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突然讓你有了學習的欲望?

2024年4月1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不是我沉溺學習,真的是學習給得太多了。

我從來不玩游戲,現在對於游戲的認知還在魂斗羅第一關,因為打游戲真的沒有學習爽。


  • 首先,學習本來就是很快樂的,知識的滋味真的是很甜美。

語文很美。我一般會在打掃衛生區的時候背書,《歸去來兮辭》配着清晨的露水和松樹的香氣,抬眼都是縹縹緲緲,每一粒塵土都自帶仙氣。背《過秦論》的時候,就找個高處站着,掃把夾在胳肢窩底下,感覺自己拿了一把劍,直指歷史的核心。

我還很痴迷寫作。初中開始,心裡那些毛絨絨的東西就多了起來,當我能在每個毛絨絨的感覺滿溢的時候,捕捉它,然後用詞語反復描繪它的形態,讓一些東西在我建構的語言的石子路中流淌,這是快樂的。表達往往是讓人缺憾的,但是那些滿溢和流淌的時刻,是讓人難以忘懷的。

閱讀則是另一種磅礴。夜裡讀書,身居在小巷子裡,手裡握着書卷,世界上古往今來的道路,都向我鋪開,整個人類的奧秘向我敞開大門。

而他人的磅礴沖刷着我,我把巴黎聖母院彩色玻璃狂歡節想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對着夜風,想想風中飄盪着厄舍府的鬼魂的哭聲。

太美了,這部分是說不完的,人這麼短暫,而書籍里的風景是永久在流淌的,猶如朝露對太陽,光是那心靈中轉瞬即逝的晶瑩剔透也不辜負這一次輪轉

數理化也很美。我較早的感知到了,數理化其實是一種講述世界的方式,尤其是物理的質地,更接近哲學。而數學就是邏輯美,尤其是函數大題,上課緊鑼密鼓地追隨老師的思維,一路走下去,在邏輯的關節中反轉,每轉過一個拐角,都能有一種輕盈的快樂,猶如登山之感,沒多久,一節課過去還是意猶未盡。後來讀卡爾維諾,感覺到了相同的東西,大概就是一種靈魂的「輕盈」。

自己做題也是,一步步推導下來,滿口都是甜蜜。一種方法做完,猶不盡興,於是就找第二種,第三種。往往就是在一道題目完成後,又加了很多未完成的部分。我們老師往往會把未完成的那個方法給我批一下,後來就隨我寫了。

政史地是建構之美。就是學習知識後,建構內部邏輯。我很喜歡深夜復習,對着牆壁,把當天,當月的知識一點點像是搭積木一樣搭起來。政史地的單元間是有美妙的關節的,等到一次次關節通暢,眼前的空牆上就有了一座只有我能看到的宮殿,它像是正在修建的金字塔。等到高三,三年的書籍聯通起來,當時會有一種萬物打通的感覺,像是進入了另一個維度,那種空白之上的建構之美,勝過阿房宮的恢宏富麗。

中文系的學習更不是風花雪月。以書為媒介,向下,看過了古今中外的種種時代掠影和心靈的彷徨。終究還是向上觸及了人生一些底層的東西。最重要的,我比同齡人更早地看到了社會的形態和向內建設了自己。

一個人,只要解決「我」的問題,那他永遠都不會孱弱,微茫和絕望。

碩士階段,更多讀理論,追溯詞源,辨析史料,一個個地拜山頭。看似枯燥的過程里,意識形態向我揭開面紗,一個個詞匯背後,社會思潮的流動和翻騰終究讓我看到了底。

以邏輯和詞匯為媒介,我終究看到了世界。物質之上的那部分,在我眼中明晰可見,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下望,可以看清很多之前未見的東西。社會規則的建設,權力的流動,人心和人性,這些東西驟然都清晰明了。世界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游樂場。

而我最終能在裡面出入,而且輕松地在社會規則里穿行,並且能利用規則來從容生存。

同理,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不但能向內理清自己,還能向外理清社會,那他的人生基本就是輕松容易的。

文學是人學,人文社科的成果都是見於內部,而我終究把握了這段無用之用,用它照見了我的人生。


  • 知識後面的權力滋味,我也過早享用了。

我早就了解了,在讀書期間,成績可以在源頭上解決很多困窘,也是自我捍衛的利器。

肉眼可見的是獎學金和學費的減免。我高中開始就被減免了學費,每個學期都能領取一份獎學金。研究生階段,就已經經濟獨立了,甚至小有積蓄。

而隱形的權力更動人。我從來沒有在班級里被人欺負過,我努力的程度和成績的斐然從來只有別人佩服我的份。從初中開始。班級抄作業的同學優選我的這份,討好我還來不及。高中的時候,後三排誰不喊我一聲大哥。

這得益於我寫作業的習慣,我喜歡一道題窮盡解答,所以我的作業上不止有答案,肉眼能看到的地方,都是密密麻麻的過程思索和方法探索,有些不熟練的方法,會回顧課本,把這個部分默背一遍,貼到作業上。以及,我會歸納同類題型,自己之前在課外練習冊上做到的同類難題,減下來貼上去。

