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東吳後期歷史!孫權去世之後,後來東吳又發生了什麼?

2024年4月27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公元252年,孫權病死。公元280年,東吳滅亡。

孫權死後,東吳只維持了28年就滅亡了。但是在此期間,東吳卻經歷了三個皇帝,數位權臣。以至於東吳後期的歷史顯得相當混亂。

那麼,孫權死後,東吳都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這些年的政局會如此混亂?這幾年的權力更迭是怎樣進行的?

要了解東吳後期的歷史。我們要把這一段時間的政治力量分為三位君王、兩撥權臣。

至於為什麼三位君王會對應兩撥權臣,這個要放在後面解釋。

東吳後期的亂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孫權晚年的兩宮之爭。

太子孫和魯王孫霸相爭,最終導致滿朝大臣紛紛站隊,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孫權為避免朝廷進一步分裂,只好改立小兒子孫亮為太子。

孫權臨死前,安排諸葛恪孫弘孫峻等人輔政。

東吳權力1.0版本,正式上場:幼主孫亮,加上權臣團諸葛恪、孫弘、孫峻,以及一個幕後的全公主

除了諸葛恪,一版本權臣團的成員都是之前的魯王黨。

但是,雖然這些人都是前魯王黨同事,他們內部卻不是鐵板一塊。至少,他們對諸葛恪的態度就不一樣。

在兩宮之爭中,諸葛恪似乎是一個太子黨,但是他的兒子諸葛綽卻依附魯王。

後來,諸葛恪就把這個兒子殺了。

兒子都殺了,立場很堅定,但是諸葛恪態度是好的,行動是沒有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至少孫峻是不討厭諸葛恪的。

到孫權臨死的時候,孫峻向孫權推薦諸葛恪,說諸葛亮能力強。孫權這才把諸葛恪放到了輔政大臣的名單里。

但是孫弘很討厭諸葛恪,而且他覺得諸葛恪性格強勢,輔政以後,自己要受諸葛恪擺布,就謀劃暗殺諸葛恪。

誰知道自己的前盟友孫峻,這次卻站在諸葛恪那一頭,把他的計劃告訴給諸葛恪。

結果,諸葛恪藉口說要找孫弘商量事,把孫弘請去,然後直接殺了。

輔政大臣,說殺就殺了。東吳的癲狂時代,就此開始。

剩下的掌權者中,最強悍的就剩諸葛恪、孫峻、全公主三人了。

其中,全公主和孫峻還有私通的關系,他們之間的聯盟更為緊密。

在孫亮在位的早期,孫峻和全公主對孫亮的影響力還是挺大的。

全公主早早在全家挑了一個女孩,嫁給他做妻子,又在孫權面前多次夸贊孫亮,算是從龍功臣。

所以等孫亮繼位的時候,全家一下子就飛黃騰達了。而全公主不僅是宗室,又是功臣,甚至還是皇後的娘家人,所以對孫亮的影響力很大。

孫峻親附全公主,兩人互相扶持,可以維持自己的地位。

很快,這個版本的陣容就被打破了。起因是孫峻看諸葛恪不順眼了。

公元253年的時候,調動20萬大軍攻打魏國,但是打的很不順利,路途中士兵還染病了。最後這支軍隊就徒勞無功的回來了。

當時吳國的整體氛圍,已經非常傾向於保守了。大家只想內斗,多分點蛋糕,誰對北伐統一都沒興趣。

更何況,諸葛恪性格比較強勢、不聽勸,這次出擊沒有收獲,反而造成了一些損失,所以當時無論的百姓,還是官員,對於諸葛恪的都有點反感的情緒。

可是諸葛恪沒有感知到這些,他還一門心思的琢磨北伐的事。

根據諸葛恪的復盤分析,自己肯定沒啥問題,那就是隊伍不行,所以諸葛恪回去之後就來了一場大換血。

諸葛恪不僅把之前任命的衙署官吏全都換了一遍,他還換了宮里的侍衛,全都換上自己的親信。

這些都做完,諸葛恪覺得這下萬無一失了,可以再次出征了。

諸葛恪干別的,或許孫峻還能接受。可是諸葛恪要換宮里的侍衛,這就有爭權的嫌疑了。孫峻就覺得,你這是想和我爭奪皇帝的控制權嗎?

