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父母帶孩子登泰山,讓轎夫把孩子抬上去,「怕孩子累到」

2024年5月7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有人說,出門旅行,自己花錢買服務,只要公平合理,就不應該被指責和批判。

市場經濟中,不存在絕對的對錯,存在即合理,是當事人雙方的選擇和權衡。

只要參與交易的雙方都是自願的,而且都能夠在交易中獲得自己期望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看似心理上不能接受,切勿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批判,要學會樂得所見,也要學會體諒人間疾苦。

不過凡事也總有例外。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一對父母帶着孩子,這個五一假期去爬泰山時,不知道是因為怕孩子吃苦,爬不動,還是天氣熱了怕孩子累到,於是選擇讓轎夫抬轎上山,引起網友熱議。

在山嶽景區,這樣的轎夫以及挑山工,是一景,無論是在泰山,或黃山等其他著名的山嶽,基本的都有這樣的一道風景線。

他們給景區旅行的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用自己方汗水獲得了應得的報酬。在這個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時代,人們也對坐這樣的人工轎子不再排斥。

如果人人都不坐,才是轎夫們最大的悲哀。

但帶孩子去爬山,卻選擇讓轎夫抬上去,還是讓網友覺得不妥,這並非對坐轎子現象的質疑,而是對旅行尤其是帶孩子旅行意義的質疑。

有人說,帶孩子出門旅行,目的之一就是讓孩子體會沿途的風景,而選擇去爬山,很大程度上就是人孩子學會吃苦,學會征服,知道什麼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體會什麼叫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只有當自己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登上山頂,站在泰山之巔,才能體會到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征服感,才能體會到,山高人為峰的自豪。

如果帶孩子去爬山,讓轎夫抬上去,不但失去了爬山的意義,同時也失去了讓孩子吃苦和鍛煉的機會!

爬山是一種修行,是一次對生命的體驗。每一步的跋涉,都是對內心的一次磨礪和歷練。而讓轎夫抬上山,就等於放棄了一次珍貴的成長機會。

因此,這些質疑的網友,大多數並非對坐轎子的質疑,而是覺得父母這樣的做法,可能失去了爬山的意義,就如有位網友說的,爬泰山不僅僅是為了鍛煉也是為了看風景,每件事有每件事的意義。

不過在評論區,還是有一些網友,圍繞着是不是坐轎子本身發生爭議,到老爺爺背着那些年輕人,氣死了,唉,看了都心疼老爺爺。

一位網友在評論區說坐轎子,心裡不舒服,自己絕對不會坐,有人說不要道德綁架,都不坐,轎夫從哪裡掙錢,現在轎夫的角度看,他們是希望所有人都坐轎上山的。

還有一位網友說,同樣是抬一個人上山,一樣的價格,抬一個200斤的胖子,和抬一個小朋友,簡直不要太劃算,轎夫估計樂死了都。

其實要我說,這事情的本質,不應該是對轎夫的存在和坐轎子現象的爭議,而是最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

爬山,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次心靈的歷程。它是一種挑戰,一種超越自我的體驗,更是對自然、對自己的一次深刻對話。

尤其是對孩子來說,爬山時面對險峻的山路、挑戰自身的體力和意志,以及突如其來的自然變化。這種歷練,讓能讓孩子更加堅強,更加勇敢,也更加謙虛。

只有經過艱辛的征途,才能領略到登頂的喜悅和成就。

因此,小編也建議,既然帶孩子爬山,還是放下轎子和纜車,腳踏實地,勇攀險峰,體驗真正的爬山之旅,感受生命的奇妙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