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的煙牌其實是爸媽「玩剩下的」?看看家長們的童年游戲都是啥→

2024年4月21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彈彈珠 資料圖

  「小時候為了收集小浣熊卡專門去買乾脆面,如今為了幫女兒收集小馬寶莉卡,還去群里求助。」80後王女士調侃自己永遠在收集卡片的路上。除了男生玩煙牌女生集小馬寶莉卡,各式各樣的卡片盲盒也成了孩子們的新寵。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游戲。廈門晚報《「煙牌」風靡小學 你家娃也在玩嗎》系列報道也引發了家長的集體懷舊。

跳方格 資料圖

兒時記憶

  煙牌當年也玩過 扇翻過去就算贏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游戲。采訪中,不少人都表示小時候玩過煙牌,這是他們學生時代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60後劉先生說,他小時候和小夥伴玩的煙牌用的都是軟煙盒,折成三角形。玩的時候,煙牌放在地上,甩開膀子大力扇,誰把煙牌扇翻過來就算贏。

  80後胡女士說,她小時候玩的是紙牌,有買的,也有從箱子邊角摳下來的,也是拍一下,翻過去就算贏。

  90後陳先生小時候玩的是柿子核。「老家有很多柿子樹,每年柿子成熟後,把果肉吃掉,剩下的核就成了男孩們的玩具。」陳先生說,放學後,他和小夥伴經常蹲在台階上玩拍柿子核,比誰把核拍得遠。常常拍到手掌發紅,仍興致高漲。直到巷口傳來媽媽「回家吃飯了」的催促聲,大家才會意猶未盡地回家。

抓石子 資料圖

  特別熱衷玩紙牌 課上完書也撕完了

  80後王先生說,他小時候玩的是紙牌等游戲,可豐富了。那時玩的紙牌是正方形,被稱為「打花牌」,使用兩張紙折疊起來,當時沒有紙就撕書本,上一課撕一課,課上完了,這本書也基本就沒了。打紙牌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輪流打,甩起胳膊讓牌快速落地,只要能把對方的牌扇過去,就可以把對方的牌收入囊中。那時放學後寫完作業每天都甩胳膊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到晚上胳膊都是酸疼的。第二天忍痛繼續玩。堅持幾天就好了。玩一段時間,抽屜都裝不下了,滿滿的「戰利品」。

  談起玩紙牌,70後杜先生說,這個他們小時候也玩過,叫「打麵包」。

  「想起這些全是滿滿的兒時回憶!」70後寧先生說,這個「拍畫片」的游戲不只他小時候玩過,他父親(50後)小時候也玩過。還特別厲害,最多時贏一箱子畫片,整捆整捆的。如今從紙牌變成了風靡的煙牌,何嘗又不是傳統游戲的回歸呢?

翻花繩 資料圖

  玩具大多取材於大自然 簡陋但樂趣十足

  除了各種「拍」的游戲,滾鐵環、抓石子、彈彈珠、翻花繩、跳皮筋等也是很多人當年最喜歡的游戲。

  80後王先生說,當時流行的還有打玻璃球、跳方格、搗腚錘等,玩起來時根本就不想看電視。其中搗腚錘最有挑戰性,一頭畫線,在另外七八米遠的地方放磚頭,磚頭數比參與的人數少一塊,最後沒有擊倒磚頭的人可就「慘」了,要被其他小夥伴架着,還有一人在後面搗屁股,來回要搗十幾米遠。

  70後曾先生說,他小時候最愛的就是滾鐵環和抓石子。當年物資比較匱乏,大部分玩具都取材於大自然,從泥土到石子再到粉筆之類的教具,雖然簡陋但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90後陳先生說,最難忘的是小時候趴在地上用手指彈彈珠,擊中對方的彈珠很開心,每天樂此不疲。

  90後李女士玩的是翻花繩和跳皮筋,一下課就拿着皮筋出去跳,有一次連上課了都不知道,還是被老師叫回教室。到現在她還記得當時的童謠「二五六,二五七,馬蘭開花二十一」。

