯豐行將轉嫁到普通客戶身上的費用而已

這種敷衍塞責、虛與應許的態度,完全無法彌補匯豐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反而令事態愈發被動和被迫。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匯豐第一次陷入輿論漩渦。早在2011年,該行因為在美國從事非法業務而被重罰,市值一度遭受重創。

此番新的丑聞曝光,無疑又給匯豐的信譽和業績帶來了沉重打擊。

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匯豐在亞洲區的員工流失率達到10%的高位;在華業務收入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劇烈下滑

更有分析人士直言,此次事件將進一步加劇匯豐在全球金融市場中被邊緣化的趨勢,未來它或將只能止步於區域性銀行。

反思歷史教訓

追根溯源,匯豐之所以會一再犯錯、屢教不改,根源在於它始終未能真正認清自身在中國的地位和定位。作為一家外資銀行,它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植根於中國這片沃土

然而,長期以來卻又夾在列強與中國之間左右徘徊,處處諂媚強權,傷害中國利益。 這種身份上的矛盾和扭曲,註定了匯豐難以真心實意地與中華民族站在一起。直到現在,它才不得不懲前毖後、重新反省。

這無疑是一個痛徹心扉的過程,但對於重塑信任至關重要。

所以,在賠償事宜暫且不論,重要的是匯豐銀行必須從根本上轉變其經營理念,真正將自身視為"中國的匯豐",而不是"在華的匯豐"

這是一個頗為艱難的過程,需要從最高層做起,將遵紀守法、對等合作的價值觀牢牢植根下去。

好在,匯豐已經開始有所作為。去年以來,該行高層多次到訪內地,邀請本土優秀人才加盟,並大刀闊斧調整內部架構。

從表面上看,匯豐確實在努力改正以往的狹隘作風。但要真正贏回中國人民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語

從匯豐失利的教訓中,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堅韌性和正義力量。有真正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任何企業都將在這片熱土上擁抱希望,獲得永恆的發展動力。

相反,一旦傷及中國利益,便將付出無可挽回的代價。 面向未來,祖國的大門將擁抱全球一切友好力量的到來。

然而,對於那些竭力破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勢力,我們將絕不手軟,堅決予以還擊和懲處。中國人民文明有理有節,但決不姑息任何蔑視和傷害國家尊嚴的行為。

今天的匯豐已陷入信任和發展的困境,這正是它背棄中國人民利益的代價。

我們期待它從中汲取沉痛教訓,重新進入正確發展軌道,而不是一味逆流而行。畢竟,任何一個有識之士都會選擇與中華民族這條海納百川的大江相伺,而不是成為愚昧而徒勞的可悲浪花。

讓我們一起期許,在新時代的東風中,一切有利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正能量將持續涌現和膨脹。而那些頑固不化、罔顧大勢的逆流者,終將被這股浩浩盪盪的春潮所吞沒。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腳步,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