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死了那麼多人都是土葬,為何現在沒多少墳墓?說出來別不信

2024年4月24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在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一直提倡的都是進行火葬,因為相比於傳統的土葬,火葬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火葬更節約土地,也不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太大的破壞。

而且,火葬不需要有那麼多的陪葬品,這就能夠扭轉自古以來視死如事生的錯誤理念。從而從最大程度上節約資源,幫助新一代的中國人省錢。

但客觀來看,在歷史上還是有着很多土葬的墳墓的。

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大多數土葬的墳墓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呢?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火葬墳墓,這其實也是有着特殊原因的。

一、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墳墓,都是重要人物的墳墓

很多人覺得,自古以來中國人使用的都是土葬的方式去埋葬先人,所以這些墳墓應該數量很多,也都能夠留存到今天。可這本身是一種錯覺。

雖然中國古代確實有重視老人的後事,還要給老人提供大量陪葬品的傳統文化,但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有那麼多的資金用來埋葬老人。

對於那些家裡面有錢有勢的,或者是當過官的家庭來說,確實能夠拿出一大筆錢給老人辦葬禮,甚至修上祖墳,然後利用祖墳的風水改變家族的運勢。這都僅限於那些有錢人家庭。

可在中國古代的時候,貧富差距要比現在大的多。

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地主,能夠成為官僚,而剩下的人都是幾乎沒有任何人權的平民。

當時這些農民每天辛辛苦苦的種地,但是自己收獲的糧食中居然有五成以上都得給朝廷交稅。

在亂世或者是某些統治比較混亂的王朝,因為嚴重的貪腐問題,農民所提交的稅收甚至能夠達到他們產量總量的100%。

過去很多農民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根本不可能有錢去給長輩風風光光的辦葬禮。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那些農村家庭可能還會想辦法給家裡面的老人花錢攢上一套壽財。

要是家裡實在是窮困或者戰亂的話,對於那些去世的老人,能夠給他們一張草皮裹身下葬就已經很不錯了。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最傳奇也最勵志的皇帝,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的老父母就是被朝廷逼迫而死,在去世以後都沒有錢去埋葬,還是找了當地的劉財主借了兩副草蓆才勉強埋了下去。

那麼,這些人雖然進行的也是土葬,但是連棺材都沒有,也更談不上有人會保護。

所以他們的遺體腐爛速度很快,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回到自然循環中,什麼都留不下來。

他們本身也因為窮困,連一點陪葬品都沒有,自然也就留不下什麼歷史痕跡。

反觀那些權貴階層,特別是以皇帝為代表的領導群體,他們卻能夠把整個山都掏空,當成自己的陵墓。

那麼,他們的墳墓能夠保留到今天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不少。

二、自古以來,就有盜墓者的存在

除了很多的普通老百姓壓根兒就埋不起先祖以外,導致現在各種土葬數量少,也是因為使用土葬的方式建設的這些陵墓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受到了非常廣泛的破壞。

也恰好是這種視死如視生的理念,催生了土夫子的存在。

說好聽點叫土夫子,說難聽一點,就是盜墓賊

這些盜墓賊就是靠着挖墳掘墓為生,甚至時間久了,這些盜墓賊都還成了體系,成了氣候。

這些盜墓賊的存在同樣會嚴重破壞那些本就不堅固的古墓。

而且很多盜墓賊確實能力極強,他們不但能夠盜竊那些老百姓的墳墓,還能夠盜竊那些富貴人家的墳墓,就連皇帝的皇陵都會被盜。

漢朝末年開始,有一些在混戰時期的地方,軍閥還會專門組織人手去盜掘墳墓籌措軍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組建的摸金校尉,不就是以偷墳掘墓為生嗎?

像這樣的部隊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只。在那些軍閥看來,只要能夠籌措軍費,能夠發展自己的勢力,無所不用其極。像偷墳掘墓這種要下地獄的事情,他們能夠眼皮子都不眨就去干。

所以在亂世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墳墓都會遭到極大規模的破壞。直到新的秩序建立以後,這些墳墓才會得到基本的保護。

但依舊無法阻止一些小規模盜墓賊逃脫掘墓,所以現在能夠留存下來的古墓數量其實是非常稀少的。

恐怕有相當多的古墓都已經消亡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結語:

雖然有很多的古墓消失了,也還是有很多的古墓倖存了下來。這些古墓中積攢的那些寶貝也都成為了珍稀文物。

而且對這些古墓進行考古、開發和保護性挖掘,也能夠從其中找到很多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文獻記載。對我們弄清楚自己的歷史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