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軍能在潼關擋住安祿山嗎?

2024年4月10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如果當時唐玄宗不干涉哥舒翰,哥舒翰其實是一定能擋住安祿山的!、

不光可以擋住,只要再多等兩三個月,等到朔方軍橫掃河北,斷了安祿山的後路。到那個時候,哥舒翰率領潼關守軍,和朔方軍一起夾擊叛軍,安祿山絕對必敗無疑!而且一定會速敗!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安祿山的敗亡,並不會給這場叛亂劃上句號。

後世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一旦安祿山叛軍被鎮壓。接下來,就在安祿山戰敗的同時,以哥舒翰為首的二十萬大軍,大概率也會和安祿山一樣,繼續造反!

而且這一次,手握二十萬精銳的哥舒翰,會比安祿山更難對付!因為哥舒翰的手裡,還掌握了潼關。過了潼關之後,哥舒翰可以第一時間突襲關中,直入長安。到那個時候,哥舒翰會很快打下整個長安,迅速幹掉楊國忠,然後再架空唐玄宗。

再之後,那些和哥舒翰不和的地方將領,將會打着營救皇帝的旗號起兵,反對哥舒翰。而這個劇本,具體可以參考東漢末年的故事。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因為從唐朝整體歷史的角度來看,安史之亂的爆發,幾乎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就算哥舒翰能擋住叛軍,並且迅速平定叛亂。接下來,反抗的力量依然還會存在。哥舒翰很快就會面對和安祿山一樣的處境:手握幾十萬大軍,然後下面的很多人都想造反!

再之後,這股力量,很可能會推動哥舒翰,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想要真正說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關?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哥舒翰這位老將,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被推到固守潼關這個位置上的。如果不看哥舒翰的個人經歷,我們很難理解,後來發生的那些事情。

歷史上真實的哥舒翰,是一個典型的藩將。當年唐朝擊潰突厥之後,西突厥的突騎施部,被唐朝徹底打服,然後安置在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蘇一帶。再後來,哥舒翰就在這里出生了。

因為生活的時代比較特殊,哥舒翰年輕的時候,正處於武則天掌權的時代。而在哥舒翰逐漸長大的過程當中,唐朝高層亂的一塌糊塗,這期間發生了多次政變。但是在唐朝中下層,其實一直沒啥太大規模的戰爭,一直都是太平盛世的狀態。

當時唐朝腹地的盛世繁華,也吸引了無數中原以外的人。在那個時代,半個世界的人,幾乎都以能來大唐生活為榮。哥舒翰也不例外,作為一個西域那邊土生土長的人,他也很羨慕長安這邊的繁華。而且,據說哥舒翰他們家在西域那麼很有錢,可以支撐哥舒翰肆意揮霍。

所以長大一點之後,他就動身來到了長安,想要在長安這邊討生活。

但問題是,到了長安之後,哥舒翰很快就發現:長安居真的是大不易!

別看哥舒翰他家有點錢,但是放在長安這邊,那真不算什麼。而且,當時長安這邊,有很強的民族歧視。像哥舒翰這種西域人,在長安這邊,很難得到一些權貴的招攬,有錢根本沒用。

就這樣,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某天哥舒翰覺醒了。

看來,有錢沒啥用,還得是有權才行!

但問題是,以哥舒翰的個人情況,想要做官,難度實在太大了!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哪個權貴,會招攬提拔哥舒翰。至於參加科舉考試,以哥舒翰的水平,估計他也考不上。所以再之後,哥舒翰就只能把目光,放到了投軍上面。

此時正是唐玄宗在位時期,當時唐朝內部因為軍制改革,再加上長年不打仗,很多中原百姓其實是不願意去邊疆當兵的。反倒是很多邊疆民族,特別熱衷於參軍打仗。因為只要能在軍隊裡面立下戰功,他們就能逐漸升官。這對於當時缺乏上升通道的邊疆民族來說,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請注意這個特點。

在唐朝中期,因為這個特點,導致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唐朝的精銳正規軍裡面,很大一部分士兵,其實都不是中原人,而是出自這些邊疆民族。而這些邊疆民族,之前在唐朝極盛時期,往往會受到很大的壓迫。這也是後來安祿山叛軍,下層士兵為啥那麼原因造反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接下來,隨着哥舒翰覺醒參軍,哥舒翰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就來了。在決定投軍之後,哥舒翰去了十大軍鎮當中的河西軍鎮。到了河西軍鎮之後,哥舒翰很快就如魚得水,開始在軍中迅速發揮自己的長處,多次立下戰功。

很快,哥舒翰就升到了軍隊中高層。

然後,到了公元746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十年之前,哥舒翰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人生轉折點。這一年,河西軍鎮這邊的老大換人了。新換過來的這位節度使,名叫王忠嗣

正是這個王忠嗣,再次改變了哥舒翰的人生。

簡單來說,這個王忠嗣,他是唐玄宗的干兒子!王忠嗣早年的時候,曾經被唐玄宗收養在皇宮裡面,和幾位皇子一起長大。而王忠嗣長大之後,唐玄宗對他的培養方向,完全就像是當年漢武帝霍去病一樣。

所以,王忠嗣長大之後,直接就進了軍隊。不得不說,王忠嗣本人也確實能打。短短幾年之內,就升遷到了節度使的級別。

而且,到了公元746年的時候,為了方便對吐蕃開戰,唐玄宗更是下令,讓王忠嗣一人身兼四鎮節度使!整個唐朝一半的精銳軍隊,全部都歸王忠嗣管!而和巔峰時期的王忠嗣相比,後來造反的安祿山,不管是權勢還是威望,其實都差着好大一個台階呢!

