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修行,並非要孤寡一生六親不認,而是要無執地享受生活本身

2024年2月5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問:老師,我孩子進入叛逆期,我脾氣有點急,平日的一點觀照耐心,在面對他的時候,幾乎全部失去了。昨天還在給他發很大脾氣吵翻了,我覺得自己很糟糕,很焦慮。

答:回憶自己的過去,想想自己青少年時代怎麼度過,把自己當時的心態,尤其是自己希望身處一個什麼環境、希望傢長如何對待自己,都好好回憶一下。

問:是要我設身處地嗎?

答:是的,你要有同理心,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和看待。

問:那面對他的問題,我該怎麼辦?

答:如果傢長這個角色太難,那就先去和他做朋友,讓他對你撤銷防備心理,隔閡的消除,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如果你是真誠地做而不是敷衍的做,孩子會感受到。

和他成為朋友後,你才能讓他對你敞開心扉,叛逆不重要,重要的是叛逆會否給他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結。如果他死死地認定這個傢對他來說很痛苦很壓抑,父母給他帶不來任何快樂和幫助,他以後長大一輩子也不會消除和你的隔閡。

問:這和修行有關系嗎?

答:當然有 ,這也是你對自己觀照後的結果,一個人對自己內心情緒能有效觀照,就不會隨便對待身邊的人,更不會隨便情緒化對待這些事。當那個急脾氣一發出來,馬上觀照隨即就啟動,馬上,脾氣就會自己消散於無形,當那句刺激孩子的話剛到嘴邊,觀照馬上隨即啟動,馬上戛然而止閉口不談,並且很快認知到自己錯了。

你會很有耐心地很有誠意地滿懷愛護的和他去溝通,那個時候,智慧才會出來,告訴你指揮你,選擇一個最佳溝通方式。也許是陪他發發瘋,也許是帶他去吃頓大餐,也許是和他玩玩遊戲,總之,你會很快找到和他走的最近的方式,並且走心地去陪他。

孩子會從未如此地感受到你的誠意,對你另眼相看。你默默等待他的改變,要相信他,給他時間和臺階。

這才是觀照的好效果。觀照之後,做出了智慧的最優化選擇。

實際上,高明的父母,都是非常理智和情緒穩定的人,他們理智穩定且滿懷慈愛,並且還能努力讓傢庭氛圍輕松愉快。

這樣的傢庭,孩子才能有健康的人格。否則,問題多多。

問:那孩子要是學壞了怎麼辦?即使就算我修行很好,這樣的問題不能不管吧?

答:一個傢長的有效威信,到底怎麼樹立?這需要你做好榜樣,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也會不自覺模仿和受影響,你正直善良、他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在自己做好榜樣的基礎上,樹立威信和管理,才是有效威信和管理。

有一種力量,其實比管理更加好。

問:是什麼?

答:是鼓勵和信任。

要多多鼓勵他,信任他,讓他自己迸發生命力,自己綻放內心的正能量,而不是應你和環境對他的要求去成長,是他自己自主成長。

你對他的信任和鼓勵,力量是巨大的。

好像修行的老師,對學生也一樣,多鼓勵,讓學生有信心,即使學生暫時還不能達到他期望的水準,但是起碼一句鼓勵,一份信心,就是最大的驅動力。這個驅動力不可想象,比要求、期望、管理、鞭策、等等這些三流的手法要好之百倍。

你試試想想自己曾經在人生的低谷中,束手無策、很難煎熬的時候,別人的一句鼓勵,長輩對你的信任,是不是特別的重要。

問:是的,確實這樣,我也很感謝那些鼓勵和信任我的人。

答:所以,對待孩子,三個重點很重要,第一是自己做好榜樣對他耳濡目染,第二是真誠平等的走心溝通陪伴,第三是鼓勵和信任。

這三點,都需要耐心,真正的耐心,十足的耐心,因為你要戰勝你自己內心對孩子的所謂期待,你的期待是你一廂情願的,不符合他的成長自然。

你不學著隨著他的自然去調整對他的幫助和引導,隻一味用你自己的標準來。比如玩手機,你忘記了自己年少時偷偷玩一通宵的電子遊戲,卻對他玩手機反應過激視為大逆。這都是不自覺的專制,來自於你的自我。這些,都可以通過修行來得到控制和減弱。

