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功大師」陳師行:19米高台一躍而下,靠「翻車」證明科學修仙

2024年4月21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嘴上說着「修仙不靠譜,一切要講究科學「,結果轉身一個起跳就上了四米的牆面,然後還可以從十幾米的高台上一躍而下。

這樣的一位「輕功大師」卻說自己恐高?他就是武當山的一位「輕功」代表人物陳師行,像古裝劇那樣騰雲駕霧,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里相比,陳師行的輕功顯得接地氣很多。

雖然不能長時間在空中停留,但是暫時在空中停頓一下普通人多加練習,還是可以做到的。

那麼陳師傅究竟有多厲害,他的輕功達到了什麼程度?武俠劇的輕功是真的存在嗎?

01

大師「翻車」

武當山的陳師行道長,不僅有着深厚的內功修為,更有着一顆赤誠之心,經常在閒暇時間分享自己練功的點點滴滴,無論成敗。

在一次鏡頭里,陳道長想要展示下傳說中的「蜻蜓點水」神功,他從11個站成一排的弟子頭頂躍過,惹得那十一個弟子心驚膽戰的。

在最後一刻,他卻意外地撞到了牆壁,這一刻讓圍觀的人們倒吸一口涼氣,但陳道長並沒有因此感到羞愧,反而坦誠地接受了這次失誤,並表示再厲害的大師也有失誤的時候,「輕功」並不是無所不能。

而且陳道長還想要嘗試向觀眾展示單手劈磚的技巧,他摩拳擦掌,信心滿滿,宣稱這項技能小菜一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沒有成功,手掌也因此受了傷,事後他告誡大家不要盲目模仿,以免受傷。

在另一段視頻中,陳道長挑戰用鞭腿踢破瓶子,可惜的是,他的一腳並沒有讓瓶子裂開,面對鏡頭,陳道長無奈地承認這項技巧還是有難度的。

還有一次,陳道長嘗試展示千斤墜的威力,結果卻出現了一個大的烏龍,盡管准備工作做得十分周全,但在關鍵時刻,他落地時沒有站穩,反而差點摔倒,周圍起鬨聲一片。

最最尷尬的一次莫過於陳道長在一次懸崖跳的表演中失足跌落,在那一刻他失去了往日的霸氣,直接翻倒在地。

陳師行道長的這些翻車視頻,不僅沒有損害他的形象,反而讓他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喜愛。

他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真正的武者應當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刻意掩飾。

而且陳道長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武術的真諦,他強調武功並非神話,任何技藝都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反復的實踐來磨練。

而那些一味追求視覺效果、刻意營造特技本領的所謂「高手」,在他的面前顯得格外渺小。

02

台下十年功

陳師行是武當三豐派第15代傳人,擅長輕功,輕功是一種種古老的技藝,在武當派擁有獨特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種身體的飛躍技巧,更是一種心靈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陳師行自小便沉浸在武術的世界裡,這份熱愛源自於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也離不開他童年時對武俠劇的深深痴迷。

他的心中,有着一眾形形色色的大俠偶像,他們或是身披僧袍的武僧,或是仙風道骨的道士,亦或是身無分文的乞丐,但無論身份如何,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身手不凡,義薄雲天,以武行俠,為民除害。

陳師行夢想着有一天能夠像他們一樣,行走江湖,因此他心中最為嚮往的還是那能夠飛檐走壁的輕功。

帶着這份執着陳師行踏上了武當山,拜入鍾雲龍道長門下,開始了他的習武生涯,初期肯定有很多困難,但是憑借心中的一股勁兒,什麼困難都不在話下。

在武當山上,陳師行不僅學習了外家拳,還接觸到了內家拳,從而領悟到了武術的真諦。

在武當山的日子裡,陳師行每天都會進行晨跑、階梯訓練和基礎功的磨礪,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訓練,卻是他精進技藝的關鍵。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師行的武藝日益精湛,他開始擔任武當武道功夫團的教練,將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

對於輕功的追求,陳師行始終沒有放棄,他明白輕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飛躍,更是心靈與自然的融合。

因此他在艱苦的環境中進行了多種多樣的訓練,如閉息負重鍛煉等,希望可以提高自己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經過多年的努力,陳師行終於掌握了輕功的要領,成為了武當輕功的傳人。

隨着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陳師行開始受邀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甚至還有央視的節目錄制等,展示自己的絕學。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收獲了榮譽獎項,更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對武術的關注,將武術文化發揚光大。

進入新媒體時代,陳師行迅速適應了變化,開始在短視頻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行武片段,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歡武術。

他懷揣着一份深厚的情懷,期望藉助這種途徑,繼續弘揚中華武術的深厚底蘊與博大精深。

他更希望藉此激發更多人對武術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投身於武術的學習與實踐中,共同感受這門古老技藝的無窮魅力。

