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雲南省級非遺傳承人:不想把潑水節僅當娛樂,希望遊客了解傳統文化

2024年4月21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為慶祝傣歷1386年新年節,從4月11日起,趕擺、丟包、劃龍舟等眾多民俗活動在西雙版納陸續上演,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體驗。「越到這個時候我越忙。」瑪哈莊說,他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本次潑水節所用花車的設計者之一。

4月14日上午,西雙版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大游演活動在景洪城區的主要街道和潑水廣場舉行,47支表演隊伍、3500名群眾、19輛花車參與其中。瑪哈莊和他的團隊設計並製作的4輛花車,除了參與游演,還在潑水狂歡當天載着「取水公主」運送「聖水」。

瑪哈莊團隊製作的花車。圖/九派新聞 馬婕盈

瑪哈莊介紹,2000年西雙版納第一次舉行大游演活動,他是發起人之一,「我們和東南亞的文化是相通的,花車巡遊活動是從那邊學習過來的。」

1996年,瑪哈莊在西雙版納總佛寺(下文簡稱「總佛寺」)教書,1999年升任總佛寺後勤主任,兼管和協助全州佛寺、佛塔建築設計與施工。2005年,瑪哈莊開了一家工廠,專門從事傣族傳統文化藝術品製作。

「過去,西雙版納還沒有那麼多遊客,大游演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總佛寺,早上在市區主要街道上走一圈再回到佛寺浴佛祈福。」瑪哈莊說,這幾年,遊客多了,潑水節活動也更加多樣化,「想讓他們來了解傳統文化,不要把它全部弄成娛樂。」

對話瑪哈莊:

【1】花車製作40多天,最晚工作到凌晨1點

九派新聞:你參與過幾次花車製作?

瑪哈莊:第一次巡遊是總佛寺發起的。因為西雙版納的文化和東南亞尤其是泰國的文化是相通的,我在泰國留學的時候,那邊潑水節每年都有花車遊行,2000年我們把這個活動學習了過來。

當時巡遊的起點是總佛寺,在市區轉一圈之後再回到總佛寺。巡遊時間是潑水狂歡的前一天。那個時候沒什麼遊客,我們去村寨里號召,很多村民來參加,距離遠的村寨會雇一個大巴車,拉着村民一起過來。巡遊完,大家來總佛寺浴佛,熱熱鬧鬧地唱歌跳舞。大家都是自發的,想來參加這樣的慶祝活動。

第一年還沒有花車,2001年才做。傳統的花車有三個樣式,第一個是浴佛,泡沫板製作的佛像擺放在花車里,再放進去一些花,巡遊的時候給大家撒花。第二個是生肖,花車上擺放當年的生肖雕像。傣族十二生肖的最後一個是大象,其餘的和漢族一樣,我們認為大象是吉祥的動物。第三個是魔頭花車,這是潑水節的傳說,我們會製作一個魔頭的像放在花車上。

花車。圖/九派新聞 馬婕盈

九派新聞:今年製作花車的工期有多長?

瑪哈莊:我們今年製作4輛,圖紙是我畫的,製作交給我徒弟還有廠里的工人。畫圖紙的時間並不長,我簡單勾勒了一下,徒弟心裡有數。工期差不多有40天,最多的時候20多個工人投入進去。我這段時間也在現場指導,非常忙,晚上12點休息,早上6點半就起床了,工人們休息的時間更少。最累的一天,我們加班到凌晨1點。

九派新聞:製作花車的經費從哪裡來?

瑪哈莊:有企業贊助,我們基本上是以成本價報價,一輛花車的成本在10萬元左右。

【2】村寨里潑水節連潑7天,潑完互相串門吃飯

九派新聞:傳統的潑水節是什麼樣子?

瑪哈莊:過去在農村,12號就開始潑了,一直潑到18號,連潑7天,每個村寨都是這樣,熱熱鬧鬧的。對於傣族來說,你潑我,我就感覺吉祥,沒有人不開心。我年輕的時候,一到潑水節,潑得皮(膚)都黑了,皮卡車里裝滿水,使勁潑。

我們基本上不用水槍,都用盆,在村里挨家挨戶潑,潑完再請別人吃飯,別人也會請我們吃飯。潑水節這天就是過年,一起吃完飯再唱歌跳舞。

我小時候,有一種食物叫「嚎囉嗦」,只有過年才吃得到。糯米包着一種很香的花,再放些糖、花生,像糯米粑粑一樣。那種花是我們這邊特有的植物,3月份才有。

九派新聞:現在潑水節只有1天,你怎麼理解這樣的變化?

瑪哈莊:現在有很多遊客過來,天天潑水的話,外地人不習慣的,管理成本也很高,另外大家還要上班。

九派新聞:外地遊客多了,對傳統的潑水節文化會有影響嗎?

瑪哈莊:我們希望大家來感受西雙版納的氛圍,把版納的文化帶到更遠的地方。現在的潑水節和以前不太一樣,希望遊客能理解傳統文化,而不是把它全部當成娛樂。

九派新聞記者 馬婕盈 溫艷麗 雲南西雙版納報道

編輯 任卓 王佳箐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