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急亂套了,中國特種船大搖大擺進大後方,沿海岸線一路南下

2024年5月1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一個多月前,3月21日,以菲律賓海警發言人塔里拉准將為首的34名菲方人員,還以科學考察為名,非法登陸距離中業島不過幾公里的鐵線礁,最終在中國海警和海軍的聯合行動下被迫撤離,過去將近40天,中方的反擊到了。

(「沈括」號,可以很明顯看出來雙體船構型)

4月28日,菲律賓武裝部隊聲稱他們在菲律賓東部卡坦端內斯島以東60.9海里處發現了1艘中國船隻,經辨認確定是中國「沈括」號海洋科學考察船。

比較搞笑的是,菲軍方表示他們幾次嘗試用無線電聯系「沈括」號,但沒有得到回應,大概是想以此控訴中國科考船的傲慢,但實際上「沈括」號全程開着國際通用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是菲律賓人沒仔細看應答器。

(沈括號開着應答機一路沿菲律賓海岸線南下)

更重要的是,當時美菲聯合軍演仍在進行,中國用科學考察的名義回擊菲律賓,果然菲律賓人有苦說不出,這迴旋鏢的威力確實夠勁。

南海之所以頻頻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並不是因為南海本身有什麼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菲律賓跟着美國的指揮棒到處尋釁滋事,危害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對此,國內不少輿論顯得憤憤不平,認為中國好歹是個大國,怎麼能讓菲律賓一個連獨立主權都成問題的小國牽着鼻子走?

(解放軍還出動了電子偵察艦監視美菲軍演)

實際上當然不會,對菲律賓比較克制,只不過是因為必須考慮美國的掣肘,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會任由菲律賓一個小國上躥下跳,該出手時一定會出手,而且不計虛名只務實。

就像這次出現在卡坦端內斯島海域的「沈括」號,中船重工702所設計,滿載排水量約2200噸,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2018年4月下水,2019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以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的名字命名。

從這個名字也看得出來這艘船是干什麼的,公開資料顯示「沈括」號採用雙體船設計,具有抗風浪強、噪音小和作業面積大等優點,可以勝任海洋物理、海洋化學地球物理、海底聲學、海洋地質調查以及生物多樣性等眾多海洋科考項目,還能進行收放和支持4500米深潛器作業的能力,可以說是一款「海洋多面手」。

(沈括號選了雙體船平台,擁有較大的甲板面積和更穩定的航行能力)

以上這些,只是「沈括」號在科學考察方面的能力,至於說為什麼這是對菲律賓的回擊,還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1. 「沈括」號作為一艘綜合型海洋科考船,可以專門搞海洋科學研究,也可以對菲律賓海域的水文、洋流和氣候變化進行研究和采樣分析,不過對美國和菲律賓來說可能最要命的是測繪海底地形,以及在美菲軍演時監測海洋聲學變化。

說得通俗點,就是「沈括」號測繪海底地形可以方便解放軍潛艇的活動,監測聲學變化也就是搜集美軍軍艦和核潛艇的聲紋特徵,為反潛作戰提供數據。

(剛剛下水的「沈括」號)

第二,就是「沈括」號出現的位置是在菲律賓東部。之前,中菲之間的爭端基本集中在南海,也就是菲律賓西部,東部瀕臨太平洋,幾乎可以說風平浪靜。然而「沈括」號的出現,就是在提醒菲律賓:你們的東部也沒有那麼太平,只要中國願意,沸騰的海水就不止在南海,整個菲律賓都會被扔進大鍋里煮個外焦里嫩。

其實嚴格來說,菲律賓東部的菲律賓海,是一片58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海盆,大部分屬於公海,平均深度4100米,最深處超過1萬米。在自然資源上來說,菲律賓海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對中國來說也同樣具有極強的海洋地緣意義。

因為從中國大陸出發,無論經東海還是巴士海峽,進入太平洋的第一站就是菲律賓海,也是解放軍核潛艇第一個可以有效隱蔽的深海海域,特別是菲律賓東部沿岸,海底地形復雜崎嶇,往來船舶眾多,非常適合核潛艇隱匿身形,擺脫美日反潛機驅逐艦的跟蹤。

(菲律賓海的位置極其重要)

其次,菲律賓海橫亘在台灣島與關島之間,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武力解決台海問題時,美軍介入的必經之路。那麼為了讓美國知難而退,解放軍可以在菲律賓海部署的力量就極其重要,不僅海面上的航母打擊群和驅逐艦支隊,更容易隱蔽的海底環境更不應該忽視。

解放軍攻擊型核潛艇AIP潛艇是否可以在菲律賓海設伏,是決定駐關島美國海軍能否接近台灣島的關鍵。

這不是危言聳聽,美國智庫的介入台海戰事推演中,已經把美軍核潛艇能否進入台灣海峽作為重要先決條件,所以菲律賓海的反潛防空戰線必須牢固,不能給美國任何可乘之機。

(看起來美軍還有派隱身轟炸機深入中國境內空襲的計劃)

海底地形測繪和水文條件勘驗不是一兩艘船幾天就能完成的,「沈括」號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艘出現在菲律賓海的中國科考船,今後必然還會有更大規模針對菲律賓海的可靠行動,因為這片海域會是中國打碎島鏈後第一個遠海陣地,一定要了如指掌。

至於菲律賓還會不會不老實,屆時自然也就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