因此,孫峻就設了一場鴻門宴,除掉了諸葛恪。

諸葛恪之前,也有一點不祥預感,就藉口生病,不能赴宴。

但是孫峻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他對諸葛恪說:「您要是真的很不舒服,就別去了,我替您和皇帝解釋。」

孫峻這麼一說,諸葛恪反而不好意思再解決,就去赴宴了。

宴會上,諸葛恪擔心孫峻會害自己,所以不敢喝酒。孫峻還善解人意的對諸葛恪說:「您是身體不舒服,所以不能喝酒嗎?要不您把調養身體的藥酒拿來喝吧?」

聽他這麼說,諸葛恪更加放鬆了警惕。

大家喝的差不多了,孫峻就藉口上廁所,回來時大喊:「有旨意,收捕諸葛恪」

諸葛恪驚訝之下,反應不過來,劍都沒拔出來,就被殺了。

殺完人,外面的侍衛才沖了進來。孫峻收起劍,說:「旨意只要殺諸葛恪,現在諸葛恪已經死了,咱們接着奏樂接着舞!」

木已成舟,孫峻又沒說要牽連別人,所以也沒人繼續反抗。就這樣,東吳政局再次更新至1.1版本。這次的格局是,皇帝孫亮,加上權臣孫峻、全公主。

諸葛恪死後,孫峻更加沒了顧忌,越發跋扈了起來。

皇帝孫亮、全公主、孫峻,一個皇帝兩個權臣,這個三人小團體,看起來非常牢固。

公元256年,東吳用文欽的計策,出軍試圖攻擊青州徐州。孫峻去給軍隊送行,突然覺得一陣厭惡。

回去之後,孫峻就開始做夢,夢到諸葛恪在夢里打他,沒過多久,孫峻就病死了。

孫峻死後,把權力交給堂弟孫綝,這個舉動,直接把東吳權力更新到1.2版本。

孫峻不是孫亮上位的功臣,和全公主也沒有情人關系。再加上他不是孫權臨終留下的輔政大臣,所以之前的一些大臣也不服他。

最先撞上孫綝刀口的,是呂據滕胤。他倆是連襟,當初都是輔政大臣。

只不過這倆人的權力一直不如諸葛恪和孫峻等人,所以孫峻生前,他們在權力爭斗中表現的不是很突出。

但是孫峻死後,他們不服孫綝,就想里應外合,討伐孫綝。誰知道孫綝先下手為強,這倆人最後都被夷滅三族了。

解決這兩個絆腳石後,孫綝的地位算是穩定了。

但是這個時候,孫綝幹了兩件事,把他和孫亮的關系搞緊張了。

一件事,是他殺了朱異

朱異是朱桓的兒子,是吳郡四大家族中,朱家的子弟。而且根據東吳後期的聯姻狀況,他和孫綝還有不少七拐八拐的親戚關系。

朱異本來算是孫綝一夥的,但是就因為朱異打仗沒聽他的指揮,孫綝就搞了一個鴻門宴,殺了他。

朱異奉命北伐魏國,吃了敗仗,還被魏國燒了糧草。沒了糧草,自然沒法繼續打下去了。

孫綝開始沒怪罪朱異,而是又派了三萬人,讓朱異和魏軍繼續拚命。

沒了糧草,再多的士兵也沒用啊,所以朱異就拒絕了孫綝的命令。

孫綝很生氣,他沒有和朱異繼續溝通,也沒發火,而是直接起了殺心。

孫綝讓朱異去見他,朱異也沒多想,直接就去了。當時陸抗正好跟着朱異打仗,就勸阻他不要去。但是朱異沒往心裡去,說:「都是家人,怕什麼?」

朱異一到孫綝那裡,就被抓住了。朱異含冤道:「我是國家的忠臣,你們要干什麼?」可是還是被勒死了。

殺個大將像喝水一樣,東吳此時的風氣已經相當混亂了。

孫綝回軍後,他發現,孫亮已經親政了。

隨着年齡長大,孫亮漸漸對孫綝的專權感到不滿。而孫綝也不願意放權,所以就想方設法攔着孫亮親政。

現在孫亮找到機會,就借着這個由頭發作,孫亮質問孫綝,為什麼仗打敗了,不想着怎麼糾正錯誤,反而要誅殺大將?

孫亮的質問讓孫綝很不滿。作為鴻門宴的實踐者,孫綝從此稱病,不在上朝,避免和孫亮見面。

孫亮又拿出朱公主孫魯育的死發作,質問全公主孫魯班,朱公主當初為什麼會被殺?