新寵故事

  女兒迷上「抽龍珠」 媽媽網上買110顆

  「現在的孩子收集的東西太多了,隔一段時間又有新玩意冒出來。」家長許女士說,她女兒正在讀中班,曾收集過「葉羅麗」卡牌,還迷上過鑰匙扣盲盒,前陣子又喜歡上了幼兒園門口小店裡的「抽龍珠」。該游戲的規則是,花1元可以抽一張卡片,再根據卡片上的號碼選擇對應的龍珠。「在我看來這個游戲很無聊,但經不起女兒軟磨硬泡,還是付了錢。沒想到,她試一次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天放學都要去小店光顧一次。抽不到想要的龍珠,又想再抽,為了多抽幾次,她甚至提出要把壓歲錢拿出來用。眼看情況不妙,我決定主動出擊,花22元從網上買了一排龍珠,總共110顆,讓她隨便抽。她玩了兩天就玩膩了,這才作罷。」

  許女士說,孩子熱衷這些小玩意,可能是看到身邊的同伴玩,也想去嘗試、體驗。實際上,孩子往往不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而是喜歡這種抽獎式的玩具帶來的驚喜和刺激。「我曾試圖跟女兒解釋這種抽獎背後都有套路,但她聽不懂。如果完全不讓接觸,她可能會更好奇。從目前來看,基本是玩一陣,新鮮感就過了。當然,家長們也要留意孩子的動態,不能讓孩子沉迷其中,別像賭徒一樣上癮。」

  媽媽群里求「黑貝」 去旅遊也背着一袋卡

  前幾天,王女士在群里發了一張女兒書桌的照片,「10後」女孩的書桌上,除了書本,還有一堆「小馬卡」。照片下面是一段求助文字:「你女兒有『黑貝』嗎?如果有的話,能不能轉賣給我們?」

  原來,前幾天,王女士不小心把書桌上的一張黑貝卡弄丟了,女兒很傷心,一直在找。「這個卡就跟開盲盒一樣,買了很多包才開出一張黑貝卡,結果還被我弄丟了,我打算去哪裡弄一張賠給她。」王女士無奈地說。

  「女兒喜歡泡泡瑪特和小馬卡。生日、逢年過節、學習進步或者路過便利店,她看到了就想買,慢慢地,家裡就有一堆卡。如果抽中了一個隱藏款,她就很開心。寒假帶女兒去長沙旅遊,我還幫她背了一袋『小馬卡』同游。」王女士說。

  周女士上一年級的女兒也喜歡泡泡瑪特,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買了一堆,後來發現女兒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享受拆盲盒那一瞬間的樂趣。「千萬別迷戀,太費錢了。」周女士提醒各位家長,最小的一個就要69元,限量珍藏款要好幾千元。

【記者調查】

  小馬寶莉卡賣斷貨 店家玩起「限購」

  昨日,記者走訪金尚中學附近的文具店,發現店內擺着各式各樣的卡片。其中,以「盲盒」類卡片最受歡迎。以小馬寶莉卡為例,一套共有16張魔法貼和16張友誼貼可供收集,還分多個級別,價格從1元到幾十元不等。有一款單包的貼紙售價5元,其中僅有2張魔法貼和1張友誼貼。孩子們需要頻繁通過拆盲盒來集齊卡片,一張頂配的SSR卡(超級稀有),往往需要頻繁拆盲盒來抽取。

  「小馬寶莉卡最好賣,已經斷貨了。因為熱賣,所以我們採取『限購』措施,如果孩子單獨來買,限購5包。」金盛路一書店工作人員陳女士說,一些熱賣的游戲紙卡片,她需在廠家的線上平台搶貨,還經常搶不到。

  金泰路一家文具店工作人員鄭女士說,有一次和顧客聊天中得知,顧客的孩子才上二年級,就已經在買游戲裝備和購買卡片等方面花了2萬多元。顧客還告訴她,只要能讓孩子開心就好。「作為店家,當然卡片賣得越多越好。但作為家長,我不鼓勵孩子沉迷於游戲,寧願少賣一些。」鄭女士說。

(廈門晚報記者 林珊 郭文娟 蘭雲絲 廖勇飛 實習生 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