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中的八賢王是誰?八個王爵又各是什麼?

2024年4月2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宋代為背景的楊家將、三俠五義、白眉大俠等書中,都有一個為人所知的八賢王

八賢王住在南清宮中,手持上打昏君下打讒臣的金鐧,可以先斬後奏。這個八賢王也是忠臣良將最大的靠山,而且北宋每一個皇帝當政期間都有一個八賢王,稱之為「九朝十八帝」。

那麼,八賢王到底是誰呢?有的書中稱他是趙匡胤次子趙德昭,但更多的故事中則是稱他是趙匡胤的第四子趙德芳

至於八賢王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何又叫八賢王?這段故事牽扯着宋初的一段疑案——燭影搖紅

燭影斧聲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用了建隆開寶兩個年號。

在開寶九年的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因病重而臥床在萬歲殿。趙匡胤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就召見了晉王趙光義進宮安排後事。也有記載稱趙匡胤召見的是趙光義和趙德芳,或者是只召見了趙德芳,但送信的太監只通知了趙光義,反正最終只有趙光義進了宮殿。

這一場兄弟相會,趙匡胤屏退了所有宦官和宮妾。宮人退到殿外,不知道兄弟兩人到底談論的什麼,又不知為何起了爭執,只看見室內燭影搖動,趙光義起身閃避。最終,只聽見趙匡胤用斧子擊地,大吼一聲:「汝好為之!」說完之後,氣絕駕崩。

這就是野史中記載的宋太祖趙匡胤之死的疑雲,被稱為「燭影斧聲」或者「燭影搖紅」。因此,有人認為趙光義是謀害兄長篡位,或有說是他舉斧砍趙匡胤,或有說趙匡胤知道他篡位要砍他。

在趙匡胤駕崩之後,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又有了一個「金匱之盟」。

這是一個盟約,早就立好的盟約。據《宋史》記載,在趙匡胤即位第二年,他的老媽杜太後病重,詢問一旁照顧的趙匡胤說「你知道你是怎麼得的天下嗎?」 趙匡胤回答說「全靠祖宗和母親的庇護」。杜太後說「不對,你能得天下是因為周世宗將皇位傳給了幼子,要是周朝有長君你豈能得天下,你要記住這個教訓,以後將皇位傳給你弟弟,這才是社稷之福」。趙匡胤自然不敢拒絕,答應了下來。杜太後又讓丞相趙普記錄下來,密封於金匱(櫃)之中。

這份盟約,就讓宋太宗之位名正言順。不過,這份盟約也是引人爭議,其中疑點重重:

第一,金匱之盟雖然被認為是有的,但內容卻無人可知,多被認為是三傳。也就是趙匡胤傳位趙光義,趙光義傳位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位於趙德昭。但是,這個有點離譜,能以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可不是一個簡單人物,自古因皇位之爭父子兄弟相殘比比皆是,他又怎麼會將皇位像過家家一樣傳。

第二,是年齡問題。趙匡胤是927年出生,建隆二年是961年,當時的趙匡胤才33歲,正值壯年。而且當時的趙德昭就11歲了,杜老太後為什麼就這麼急切的逼着趙匡胤以後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呢。再者,趙匡胤駕崩時,趙德昭都已經26歲了,可不是柴宗訓那樣只有7歲,繼承皇位已經綽綽有餘了,沒必要傳給趙光義了。

第三,這份盟約都知道是趙普進獻的。但是,如此重要的事件卻沒有一絲記載,各種史料記錄中都沒有說過趙普獻金匱之盟。

總之,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疑團雲雲,由此有了很多的演義故事和戲曲雜劇。也正是在燭影斧聲的謎團之下,有了一個為人所知的八賢王。

八賢王的來歷

在各種為人熟知的演義評書和戲曲中,八賢王一般都是趙德芳,是宋太宗趙光義所冊封。

關於趙光義冊封八賢王,實際上也是有着不同的版本:

在戲曲《賀後罵殿》中,就是說的這段故事。當初趙匡胤不明不白的駕崩,趙光義繼承皇位。趙匡胤的正宮皇後賀皇後,讓長子趙德昭上殿質問趙光義。趙光義很是惱怒,下令斬殺趙德昭。趙德昭也是個硬脾氣,沒等皇叔斬自己,自己直接一頭撞死在了大殿的柱子之上。

賀皇後聽聞後,帶着趙德芳上殿,怒罵趙光義。趙光義自知理虧,把昭陽院改成養老宮供賀皇後居住,把她當作太後侍奉,又冊封趙德芳為八賢王。

何為八賢王呢?就是八個王位,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在八個王位之後,趙光義再賜給趙德芳一對凹面金鐧,上可以打昏君,下可以打讒臣。

再有相關評書和戲曲說,也有八賢王的說法。趙光義封趙德芳的八賢王,分別是保國王、護國王、殿前王、殿後王、殿左王、殿右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一個王爺一千歲,是為八千歲。