朱公主孫魯育是全公主的同母妹妹,當初兩宮之爭的時候,朱公主拒絕全公主的拉攏,得罪了這個姐姐。

後來全公主和孫峻當權,全公主找機會誣陷朱公主參與了謀害孫峻的案子,導致朱公主被殺。

全公主看到孫亮翻舊賬,非常害怕,就甩鍋給朱據的兩個兒子。於是孫亮就下旨責備這倆人,還殺了他們。

這兩個人其實也是孫綝的同黨,其中一個還是孫峻的妹夫。所以孫綝當然上疏,給這兩個人求情。

孫亮就是奔着孫綝去的,怎麼可能給孫綝這個面子,所以堅持把這兩個人殺了。

經此一事,孫亮和孫綝這對君臣算是撕破臉了。

而全公主是孫亮的親姐姐,又安排把全氏的女孩嫁給孫亮做正妻,自然就是孫亮一夥。

就這樣,這個陣容更新到1.3版本,從皇帝對峙孫綝和全公主兩個權臣,到皇帝和全公主對峙孫綝這個大權臣。

很快,孫亮和全公主,以及孫亮的岳父全尚就開始謀劃,怎麼通過政變制服孫綝。

政變,打的是信息差,但是孫亮一夥人顯然缺乏這個意識。

關於孫亮等人的泄密,普遍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孫亮有一個妃子,是孫綝的外甥女,孫亮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妃子,妃子把這個消息傳給了舅舅孫綝。

另一個是,全尚的妻子是孫綝的堂姐。全尚把這件事講給了妻子,妻子悄悄把消息傳給了孫綝。

總之,這個消息是通過妻子或小妾傳出去的。這就是工作時間摸魚嘮嗑的下場。

孫綝知道消息後,先發制人,政變包圍了皇宮,然後迅速把孫亮這個皇帝給廢黜了。

孫亮被廢,遣送出城,和他合謀的人也多數被誅殺,全公主被流放。

孫亮下場後,孫綝扶持了孫權的另一個兒子,孫休

現在,東吳政局進入2.0版本。皇帝孫休和權臣孫綝。

孫休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謹慎到什麼程度呢?

當初,全公主誣陷朱公主參與了一起謀害孫峻的案子,孫峻就把朱公主處死了。

孫峻的妻子,是朱公主的女兒,咱先不糾結這個輩分問題,反正他不僅娶了姐姐的女兒,夫妻感情還一直挺好。

後來朱公主被殺,孫休為了避免被牽連,就把妻子送到建業去了,意思是任憑孫峻處置。

不過孫峻倒是沒為難這個表妹,就讓朱夫人又回去了。

大概是這種躺平任錘的態度,讓孫綝感到很放心,所以廢黜孫亮後,孫綝就把孫休擁立為皇帝。

孫休剛繼位的時候,對孫綝十分厚待,畢竟這是一個敢廢皇帝的主。

但是,任何一個有能力的人都不樂意當傀儡,孫休也不例外。

一次,孫綝在向孫休進獻牛酒,孫休沒接收,孫綝就不高興了。

孫綝心情郁悶,找張布喝酒。幾杯酒下肚,孫綝就開始抱怨:「當初廢了孫亮,有人勸我自己當皇帝,我沒聽從,扶持了現在的皇帝。可是他居然輕視我,不接受我的禮物,我有必要另做打算了。」

孫綝犯了之前孫亮的錯誤,政變這種大事,怎麼能隨便泄露給別人呢?

結果可想而知,張布把消息轉告給孫休,孫休從此有了警備心。

由於孫綝現在勢力還太強,所以孫休也沒有選擇鋌而走險,而是加大力度厚待孫綝,打消他的不滿。

當時有人告發孫綝意圖謀反,孫休不僅不處置孫綝,反而把這個人交給孫綝處置。孫綝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孫休都毫不猶豫的答應。

