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之後,需要多久時間才見效?中醫:一般有3個級別

2024年5月3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很多人在選擇治病方式時,都會考慮到中藥。

畢竟,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有着幾千年的歷史和獨特的魅力。

但是,很多人在服用中藥後都會問同一個問題:「我吃了藥,怎麼還沒感覺好?」

今天,就讓醫生來為大家揭秘一下中藥見效需要多久,讓您對中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藥的療效可以分為三個級別:

1,短期見效

中藥也有短時間內就能見效的情況。

對於一些輕病、急性病或者是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中藥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發揮效果。

比如,一些感冒、咳嗽等「小毛病」,在及時服用中藥後,患者往往會在幾天內感覺到明顯的好轉。

所以,不要再認為中藥都是「慢郎中」了,對於一些病症,中藥同樣可以「速戰速決」!

2,中期見效

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是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中藥的療效可能就不會那麼迅速了。

這類病症需要患者長期服用藥物,並配合適當的調理和保養。

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可能會逐漸感受到病情的好轉。

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

但相比於一些西藥的長期治療,中藥的副作用更小,對身體的整體調理效果也更好。

中期療效的藥物一般適用於慢性病,亞健康狀態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失眠,神經衰弱等。

所以對於這類病症,患者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3,長期見效

也有一些特殊的病症,比如一些癌症、遺傳性疾病等,這些病症的治療難度較大,可能需要患者終生服藥。

對於這類病症,中藥同樣能夠發揮出持久的作用,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雖然中藥無法像一些西藥那樣「立竿見影」地治癒疾病。

但它卻能夠在患者的身體內持續發揮作用,幫助患者和病魔進行長期的斗爭。

這種「慢而持久」的治療效果,正是中藥的獨特之處所在。

二,中藥材喝多長時間需要停一停?

中藥的特點就是純天然,副作用相對較小,而且很多中藥都是由我們常見的食材熬製而成的,既安全又美味。

但是,中藥雖然好,也不是隨便就能一直吃的。

畢竟中藥裡面還是含有一些活性成分的,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對身體還是會有一定影響的。

特別是一些治療特定疾病的中藥,比如疏肝理氣、利尿消腫、促進消化等功效的藥物。

它們對身體的某些器官,像是肝、腎、十二指腸等,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所以對於這類中藥,建議大家在服用半個月左右的時候,可以停下來休息兩三天。

讓身體的肝腎等器官也有個喘息的機會,好好地進行一次新陳代謝

而對於那些需要長期服用中藥的朋友們,那就更得注意了。

最好是在服用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去醫院做個全面的體檢,檢查一下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

確保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這樣才能放心地繼續服用中藥嘛。

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句,雖然大部分中藥都是比較安全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中藥的。

比如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等特殊人群,在服用中藥之前,一定要先咨詢專業的醫生意見,切不可擅自做主哦。

三,哪些因素會影響藥效快慢?

1,病情

你要是感冒了,症狀輕飄飄的,那醫生給你開的藥可能就少點兒,吃上幾頓,感覺也就回來了。

但要是急症,像心髒病發作那種,那醫生可就得下點兒猛藥了,這時候可就不能太講究「慢慢來」了。

2,體質

年輕人身體壯實,恢復力強,所以一般吃幾副藥就能見好。

但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弱,所以中藥發揮作用的時間也就相對較長了。

3,病種

有些新病,像是剛得的風寒感冒之類的,中醫調理起來還挺容易的。

但有些老毛病,像是肺病、關節炎這些,想要調理好就得費點兒心思了。

4,辨證

中醫看病可是要「望聞問切」的,只有把病情給看準、摸透了,才能開出對症的方子來。

如果診斷錯誤,那即使是再好的藥,也可能是白搭一場。

5,煎煮

很多人覺得中藥就是拿回家隨便煮一煮就行了,其實大錯特錯!

中藥的煎煮可是個技術活,火候、時間、器具都有講究。如果煎煮不當,那藥效可就得大打折扣了。

所以呀,想讓中藥快點發揮作用,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除了要選對藥、吃對藥之外,還得注意這些個「門道兒」呢。以後可別再隨便對付對付中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