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育率出爐:老百姓對斷絕香火危機的冷漠,讓官方很無奈

2024年4月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隨着越來越多人思想觀念的轉變,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嚴峻,

大量年輕人對於傳宗接代這個行為變得漠不關心,從而觸發了家族香火繼承斷裂的危機。

為了緩解這一問題並提升人口的生育率,自2011年起,我國各地區紛紛實行了二孩政策,且到2021年,國家進一步實行了三孩政策。然而,即便採取了這些措施,中國的生育率依然沒有明顯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中國的出生率降至8.52‰,這是首次低於10‰,同時自然增長率也降至1.45‰,均創下43年來的最低紀錄。

而到了2023年,中國的出生人數僅為902萬,出生率進一步降至6.39‰。

這一情況使得官方對於改善公眾的生育觀念和態度感到棘手。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倡導下,為何生育率持續走低?這其中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

教育水平

在過去執行計劃生育的年代,由於盛行的「重男輕女」觀念,人們無論家中已有幾個孩子,仍舊渴望生育男孩,甚至逃避政策的限制。

但隨着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社會的共同教育,現代年輕人理解到「生男生女無差」、「追求優質生育」的重要性,不再堅持一定要生男孩,因而導致出生率的降低。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教育,人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開闊,不再局限於生男生女的舊觀念,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實現個人的生命價值等更深層的問題。

「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是一個經濟學界的理論,它提出在任何領域,最重要的因素僅占總體的20%,而其餘80%雖然數量眾多,但相對不那麼關鍵。

這一原理不僅應用於經濟管理領域,也同樣適用於社會生活中。

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士往往擁有更成熟的思維,更傾向於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那20%的重要事務中,例如事業發展和生活質量提升,而餘下的80%,包括生育在內,往往被較少關注,這也是「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越低」現象的解釋之一。

經濟負擔

根據教育部2023年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數據》顯示:

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59.6%。當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便進入了全球普遍認可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這意味着,在年輕人中,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接受了大學本科或更高層次的教育。

然而,高等教育的廣泛普及並非沒有負面影響,其中最顯著的是就業市場的壓力加劇。隨着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相對應的職位增長並沒有跟上。因此,出現了一個職位吸引成千上萬申請者的情況並不奇怪。

過去高中學歷足以勝任的工作如今可能需要大學學歷,而以前本科生能夠勝任的職位現在可能要求研究生學歷,甚至博士生也在承擔原本屬於碩士生的職責。

智聯招聘在《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市場報告》中指出,2020年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5290元。在就業競爭激烈、薪酬不高且物價上漲的環境下,人們生活壓力加大。成家立業需要購房,養育子女需要大量教育投入,這些都給年輕人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

經濟與心理的壓力相互作用,導致年輕一代面臨巨大的生活挑戰,抑鬱等心理問題變得越來越普遍。在這種情況下,生育自然成為次要考慮的問題。

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

年輕人對生育興趣下降,除了經濟和心理壓力之外,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過去,生孩子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養兒防老」,但隨着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退休金已經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人們不再需要依賴子女來保障晚年生活。

這種變化使得人們更加重視享受當下,而不是生育更多的後代。

就生育率而言,90後成為了改變趨勢的關鍵群體。然而,經濟負擔的加重和價值觀的改變使得人們對生育後代的意願減弱。

要想促進生育率的回升,關鍵是要解決年輕人面臨的經濟難題,如房價問題。經濟基礎穩固後,人們的生活壓力會相對減輕,自然也會促進生育率的提高。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生育、心理學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