時間一長,百官都知道孫綝有謀反的意圖了。唯有孫綝本人,因為孫休對他十分寬待,沒了謀反的動力。

孫休和張布等人商議,在臘祭那一天設宴,借機除掉孫綝。

自從孫權死後,鴻門宴這一招都被用爛了。但是招不在新,有用則靈。在沒撕破臉的情況下,臣子還真不好拒絕孫休的邀請。


孫綝也有不祥預感,但是他不好拒絕,就告訴家人,等到自己走了一會兒,就放火燒房子,然後自己就找藉口回來。

孫家人,放火是在行的。可是火燒起來的時候,孫綝想走,卻被攔下了。

孫綝急了,想強行離開,卻被人一擁而上,強行按住了。

孫綝這才明白,今天是宴無好宴。孫綝還哀求皇帝:「您把我流放到交州吧!」

交州,是東吳的流放聖地,地位大概相當於中國寧古塔英國澳大利亞俄國西伯利亞

但是孫休卻反問道:「你當初怎麼不把呂據他們流放到交州呢?」

孫綝又哀求道:「我願意被罰做官奴」

孫休又反問他:「你怎麼不讓呂據他們做官奴呢?」

孫綝終於明白,自己玩完了。

孫綝死後,張布等人因為幫着孫休誅殺奸臣,立了大功,受到了孫休的寵幸。

憑借着孫休的寵幸和闡述孫綝的功勞,張布等人成了新一代權臣。

東吳政局2.1版,正式上線,參與者是皇帝孫休,和張布等新功臣。

張布等人居功自傲,也做了許多專權跋扈的事情。不過他們畢竟是孫休的功臣,而且他們也確實不是孫綝兄弟那種狼子野心的人。

所以,孫休只是偶爾敲打他們,雙方還是保持了分寸,君臣雙方還是能和睦相處的。

東吳在孫休手下,總算是過了一段政治穩定,休養生息的好日子。

公元264年,孫休駕崩,此時他才當了6年皇帝,年僅30歲。隨着他的死,東吳的命運,也滑向了另一條軌道。

孫休生前,立了一個兒子當太子。但是他死的時候,這個兒子才十歲。

幼主繼位,難免政治動盪。所以當時的大臣都希望能立一個年長一些的皇帝。

孫休死後,當初陪他滅孫綝的那些大臣,比如張布、濮陽興,他們權力最大。

他們把孫休臨死前的託付拋在腦後,饒過了原來的太子,另扶持了一個人當皇帝。

這個人,就是孫皓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也是兩宮之爭中太子孫和的長子。

孫權死後,孫峻諸葛恪掌權。孫和的妻子張氏,是諸葛恪的外甥女。所以一開始,孫和的日子還算安逸

後來有一次,諸葛恪派人去告訴張妃:「我會讓你尊貴超過別人。」暗示自己想扶持孫和重新上位。

事情傳到了孫峻的耳朵里,不久,諸葛恪就被孫峻設宴殺害。孫峻又派人,召孫和來京城。

孫和夫婦知道凶多吉少,張妃就對孫和說:「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孫和死後,張妃就殉情自殺了。

孫和死後,孫皓兄弟幾人的日子就難過了起來。孫休繼位,封孫皓為侯,兄弟幾人的處境才有所好轉。

現在,張布濮陽興等人合計,東吳需要一個年長一點的君主。孫皓是大帝孫權的長孫,他父親孫和又當過太子,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人選了。

就這樣,張布和濮陽興擁立孫皓做了新君,就像當初孫綝擁立孫休一樣。

現在,東吳政局進入3.0版本。

孫皓剛剛繼位的時候,表現的非常賢明,他撫恤百姓,開倉振貧,又裁減宮廷開支,減省宮女。一時間,受到官員和百姓的一致好評。

此時的孫皓,被大家稱為「令主」。大家都以為,東吳從此要走上坡路了。

但是沒過多久,孫皓就開始變了。

首先是性格古怪,孫皓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理原因,特別討厭別人看自己。就連上朝的時候,他都讓大臣低着頭,不許抬頭看自己。

最後,還是陸凱勸他:「如果君臣之間彼此不認識,那您有危險的時候,我們怎麼保護您啊?」

孫皓這才允許陸凱抬頭看他。

孫皓性格古怪的表現還不止這一類。由於他後來喜怒無常,所以經常因為小事罰人殺人,鬧得宮內宮外人心惶惶。

孫皓的種種行為,讓張布、濮陽興等人非常不安。

這幾個人確實辜負了孫休臨終的囑托,平時也有不少依仗皇帝恩寵擅權謀私的舉動。

但是這幾個人畢竟是正常人,雖然想要榮華富貴,但不想把東吳坑死。

所以,張布等人非常後悔自己扶持孫皓上位的決定。

張布他們可能比較缺乏保密意識,他們的想法被人告發給了孫皓,孫皓勃然大怒,處死了張布、濮陽興等人。

孫皓殺死張布後,還把張布的女兒納入皇宮,封為美人。

孫皓問張美人:「你父親在哪?」

張美人回答:「被賊人殺了。」孫皓聞言大怒,立刻讓人杖殺了張美人。

張美人死後,孫皓很快又後悔了起來,他問身邊的人:「張美人還有姐妹嗎?」

身邊的人告訴他:「張美人有一個姐姐,不過已經嫁人了。」

於是孫皓又讓人把張美人的姐姐接到宮里,也封為美人。

從這里看,孫皓的精神狀態已經挺癲狂了,正常人誰敢把仇人的女兒放在身邊呀?