所以,當王忠嗣空降到河西軍鎮,兼職擔任河西節度使之後,哥舒翰作為一個藩將,自然是納頭便拜,很快就成了王忠嗣的人。這事比較容易理解,畢竟,王忠嗣本人確實能打,很容易得到下屬的信服。

而且,哥舒翰作為一個藩將,自從他從軍以來,也從來沒遇到過這麼有來頭的領導。巔峰時期的王忠嗣,在整個大唐軍方,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皇帝是他乾爹,太子和他一起長大!這樣的大腿,哥舒翰自然會去抱。

另外,除了哥舒翰之外,當時王忠嗣下轄的四個軍鎮,河西、河東、朔方隴右四大軍鎮的高層將領,幾乎全都成了王忠嗣的鐵杆粉絲。而在這些人裡面,哥舒翰更是鐵杆中的鐵杆。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王忠嗣,後來卻偏偏倒台了。

王忠嗣的倒台,說起來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掌權的李林甫,給他設了一個局,誣陷他企圖擁立太子謀反。這事發生了之後,唐玄宗自然要查一下。

結果在查的時候,相關部門就不得不對王忠嗣用刑,並且嚴刑拷打。最後雖然沒有查出任何問題,但王忠嗣這頓打卻沒逃過。所以唐玄宗也很擔心,以後他會心懷怨恨,所以不敢再用他。

於是最後,王忠嗣就只能被發配到地方上去做一個太守,徹底脫離了軍隊。而王忠嗣到了地方上之後,因為之前審訊的時候受了傷,再加上心情郁悶,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而王忠嗣去世的時候,距離安祿山造反,僅僅只隔了六年時間。

因為王忠嗣倒台的過於復雜,所以,王忠嗣被抓之後,原本他麾下四鎮的將軍們,自然紛紛上書為他申辯。在這其中,哥舒翰無疑是最肯出力的一個。因為對於當時的哥舒翰來說,王忠嗣算是他最大的一個靠山。

所以,在王忠嗣被陷害之後,哥舒翰一度給唐玄宗寫信,要以自己的官職來為王忠嗣擔保。客觀來說,當時這四鎮將領的求情,還是起了一點作用的。如果沒有他們集體求情,說不定王忠嗣還會更慘!

不過,這次上書,也讓唐玄宗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王忠嗣的權勢有些過大了。但問題是,如果把王忠嗣手底下的這些人,全部換掉,整個四大軍鎮就沒人幹活了!

所以後來,唐玄宗就想到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唐玄宗把王忠嗣之前的權勢,全部拆解,分給了下面的那些將領。比如說哥舒翰,就逐漸升任河西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因為這幫實權將領,都從王忠嗣的倒台當中,得到了實際好處,他們自然就不會再鬧事了。

而隨着哥舒翰升任節度使,正式步入唐朝高層官員的行列,很多原本他接觸不到的斗爭,也就逐漸開始了。比如說,在升任節度使之後,楊國忠曾經拉攏過他,想要和他一起對付安祿山,還曾經想要和哥舒翰結為親家,只是哥舒翰本人沒同意。

再後來,在升任節度使兩年之後,哥舒翰因為飲酒過度,某天就忽然中風了。中風之後,哥舒翰自然就無法再繼續領兵,所以就只能返回京城,回到京城養病。

而哥舒翰回到京城養病之後,大概只過了不到九個月,安祿山就起兵了。然後又過了一個多月,鎮守潼關的高仙芝封常清就被殺了。此後,唐玄宗緊急下令,讓哥舒翰前往潼關領兵,抵禦叛軍。

以上這些,就是哥舒翰抵達潼關之前,個人的全部經歷。

這些經歷,雖然和打仗關系不大,但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卻直接影響了接下來的戰爭走勢。而看懂哥舒翰的經歷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能輕易想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關這個問題了。

首先,在哥舒翰抵達潼關的同時,唐朝迅速將河西和隴右兩大軍鎮,將近二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到了潼關,交給哥舒翰指揮。同時,唐玄宗還下令,讓朔方軍從山西方向出發,直接殺向河北,想要截斷安祿山叛軍的老巢。

但這樣一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就出現了。

此時唐玄宗能調動的這三大軍鎮,清一色都是之前王忠嗣管理的軍鎮。當初王忠嗣一共管理了四大軍鎮,這其中,只有河東軍鎮,後來被唐玄宗撥給了安祿山。而此時的河東軍鎮,則是在叛軍那邊。

而除了河東軍鎮之外,王忠嗣麾下其他三大軍鎮,就是唐朝此時能夠對付叛軍的主力了。而這三大軍鎮的高層,幾乎也全都是之前王忠嗣麾下的將領。

另外,這其中的河西軍鎮,之前長時間歸哥舒翰管理。而在哥舒翰的管理下,這支河西軍,對他的命令高度服從。而且,在這三大軍鎮的底層,士兵們其實也對唐朝的腐朽統治很不滿,他們也有造反的想法!