這還不算,趙光義又封賜了趙德芳兩寶。第一寶是一柄上有1龍3鳳108孔的凹面金鐧殺一個皇上摘一個龍,滅一個娘娘去一個鳳,斬一個奸臣填一個孔,這是執掌朝綱之寶,也相當於一千歲;再一寶是金鑲白玉鎖,是保命之寶,天下沒有能殺八賢王的人,又相當於一千歲。因此,八賢王也等同於皇帝,可以左右朝綱,能夠封賞大臣。

又因第一代八賢王出現於趙光義即位初期,與楊家將的故事總是聯系在一起。在楊家將的相關故事中,也有八賢王的來歷。

在《金槍傳》版本中,趙光義也是在賀後罵殿時冊封了趙德芳為八賢王。這里的八賢王也是八個王爵,分別是一勤、二良、三忠、四正、五德、六靖、七孝、八賢這八個一字王爵。

八個王位之外,趙光義又御賜趙德芳八隻五金不加的鑲金八玉鎖,再賜一把可打昏王奸臣的監國凹面金裝鐧。此外,趙光義還專門在皇宮對面給他建造了一座南清宮,而且上朝也是坐在龍案之旁。

因此,八賢王也是可以監國攝政之王。而且八賢王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北宋一代皇帝就有一個八賢王。直到南宋宋孝宗即位,成為了趙德芳的後代。

在另一個版本的《金刀楊令公》中,就詳細一些了。

燭影斧聲中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登基為帝。在舉行典禮之時,賀皇後卻帶着趙德芳上殿而來。賀皇後當着眾臣的面責斥趙光義,先帝死時身邊只有你一人,而且你稱帝竟然對我們母子一聲招呼也不打,對得起屍骨未寒的先帝嗎?

這要是處理不好,趙光義這個皇位也不好坐。趙光義面對嫂子的責斥雖氣,卻也快速冷靜下來,反問道「先帝去世之時確實只有我在場,但他駕崩就該由我負責嗎,當時你又去哪了?我登基的確沒向你們打招呼,但卻是遵從先帝遺照,是處理國家大事更重要,還是向私人打招呼更重要。」

趙光義這話有點過分了,欺負賀皇後孤兒寡母。眾臣心裡都捏了一把汗,認為必然會有一場爭吵,難以收場。

誰料賀皇後卻是讓趙德芳拿出了一道詔書,是趙匡胤的遺詔。這份遺詔上面只有一首詩:此病不起入膏肓,誰承大位費思量,我兒年幼難為主,當讓賢哉襄理王。

在這個版本中,太子就是八歲的趙德芳,襄理王是趙光義。趙光義一直野心勃勃覬覦皇位,當初奉命巡視邊關之時,竟然以趙匡胤給的空頭聖旨冊封八個手握重兵的大將為八家令公,御賜八支金批虎頭大令。趙匡胤對此很是不滿,將八大令公改為了八令公,只管守令,卻不列公爵。因此,趙匡胤在臨死前傳位給趙光義是給妻兒留下了一條活路。

實際上,趙匡胤去世那一天確實宣召了趙光義。當時的趙匡胤病重的已經骨瘦如柴,他宣召趙光義,說的正是要傳位給他。但是,趙光義又怎麼敢應承呢,連忙說不敢。趙匡胤冷笑了一聲,問他沒有稱帝之心嗎?這更是嚇着了趙光義,連忙說沒有,一定輔佐太子。趙匡胤也沒有多說,讓他離去了。

離開皇宮後,趙光義害怕了,擔心自己被賜死。當晚趙光義進宮報告邊關十萬火急之事,又去覲見了趙匡胤。殿外的太監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看見燭光將趙光義的人影映照在窗戶上,他好像還拿着一把斧頭,落了下去。然後,趙光義就喊了一聲萬歲駕崩了。不過,趙光義那一斧頭到底砍沒砍着,評書中也是沒下論斷。

再回到趙光義即位之時,他聽聞哥哥趙匡胤傳位給自己後,放聲痛哭。這哭可是真哭,趙光義走下來,讓賀皇後帶侄子趙德芳去梳洗下,讓他登基。

賀皇後執意不肯,堅決遵從趙匡胤遺詔。趙光義眼見如此,自然不能虧待了侄子趙德芳。於是趙光義就封了八歲的趙德芳為八王,一歲一王,分別是天王、地王、山王、水王、福王、和王、星王、賢王,稱為八賢王;再賜趙德芳打王瓦面金鐧,讓工部給他建造九百四十九間的南清宮。最後,趙光義還許下八賢王世襲罔替,可以封賞大臣。

這兩個楊家將版本中的八賢王來歷差不多,都是最後一個王爵為賢王,因此簡稱為八賢王。八賢王趙德芳也確實是明辨是非的賢王,而且他權力雖大卻沒有濫用過。後來,八賢王也就賜了寇準一個天官,呼延丕顯一個王爵,但也都稟奏了皇叔趙光義。

當然,趙德芳是真實存在的,但他二十三歲就去世了。八賢王趙德芳是經過演義評書加工虛構而出的人物,是正義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