對於當初給自己封侯的叔叔孫休,孫皓也毫不客氣。

孫休死後,留下了一個朱太後,和四個兒子。

可能是之前張布等人對他不滿,讓孫皓感覺自己的皇位依然有威脅。那麼誰能威脅自己的皇位呢?只有前任皇帝孫休的幾個兒子了。

孫皓先是把孫休的幾個兒子趕的遠遠的,後來還是不放心,又把孫休兩個最年長的兒子殺了。

這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後來被孫皓長期使用。

孫皓殺人,是一視同仁的。任何人都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任何人都不可靠。所以在殺人這方面,孫皓玩出花樣了。

關於孫皓剝人臉皮,還有把屍體扔到溝里留出宮去這些,已經太出名,咱就不多說了。

孫皓最愛玩的,是酒桌文化。

但孫皓的酒宴,是真的可以喝死人的。

孫皓規定,每個人至少要喝七升酒。這個分量足以把大多數人灌醉。

大家喝酒的時候,酒桌旁邊總有幾個小黃門侍奉着。

但這可不是孫皓給大臣的禮遇。等大家喝醉了,酒席旁這幾個小黃門就掏出小本本,開始記錄了。

這些人奉孫皓的意思,記錄大臣們的醉話。都說酒後吐真言,誰要是在酒後說了孫皓不愛聽的,孫皓可要殺人了。

這一關是相當難過的。因為你可以管住自己的嘴不亂說話,但是你管不住別人的嘴啊!別人在酒後意識不強,可能會提起你說過的話。這要是被記下來,孫皓也會殺人的。

在孫皓這種操作下,大臣們都戰戰兢兢,私下裡也不敢說孫皓什麼,生怕一不小心泄露出去,自己就成了糊塗鬼。

不過,大臣們人人自危,不敢互相議論他,這或許也達成了孫皓的目的。誰想要政變或造反,總不能自己單干,必須找幾個幫手吧?

但是在「死亡酒宴」的作用下,誰也不敢和別人多說話了,畢竟大醉之下,誰也不能保證別人能不亂說話。

不過,這個酒宴也不是沒有例外,孫皓曾經一度很喜歡韋曜,但是韋曜這個人酒量很低,只有兩升。

按照孫皓給大臣定下的喝酒指標,韋曜醉三次也喝不完。

孫皓就讓人在宴會上,悄悄把韋曜是酒換成茶水,免得韋曜說不了。

可是後來韋曜沒答應把孫皓的父親孫和寫進皇帝的「紀」中,惹怒了孫皓。從此以茶代酒的待遇沒了,孫皓就逼着韋曜喝酒。

後來因為韋曜拒絕在酒宴上嘲笑其他大臣,孫皓對韋曜更加不滿,就將韋曜投入獄中,後來又殺了他。

孫皓的另一個寵臣,也有類似的遭遇。

陳聲曾經很受孫皓寵信,但是因為阻攔了孫皓愛妾的不合適的行為,惹怒了孫皓。

孫皓沒有直接責備陳聲,而是後來找茬,將陳聲腰斬了。

或許是和童年的處境有關,孫皓在皇帝的座位上坐穩了以後,做事非常荒唐殘暴。對待大臣,要麼是極盡寵愛,要麼就用非常殘酷的手段將之殺害。完全是兩個極端,絲毫不留中間餘地。

在對待外部的問題上,孫皓也經常有錯誤的判斷,要麼盲目樂觀,給吳國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要麼疑神疑鬼,猜忌駐守的大將。

在孫皓統治期間,東吳內部越來越混亂,越來越衰落,而晉朝那邊漸漸統一了意見,預備攻打吳國,正式統一。

最終,王濬樓船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吳國值得投降。因為有蜀漢投降的先例在前,孫皓就按照劉禪當時的儀式,架着白馬,捆着手,拉着棺材請降。

這就是孫權死後的東吳,經過孫亮、孫休、孫皓三位皇帝。其中,孫亮一朝,有孫峻兄弟和全公主的權臣集團;孫休一朝,有張布濮陽興等人的權臣集團。

而到了孫皓一朝,由於孫皓太瘋癲了,所以沒有權臣,大臣們只能戰戰兢兢、得過且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