03

武藝的傳承

在2008年他憑借一身過硬的功夫,獲得了多項武術比賽的冠軍,從而開啟了他在武術界的輝煌征程。

隨着媒體的關注和公眾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陳師行受邀擔任紀錄片的主角,並在網絡上進行了積極宣傳,使他的名聲大噪。

陳師行武術競技場上表現得十分亮眼,更是將武術傳承的理念深深植根於心,他接納了不同年齡段的武術愛好者,通過國際交流和為領導人表演的方式,將道家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在自媒體平台上,陳師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的視頻和文章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

在武術展示方面,陳師行的現場表演總是讓人拍手叫絕,他的拳法剛猛有力,招式獨特,令人震撼。

面對挑戰者,陳師行始終保持謙遜和開放的態度,樂於接受各種挑戰並傳授自己的經驗。在現代社會,許多傳統技藝常常被邊緣化,但是陳師行卻深知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之道。

為了順應時代的洪流,他主動學習了英語計算機技能,以期利用互聯網這一現代平台,更廣泛、更深入地推廣和傳播武術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領略到中華武術的魅力和內涵。

盡管名利雙收,陳師行卻始終淡泊名利,堅持自己的文化傳承使命。

後來陳師行逐漸從公眾視野淡出,專注於武館的教學工作,他開設的新武館吸引了許多武術愛好者,而他本人則持續傳播着武術的魅力。

面對武術現狀的無奈與決心,陳師行堅守承諾,終身致力於功夫的宣傳。

在互聯網平台的助力下,傳統行業可以重新煥發生機,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實現傳統與創新並存的發展模式,只有如此,傳統技藝和文化才能得以保存和發揚光大。

但是,精於輕功的,在華夏大地上,不僅僅只有陳師行一個。

04

「輕功大師」李鳳山

李鳳山出身於武術世家,家族中流淌着千年武術的血脈,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名震一方的武術宗師,他們的威名遠揚,為家族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李鳳山自小便沉浸在武術的世界裡,耳旁充斥着拳風腳影,目染着刀光劍影。

這份薰陶使他對武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愛,並立志要超越父輩,成為一名更加卓越的武林翹楚。

李鳳山憑借家學淵源的優勢,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八段錦等基礎功夫,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鍛煉出了過硬的體魄。

除了每日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刻苦習武,李鳳山還養成了獨自攀登高峰、錘煉身心的習慣。

他每日迎着朝陽,踏着晨露,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配合着吐納術的修煉,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能與耐力。他的這份堅韌與毅力,終於在某日得到了回報。終於在山間偶遇了一位神秘的老者。

這位老人看似年紀已高,卻身手了得,行動矯健,飄忽如燕,李鳳山幾乎要跑步才能追上他,見到如此高人,李鳳山即刻心生拜師的念頭,期望能從中獲得別樣的武學真傳。

但是武林高手向來不輕許人外傳絕藝,李鳳山在拜師的道路上屢屢受阻,這並未磨滅李鳳山心中的一把火,反而更加堅持不懈地尋找機會結交這位神秘老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者最終被李鳳山的誠意所打動,收其為徒,從此李鳳山獲得了系統的武學指導。

師父不僅教授各種招式,更重視武者內在的修為,強調動作要協調自然,將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為了達到這個境界,師父安排徒弟穿着40公斤重的鐵砂服進行特訓。

起初李鳳山難以適應如此沉重的負重訓練,只能簡單勉強支撐,曾試圖使一些小計倆來逃避鍛煉。

但師父火眼金睛,很快識破了李鳳山的小伎倆,從此嚴格監督,要求他全天候穿着鐵砂服生活。

經過不斷地磨練,不斷地和師傅鬥智鬥勇,李鳳山終於逐漸習慣了這種特訓,將沉重的鐵砂服視為身體的一部分,從而不再感到疲勞。

就這樣李鳳山堅持了整整三年的特訓,最終在師父的允許下卸下鐵甲,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李鳳山感到身輕如燕,登高望遠變得輕而易舉。

由此可見他早已練就了武林絕技也就是輕功,獲得了這等了得的武功後,李鳳山並沒有停止腳步,反而更加渴望提高,繼續向着武學的更高境界前進。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李鳳山博採眾長,專研少林七十二絕學,同時涉獵內功和醫理,幾乎掌握了中原武林各門各派的精髓。

1989年,已是武學造詣登峰造極的李鳳山創立了自己的武術門派"梅派",主攻氣功和中華拳腳,並自創了一套獨特的平甩功,風靡武林,影響深遠。

陳師行和李鳳山以自身經歷和學識,將中華武術這一傳統文化瑰寶發揚光大,造福武林後學,可謂功德無量。

#MCN首發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央視網《飛天神功》_CCTV節目官網-紀錄片_央視網(cctv.com)

[2]武當山行太極道院 太極名師陳師行和他的弟子們 - 武當師行太極道院

[3]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 氣功大師李鳳山,號稱能飛檐走壁,是真功夫還是噱頭 -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