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家譜:明朝十六位皇帝畫像的AI修復圖及人生簡介一覽

2024年4月29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從此開始了大明王朝276年的榮辱興衰,期間產生了16位大明皇帝。那麼,這些皇帝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呢?下面,請隨我一起來看看大明十六帝的畫像AI修復圖,以及他們的個人經歷吧。

1、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名元璋。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出身平民,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1352年)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起義軍,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國號「大明」。

2、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諡號「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

3、明成祖

明成祖,諱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稱「永樂」,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

明太祖皇四子,生於應天(今江蘇南京),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驅逐其侄建文帝朱允炆,奪權篡位,自封為帝。

4、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為仁孝文皇後,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朱高熾被封為燕世子。在靖難之役中負責鎮守北平,並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並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明仁宗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稱善,史稱「仁宣之治」。

5、明宣宗

仁宗皇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宣宗在位期間,平定高煦之亂,注意傾聽臣下的意見,君臣關系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在政治上,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提升內閣地位,教導宦官讀書參政。停罷鄭和下西洋;知人善任,文有「三楊」、塞義、夏原吉;武有張輔於謙周忱。同時明宣宗在書畫方面極有造詣,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工於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曾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6、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是明朝的第6位皇帝;最初使用正統(1436年-1449年)年號,復位後使用天順(1457年-1464年)年號。

7、景泰帝

景泰帝朱祁鈺(1428年9月21日-1457年3月14日),明朝第7位皇帝(1449年-1457年在位)。年號景泰,明憲宗追諡恭仁康定景皇帝,弘光帝上廟號代宗:諡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明宣宗皇次子,母親是賢妃吳氏。

他於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剌俘虜而即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擊退了瓦剌的入侵;又整頓和改革了政治、經濟,使明朝漸開中興。後明英宗復位,其被軟禁於西苑,不久去世,諡號曰戾,葬於景泰陵

8、明憲宗

明憲宗朱見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1487年在位),後更名朱見濡。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後周氏。

朱見深本為太子,土木之變後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叔父朱祁鈺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將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

天順八年,朱見深即位,期間寬仁果斷,多次賑災免稅,入口達到明代巔峰(71850132人),在位初年平反於謙冤案,尊錢皇後,恢復並追諡朱祁鈺為景皇帝,重新啟用被英宗所貶的郭登商輅等人,平定自天順後期釀成的兩廣叛亂。先後派造趙輔汪直攻打對建州女真,使建州女真部崩潰,擊斃努爾哈赤的五世祖董重羊董山,多次對韃靼出兵,收復自英宗時丟失的河套地區,文治武功卓著。成化年朝政風氣清純,朱見深建立鄖陽府治,用戶籍形式將其固定在當地,解決自元代起困擾政府的荊襄流民問題,學者李曉鵬稱這一時期為「成化中興」。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病逝,終年41歲。廟號憲宗,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葬在明十三陵茂陵

9、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號弘治,是明憲宗皇三子。明朝第九位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

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史稱「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10、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10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年號正德,後世人稱其為明武宗或正德帝。

武宗追求個性解放,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應州大敗小王子,是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

11、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生於湖廣布政司安陸州(今湖北鍾祥》,是明憲宗朱見深之孫、明孝宗朱祐樘之侄、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駕崩,死後無嗣,其生母張太後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過大禮議逐步掌握皇權。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後期朱厚熜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朱厚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壬寅宮變」中幾乎死於宮女之手,此後長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同時蒙古俺答汗長年寇邊,於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南倭北虜始終困擾着嘉靖一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2、明穆宗

明穆宗朱載垕(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一說名朱載型,明朝第12位皇帝,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其在位期間的年號為「隆慶」,因此也世稱隆慶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載空即位,改元隆慶。他信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採納閣臣高拱、張居正等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朱載空用人不疑,使得隆慶一朝及萬歷初年的明朝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海內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但因為沉迷媚藥,導致荒於政事,最終一病不起。

13、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為明朝第13位皇帝,年號萬歷,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九歲的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在位48年,為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為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勵精圖治,勤於朝政,更新庶政,繁榮經濟,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史稱萬歷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了著名的萬歷三大征,保護藩屬,鞏固了疆土。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征礦稅亦被評一大病,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14、明光宗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朝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為孝靖皇後王氏。

朱常洛從小不得父愛。身陷黨爭和皇權交替問題,經歷了國本之爭、梃擊案等重大歷史事件。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駕崩後,正式即位,年號泰昌。在位期間,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沉湎酒色,縱欲淫樂,導致身體日益羸弱。

泰昌元年(1620年9月26日),因病病逝,史稱「紅丸案」,時年三十八歲,廟號光宗,諡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中的慶陵

15、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19日),明光宗長子,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時間七年,年號天啟。明光宗即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朱由校匆匆登位為帝,朱由校當時僅16歲,未曾被立為太子,甚至未接受過正規教育,政事皆賴宦官輔佐,後來造成了太監魏忠賢等人的干政,與閹黨、東林黨之黨爭。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諡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哲皇帝,廟號熹宗。葬於明十三陵之德陵

16、崇禎帝

崇禎帝朱由檢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啟二年(1622年)年崇禎帝被兄長明熹宗冊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朱由檢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登基,時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為崇禎帝。

崇禎帝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崇禎年間,與萬歷、天啟相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即位之初就大力鏟除閹黨,曾六下罪己詔,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善,無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三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