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地主大院是如何防範土匪的?

2024年4月10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關於民國時期東北的地主大院

奉系軍閥統治東北時期,匪患非常嚴重。其實就連張作霖自己,也是所謂的「保險隊」出身。這「保險隊」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賣保險的,但其實是一幫收保護費的馬賊。



當時的保險隊都有各自的地盤,地盤里的大戶土豪平時向保險隊交保護費,有事時保險隊就要負責保障地主的資產和人身安全。不過那時候的保險隊為了做長期生意,還會平買平賣,一般是按照大戶人家擁有的土地數量收費,基本上每15畝土地收一兩銀子。當覺得錢財不夠時,才會劫掠地盤以外的人家,並藉此威懾大戶提高「保險費」數額。


而在地主老財這邊,自然也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保險隊」身上。當時的地主家都是高牆間壁,外部建造的「拉合辮牆」都有兩丈之高,普通人根本就爬不上去。而且這種土牆是和古城牆一樣,是先用草編成繩子,再把繩子浸滿黃泥,然後一層層砌成的,十分厚實堅固耐久,普通槍彈根本就打不透。



而更有錢的地主莊園,院牆甚至是由巨大的花崗岩條石堆砌而成的,最大的條石長4米多,寬近一米,重一噸以上,需九匹馬才能拉一塊石頭。這樣的石牆上部再砌磚,甚至能夠抵禦小炮的攻擊。

而為了自身的安全和清理射界,地主家的院套都離開村屯而建,周圍往往沒有遮蔽物。院子前後各設置一扇大門以方便出入,而大門則是用兩寸大木板外包鐵皮打造而成,不動用火炮甚至炸藥是打不開的。



而為了防禦進攻,院子四角一般都各設置一個炮台,有專人負責對外射擊。這種三進甚至五進的大院套,院套裡面再有水井、糧倉、廚房、馬圈等生活設施,可以說就是一個小型的堡壘,只要不是遇上攜帶有火炮的正規軍,那支撐個十天半月不成問題。



在武器方面,那時候的大戶人家是家家買槍,張作霖甚至給地主規定了配額,當時只要是擁有三晌地以上的地主,那就必須要購買步槍至少一支,不買者就要罰款甚至坐牢。而那時候奉軍不懂槍支保養常識,每年淘汰的舊步槍居然有4萬支之多,都敞開了向民間廉價出售。除此之外,當時的日本人在東北滲透很深,大量拋售從日軍中淘汰下來的二手步槍,而且售價極其低廉。那時候的國產漢陽造步槍出廠價就要40銀圓,而日式六五步槍則只要25塊銀圓,東北地主們紛紛大量購買。



而在買槍之後,地主們組織起自家子弟和長工們練習射擊,保衛自己的家園。有些槍多人多的大地主,甚至可以建立起護院隊。這樣有堡壘有槍支的地主大院,一般俗稱為「響窖」,護院隊的成員稱「炮手」,為首的就叫做「炮頭」。而那時候對於炮頭的要求也很高,除了忠誠度高以外,還必須「槍管直溜」——即打槍得准。所以那時候土匪要打「響窯」的話,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

而到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成立,東北各地的抗日力量風起雲涌。侵華日軍為了加強統治,採取了以華治華的政策。他們在各地組建了「協和會」,任命大地主擔任縣「協和會」的正副會長或保長,並且把原來地主家護院隊組織起來,統一進行軍事訓練,並在此基礎上基礎上組建「自衛團」,並發給新的槍支。



當時每個自衛團的標配,是雜式洋炮槍20支,遼十三韓麟春造步槍10支,其火力大概相當於一個步兵排。這樣的火力加上堅固的地主大院,讓一般沒有火炮的抗日武裝無法對付,加劇了其後勤補給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