問題是,你是不是真心想要改變自己,而不是隻去要求孩子和別人。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己所欲,也勿施於人。

我們卻偏偏喜歡把己所欲和己所不欲都強制性地強施於人。這就是問題所在。歸根結底,還是自我在作祟,用修行的觀點來看,就是一己之私看待世事,執著地處理人與人的關系。

你以為是對他好,事實上卻是對他壞,而你卻死活無法扭轉那個情緒過來,我明明對你好啊,我生你下來養你長大,真心不容易啊,這個世上誰來可憐我啊,誰來理解我的難啊。我是不是欠你的啊,等等等等,一大堆負面情緒全部出來了。然後你把焦慮和負面傳遞輸送給親人,留給你的是一段無法再修補的兩代關系。

這個情況發生在夫妻之間、你和你的父母之間,都是一模一樣的,但凡是人與人的關系,尤其是親近的人之間,更加嚴重,這都是失去了自我覺照而導致的。

假設你覺照一直都在,你斷然不會隨便對親近的人發脾氣,你會很珍惜你和他們的關系和緣分,因為你會洞察到,自己和他們之間的關系為何無法融洽。

你會盡自己的能力好好的去保護,不會亂說一句話引發不必要的矛盾、你會選擇最好的處理方式,你懂得,終有一天,孩子也好、父母也罷,都會和你緣盡,有緣之時盡量善待,緣盡之後不再懊悔。

這些都可以在日漸的觀照和覺照力穩固深邃的情況下,得以實現。

問:有人說,修行就是要勘破親情如幻,到底是不是,是不是要擺脫這份情才是解脫。

答:情不打結,就不是掛礙,而可以成為享受。人在世界上,親情是一輩子的牽掛,你可以勘破,但勘破不等於冷漠,而在於輕松和不執著。

問題是我們喜歡執著,喜歡煩惱,因為傢庭而產生各式各樣難以解脫的鬱悶痛苦傷痛。隻要你放下,親情會比你執著時候更加舒適和濃鬱。難就難在,你放不下那個執著,你非要你的伴侶服從你,你偏要你的父母聽你的安排,你偏要你的子女按你的希望來活著,你不接受他們的自然發展,你不接受無常,

你和他們較勁糾纏一輩子,互相傷害互相折騰一輩子。你從沒有單方面放下執著,一旦單方面勘破放下我執,你會跳出親人之間的魔障模式,從此用一份特別的慈悲視角看你和他們的關系,看他們的行為和心理,你會明白他們為何對你這樣,明白自己曾經是多麼執著於依賴他們對你的態度。

此時,解脫之門到底在哪裡,是在他們那裡,還是自己內心呢?一下放下我執,你不再是那個依賴者,變成了給予依靠者、你不再是那個索要者,變成了賦能者,你不再是那個脆弱者、變成了強大者。

而同時,你又不至於冷漠冷血麻木,反而比以前更加有品質地享受到了傢的溫暖、夫妻之間的和諧、子女帶給你的美好。這就是人世間的修行之道,是你出傢住山無法經歷的。

告訴你這一切如幻,正是要你珍惜當下,不要糾結未來的結果,糾結明後天你的親人是否還能按你的要求來。你要從人與人的關系中,拎清那個你可以掌握的,和你無法掌握的。

把你可以掌握的用心做好,放下你不能掌握的。如夢似幻的,恰恰是你以為的那種可以得到的單方面幸福,而真實不虛的,則是你們這一路雖然並不完美,磕磕碰碰,但是卻滿滿感動的無悔相處。

因此,未來的路上,無論發生了多麼難以預料的事情,面對生死和分離、面對人生的意外,你可能也會哭泣也會悲傷,但是你絕對不會悔之不迭,不會餘生如鬼難以自洽。你也會因為無求無執,而得到親人對你的滿滿的愛和支持、關懷。

到這時候,你告訴自己,人間的修行,並非要人孤寡一生六親不認,而是要我們不執著地平凡地安然地自然地輕松地享受生活本身,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