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評:冷戰巔峰之《竊聽風暴》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德國被撕裂後的扭曲人性直播:歐洲,也有完全媲美好萊塢的佳作,《竊聽風暴》在任何方面,都不輸好萊塢的制作,最終拿下最佳最佳外語片,就是實力的明證。我對這部電影的最大評註,就是他非常恰當的回答了制度與人性,究竟是哪一個在推動歷史的車輪前進?這個問題,深深困擾著每一位思考中國社會轉型的人士,答案,可以從這部電影中尋找。

第一,這部電影幾乎是室內劇,但演繹的卻是冷戰的激烈對抗,德國分裂下的社會極限拉扯,以及在白色恐怖高壓之下,人性的扭曲、掙紮和漂白。這是這部電影在表現手法上最成功的所在。

觀影者是通過一根竊聽線,感受到嚴酷的政治空氣和人際關系的相互猜忌,這種偷窺的體驗,會讓所有人以上帝視角窺視整個劇情,同時又沒有因偷窺而內疚。

這一點,我認為作為電影敘事方式,竊聽風暴最成功的地方。

第二,人物形象塑造豐滿細膩,主角威斯勒個人前後心態的巨大變化,卻是通過竊聽,以幾乎直接觀看竊聽對象的傢庭生活,夫妻情感,職場鬥爭的全過程方式,完成了由一個職業竊聽者,到懷疑竊聽職業的意義,最後轉向了對竊聽對象的同情,施救。

這種前後翻轉的人性顛覆,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觀影魅力,當電影結束時,我依然無法從電影中離開,感嘆社會巨大的碾壓力,對弱小個體的無情摧殘。

寫到這裡,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我們中國反右與文革時期,中國文壇中的竊聽告密事件。

大藝術傢黃苗子,直接通過告密,把他的好友作傢聶紺弩送入監獄,而告密的證據,卻是黃苗子與聶紺弩日常聊天中的傢常話,這起事件直到2009年被章怡和披露,才為世人所知。其他告密事件,在此不再贅述。

我要說的是,竊聽風暴選擇了相反的敘事結構,即竊聽者自我救贖與解放,最終完成了良知回歸,而現實中的竊聽者,則是罪惡的,直接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