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活潑、出門怕人怎麼辦?善用謹慎三步法,勇氣自然就來了

2024年4月24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沒有固定的成長模樣,他們的人生也沒有標准答案,而在家活潑、出門怕人的孩子,也不一定是膽小內向

有一個朋友,上個周臨時有事委託我去幫忙接她女兒(艷艷)放學

從得知消息到趕至學校,大概已經過了三、四十分鍾,還在路上的時候就擔心孩子在「沒有人接」的情況下會無助害怕

沒想到,剛抵達學校門口就看到她規規矩矩地站在台階上安靜等待

沒有想象中的委屈、也沒有調皮地在學校亂蹦亂跳

可接着回家的路上,全程一句話都沒有,不管你問什麼都是搖搖頭、不說話

當時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怕人、膽小、和內向

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朋友,本意是希望她能多關注艷艷的性格,不要太內向、自卑了

朋友聽後,嘆了嘆氣,然後告訴我說:

「這孩子呀,你別看她在外面文文靜靜不愛說話,看起來還怕人的樣子,實際上在家裡和我們頂嘴的時候那嗓音可大了,有孩子的地方更是淑女形象全無」

果然,又過了幾天,我帶着女兒在游樂場跟她們偶遇

一開始,艷艷還是膽小地躲在她媽媽身後,直到女兒拉她去玩,也就是不到五分鍾的功夫,前後差別可是瞧得見的變化

那上蹦下跳、嗓音也大得貫穿全場的模樣,哪裡還看得到社恐的模樣

這一幕盡收眼底,朋友也在一旁苦笑說:「看吧,這就是她的真面露,只要混熟了,野性就徹底暴露了」

透過這件事,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即:內向=謹慎

特別是那些在家裡活潑、到了外面秒變乖乖女的孩子,他們的文靜背後,與其說膽小不如說謹慎

因為不熟,所以才「和我無關」,也沒有必要有所交際

他們看起來不喜熱鬧,實則不張揚惹事、待人真誠專一、心思細膩、也懂得察言觀色…更是交際關系裡最受歡迎的一種人設

而這種孩子呢,如果能善用「謹慎」,一旦開竅,朋友就會不請自來

特別是以下謹慎三步法,符合在家活潑、出門怕人的內向,對孩子的社交勇氣也大有幫助

01

第一步:

允許孩子做喜歡的事情

所有的好朋友、所有的優點與評價,都是來自相知相惜的欣賞

但這份欣賞,你得先給孩子展現出來的機會,才能被更多懂得欣賞的人看到

去年暑假帶女兒去公園玩時,看到這樣一幕

我們路過賣風箏的攤位前,女兒抬頭看看蔚藍的天空,當時就有了想要放風箏的念頭

於是,我們便從老闆手裡買了一個樣式新穎的風箏

當時,女兒一蹦一跳地把風箏拿到廣場正中央准備讓風箏起飛

可奈何我們都是第一次嘗試,沒有放風箏的經驗,好幾次都讓風箏起飛失敗了

正當女兒有些沮喪時,遠處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也纏着她媽媽買風箏

只不過,媽媽想都沒想地拒絕說:「不行,家裡已經有一個風箏了,還買它干什麼」

女兒看到這一幕,趕緊跑過去對那個女孩說:「你能教我玩風箏嗎?我們一起玩吧」

在女兒的邀請下,兩個孩子也很快讓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可正當她們玩得盡興時,女孩媽媽走過來強硬地要拉走女孩

女孩不允,媽媽還威脅她說:「下午還要上舞蹈課,你要是不聽話,以後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

最後,悶悶不樂的女孩跟隨媽媽離開

女兒也在一旁嘆氣說:「好可惜呀,那個姐姐放風箏的技術真的很好,她要是能多玩會兒就好了,我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

這就是由興趣擦出的友情火花,孩子因為共同興趣而結識,又因為有共同話題而欣賞對方

而這種相識相知也算得上人生的一大美好回憶,多年之後回味起來嘴角都會不知覺上揚

可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做喜歡的事情,那就相當於把孩子關在籠子裡不讓人發現他們

如此一來,哪怕孩子如何優秀、如何渴望友情,他們也無法與外界關聯,金絲雀的籠子固然具有很好的保護性,但同時也限制了自由、讓孩子失去了該有的童趣色彩

最重要的是,一個孩子如果長期被關在家裡這不讓做、那不讓碰,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明明渴望外界,卻又對未知的一切感到害怕、無助,最後不是孤獨久了性格怪癖,就是為了安逸當下對別人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所以,孩子內向怕人,為了不嚇到孩子、讓他們產生心理陰影,那謹慎起見,就是允許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孩子有了自由決定權,他們就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在人群中也很容易找到那個興趣相投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對於內向怕生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先大膽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那優秀與勇氣,自然也就不請自來了

02

第二步:

及時幫孩子辨識「毒友誼」

在家裡活潑、到了外面卻怕人地躲在一邊,這種孩子,顧名思義就是內向與謹慎的結合

可事實上,不管是性格內向、還是自來熟的社牛性格,比起外界事物,家裡的輕松、依戀、和安全感是無法代替、更無法比擬的

特別是對於那些在外面怕人的內向性格孩子,他們對家的依賴性會更強,對外界也會發自本能地防備

不過,我們也說了,內向=謹慎

這種性格的孩子,一旦放下了防備,待人卻是至誠至善,毫無保留地真心待一個人好

也恰恰是如此善良單純,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更需要謹慎再細心

讓孩子看見世間的至善至美,這沒錯,但世間之大,什麼樣的人都有,我們也無法陪在孩子身邊一直保護那一方淨土

唯一可做的,就是及時幫助孩子辨識「毒友誼」

編輯部的一個同事告訴我,她有個親戚家的女兒最近被人欺負了

原因是,親戚女兒的同桌借筆沒借到,心存不滿,就當着全面同學的面嘲笑女孩太胖,還給人取了一個外號,叫:「大肥豬」

女孩聽到這個外號後,心裏面很委屈,她找到同桌理論

沒想到,對方直接把她推倒了,還威脅說:「不准告訴老師,也不准回家告狀,要不然我讓全班人都不跟你玩了」

於是,膽小怕事的女孩就獨自承受着欺凌

有一次上體育課,女孩沒有讓同桌先走,再次被推倒,胳膊也留下傷痕

直到回家後,媽媽不停追問才得知真相

為了給女兒討公道,媽媽第二天還專門找到班主任,可班主任卻滿臉詫異地說:「她們平時不是好朋友嗎」

大家也認為,那根本就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沒有必要去大驚小怪、興師動眾

可女孩媽媽沒有理會眾人,當着那個同桌的面就對女兒說:「別怕,以後他怎麼對待你的,你就怎麼還回去」

也就是從那以後,女孩就再也沒有受過同桌的欺負

講真的,同事把這件事講給我聽後,對這位媽媽是發自內心的贊賞,及時幫孩子辨識、並遠離「毒友誼」,這也是社交里我們保護孩子不可少的謹慎措施

包括威脅性:「你不給我,就不跟你玩」;慫恿性:「你從這里跳下去,我就跟你玩」;攀比性:「我爸媽比你父母有錢」

還有嫉妒性、索取性、嘲笑性、滿嘴髒話的社交,我們都要告訴孩子:「任何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無需討好、在意,也要趁早遠離」

03

第三步:

多陪孩子在公眾場合玩

喝酒的人不願意承認喝醉了,自卑、內向的孩子也是一樣

孩子的優點需要得到表揚認可,孩子的缺點更需要得到保護和鼓勵

有幾個朋友一起聊天,大家聊起:「你最討厭父母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其中,討論最多的就是來自父母的打擊和批評

包括:

•「你怎麼那麼笨」

•「真沒出息」

•「性格太擰巴了,誰願意跟你做朋友」

可以看得出,這些話都是來自大家身上出現的缺點,也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與傷害

其中,有個平時就不怎麼愛說話的朋友,叫嬌嬌,大概是戳中了淚點

她講述了兒時發生的一段往事

讀中學那年,班主任要求升學率,對班上的學生都比較嚴厲

對於嬌嬌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也聲若蒼蠅的性格,還專門找到家長談話

嬌嬌的媽媽呢,對此事也甚是煩惱

聽別人說:「孩子不愛講話就帶出去多見見人、打招呼,這樣才能改善內向性格」後,媽媽就當機立斷,只要是竄門走親戚的,都會把嬌嬌帶着一起去鍛煉膽量

看到有人走來,也不顧嬌嬌能不能接受得了,直接把她推到人前打招呼

如果害怕沒有喊人,那接下來就沒什麼好言好語了

從小到大,嬌嬌聽過最多的話也是:「你這人怎麼這樣」、「有什麼好內向的,跟誰會把你吃了一樣」、「真不能理解,你就不能膽子大一些嗎」…

於是,內向、性格差=失敗,就成了嬌嬌過去無法開口的陰影

她也一直覺得,她自己就是那個特別糟糕的人:不敢開口說話,怕說錯話,也不敢爭取什麼,怕會失望…

這就是過度強調孩子缺點的後果,長時間的打擊會讓孩子漸漸失去信心,直到徹底放棄自已

記得《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中,曾說過:「內向和外向的人,最大區別就在於吸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我們眼裡的孩子也是一樣

比如,孩子受委屈了,性格內向的,可能會通過聽歌、看書、和悶頭大睡來緩解心情,而性格外向的,則更適合和三五個朋友一起出去打打鬧鬧來釋放壓力

由此可見,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孩子身上的特點,不是缺點

我們希望內向的孩子變得勇敢,那真正謹慎的方法不是直接談勇氣,而是接受孩子內向的特點,然後陪孩子一起去克服他們感到為難的事情

就像孩子出門怕人、不敢說話,那就陪着孩子多到公眾場合玩,什麼都不用說、也什麼都不用做,只安靜地陪伴就可以了

等堅持一段時間再去觀察孩子,就會發現他們比以前會更活潑,社交方面也會從沒有朋友,到結識好幾個朋友

接受孩子不夠優秀,然後陪着他們一起去克服困難,這種無聲的陪伴,可是比有聲的大道理要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潛能勇氣

善用「謹慎三步法」,培育內向「謹慎」的孩子,這才是蘭媽認為最有效的勇氣培育法

那麼,關於在家活潑、出門怕人的內向孩子,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