而接下來,當哥舒翰到了前線之後,手握二十萬精銳大軍,兼具潼關天險,局勢瞬間就穩住了。從兵力上來說,哥舒翰手下的軍隊數量,此時已經直接超過了叛軍。而從地理優勢上來說,潼關易守難攻。叛軍這邊,優勢主要是在於騎兵野戰,在攻城方面反倒是並不擅長。

所以,短時間內,叛軍想要攻下潼關,根本不現實。

而除了潼關方向之外,在其他方向上,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叛軍同樣遇到了很大阻力。

在南下的方向上,叛軍遇到了一個叫張巡的人。這個張巡以睢陽為核心,打了一場睢陽之戰。這場仗打的極為慘烈,但卻有效阻擋了叛軍的腳步,讓叛軍根本無法攻取江南!甚至連河南省都出不去!

同時,在叛軍和唐軍僵持的時候,由郭子儀統領的朔方軍,則是直插叛軍老巢,迅速攻占了大量城池。這導致安祿山後院起火,很快就失去了一個穩定的後方。

最關鍵的是,在之前的反叛過程當中,安祿山對叛軍的控制力極差。這就導致叛軍在南下之後,一直在肆意燒殺搶掠。所以,被叛軍占領的那些地方,民心還是向着唐朝中央!而且,他們極度痛恨叛軍,這就導致叛軍在已經占領的區域,很難獲得足夠的補給。

這就是哥舒翰出關之前,叛軍的大致情況。

可以說,在哥舒翰出潼關之前,叛軍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想要繼續攻占潼關,那更是痴人說夢!而且,只要哥舒翰繼續堅守一段時間,叛軍一定會被困死!至於守住潼關,在己方兵力和地理情況,都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換任何一個懂軍事的將軍上場,都能輕易守得住!

這是一個後世史學界幾乎公認的結論。

但關鍵在於,唐玄宗無法接受,讓哥舒翰繼續固守。因為如果哥舒翰繼續固守下去,風險實在太大。

我們其實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唐玄宗當中沒有讓哥舒翰出關,接下來歷史會怎麼發展?

如果哥舒翰沒有出關,最多兩三個月的時間,郭子儀一定能盪平河北,徹底端了安祿山的老窩。而失去後方的叛軍,內部人心會迅速崩潰。然後,叛軍面對沒有擴張空間,自身補給又逐漸斷絕的局面,一定會徹底崩潰。

再之後,唐軍就可以迅速出兵,直接幹掉安祿山,平定這場叛亂。

但接下來,哥舒翰會迅速收攏叛軍,並且重新恢復他們的建制。很快,哥舒翰手下就會擁有超過三十萬以上的精銳。而且,此時的哥舒翰,不但控制了以洛陽為核心的廣大區域,而且還掌握了潼關天險。

最關鍵的是,當時在哥舒翰手下的這支軍隊裡面,大多數的人,依然是對唐朝的統治非常不滿,他們內心深處,其實是渴望造反的。

而且,在哥舒翰鎮守潼關期間,他麾下曾經有人向他建議:可以留下三萬人鎮守潼關,剩下的大軍,直接殺向長安。打着清君側的名義,先幹掉楊國忠再說。

這個建議,在正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

從當時其他人的傳記當中,我們可以輕易看出:當時在哥舒翰麾下,很多將領,其實都是這麼想的。這些出身於各大軍鎮的將軍,很多都不是中原人,而是所謂的『藩將』。他們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本能會驅使他們去造反,或者去清君側!

而當時的哥舒翰,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擋住了這種壓力,沒有在這個時候出兵長安。而從之前哥舒翰的經歷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哥舒翰這時候真的選擇出兵長安,至少河西軍的精銳,絕對會聽從他的調遣。

所以,如果安祿山叛軍被鎮壓,接下來手握三十萬甚至更多精銳的哥舒翰,大概率會打着清君側的名義,直接揮師殺向長安。而一旦攻入長安之後,接下來的劇本,大概率會和東漢末年的劇情一致。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叛軍被平定之後,哥舒翰本人極度忠於唐玄宗,硬是壓住了下面的不滿,唐朝迅速恢復了穩定。但接下來,因為這場叛亂,並沒有讓唐朝解決底層矛盾,反倒會讓高層誤以為天下太平。

再之後,最多二三十年的時間,唐朝就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這場農民起義,很有可能會徹底推翻唐朝。

所以,歷史上真實的哥舒翰,在唐玄宗沒有強行下令讓他出關的情況下,守住潼關,絕對不成問題。但再之後,唐朝的底層矛盾,依然沒有解決。叛亂和農民起義,遲早還會發生。

這樣看來,不管哥舒翰是否能守住潼關,至少大唐的繁華盛世,之後肯定是很難再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