我自己還在每個作業本和練習冊後面,自己訂了一個錯題本上去,學期內所有的錯題,都會改在原題後,歸納在上面。

所以,這個學期下來,我的所有練習冊都比別人厚一半。因此我的答案也是最全面的,有一些解題解了一半的同學,也會清晨過來和我對下過程,明確下自己的思路問題。

我的所有任課老師都對我非常友好,即使是我們即將退休,上課啥都甩手不管的英語老師,我天天拿着練習冊去辦公室問他題目,一道道把他沒有講的題目給梳理完畢,他之後也會單獨給我一些練習建議。在我們班級英語成績年級倒數的時候,我的英語成績也沒有被落下。

遲到,請假,壓點進教室等等,這些小事情,老師都沒有苛責過我。選座位,選同桌啥的,我都有優先權。

學習好,利於家庭和諧,他們覺得我是全天下最好的孩子。我父母幾乎就沒有操心過我的學習,大概和老師的接觸就僅限於家長會上被表揚,被發獎狀,被發獎金醬紫。我和父母因為學習問題的唯一爭執就是冬天只有一個屋子有火爐,爸媽要看電視,而我要寫作業。最後還是我讓步,他們小點聲音看,不要影響我寫作業。

我父母也不管我的人際交往,讀書,看碟片啥的,這些都是自由的。因為我是一個骨灰死宅,生活極其透明。一個假期能從早到晚窩在家裡讀書,還特別喜歡把窗簾拉上,把燈打開,一個人縮在角落裡,一整天都不說話,打死都不出去交際。如果出去,那就是去那兩個書店,我爸看我沒回,去那找我,就一定能找到。有段時間,我父母都覺得我有自閉症,非要帶我去醫院,以我的強烈拒絕告終。

我從來沒有遇到過讓人痛恨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出去走親訪友,舒服得不得了,反正我是被舉例的那個,最多拉拉仇恨,不痛不癢的。

我初中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自由的邊界只在權力之中。所以我提前把自己的一切安排妥當,用成績給自己建設了一座王國,風雨不侵,安然渡過了很多年。


  • 進入社會後,學習就是金錢

學習給了我兩個保障。

  • 第一,我是雙一流碩士。這個學歷,基本大部分公司的大門我都進得去,在我進入社會時,我的起點不會太低。
  • 第二,能力保障。學習成績是結果導向,而其中達成成績的能力更重要。即使是一個小白,我有解決大部分工作問題的能力。

北京這邊公司喜歡找清北的學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力。

學習能力,抗挫折能力和主動能力。

真正的優等生,他們學習能力很強,不需要特別多的投入就能自我帶動。對於手頭工作很有信心,因為前半生都在體驗成功和練習成功,不會輕易覺得自己失敗。以及,非常善於主動找資源和利用資源完成任務。

我很喜歡一個游戲,就是自己拯救自己。

自打我大概明白了人生是怎麼回事後,對於這件事就更有心得了。我甚至特別享受自己陷入一個比較糟糕的環境,然後自我救助後走上一條新路。

所以高考志願填報失利,放棄保研然後選擇考研,沒考上本校又去調劑,考博失敗又工作等。我自己其實一點都沒痛苦,特別享受這麼折騰,所有決定都自己做,然後自己給自己兜底,像是玩游戲。但是每把都有新刺激和新增長。

工作里也一樣。我記得自己第一次上課,下面都是公司各個部門負責人,一致評價我課很有問題。

當時公司開班,是要自己先上公開課,招到學生就有班級,招不到就沒有。

我上完這個課,也沒有氣餒。直接把問題羅列了一張紙,去申請旁聽了我師兄的三個課堂,然後對比後理清問題。逐步定好措施執行。

我自己改講義,改了十幾版,請教研組負責人吃飯,麻煩她幫我看。

之後,就自己一個人對着空教室講課,一周內講了大概有四十多遍,每次有問題,就死皮賴臉找師兄可勁問。

後來我的課程又經過三輪審核,才開了公開課。第一次公開課後,我終於有了兩個班的學生。

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我就從新老師成長到了管理層。雖然是小公司,但是也是當時不斷學習,把線下教育的各個環節給摸透了。

這是我2017-2018年中旬的學習成果,那年是第一年入行。圖片裡的書籍,是一年內的閱讀量,還有紀錄片和音頻啥的,還買了喜馬拉雅的課程。

後來到北京也是,其實從線下到線上,我也是一片空白,但是就是敢做,對自己的能力自信。

我其實當時連電子白板都不會用,去某個公司,都不會開設備。ppt做得稀爛,第一個面試ppt還是我老公熬夜到一點多給我搞得。

但我還是去面了若干個頭部公司,進入後從頭開始。也是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在產品部門到達管理序列了。

我從工作開始,就沒有擔憂過自己的薪資問題。我第一份工資的起薪就是18萬,我的能力能配得上這樣的薪資。

我覺得工作和學習的思維,心態是一致的。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心態,解決問題的核心思維和手段是一致的。這個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積淀下來,把控目標的手段,當然,它也在工作中十分有效。


學習和書籍,真的是這個人間最好的東西。無論從功利還是非功利的角度,我真的很難想象,有人會不愛這些內容。那人生還有什麼值得追逐的呢?

我可以確定,我的真愛是學習和閱讀。





干飯不如讀書,加油,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