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且致癌,危害堪比地溝油!這種油醫生不敢碰,很多人卻還在吃

2024年2月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春節就要到了,傢傢戶戶肯定都離不開油炸食物,炸丸子、炸酥肉、炸魚...在中國傳統美食中,油炸食物可以說是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油炸食物肯定要用到食用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有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豬油、葵花籽油等等。而在所有油當中,最讓人感到恐慌的非“地溝油”莫屬。

當年在“地溝油事件”後,人們無不對食用油感到恐慌,恐慌的是千萬千萬不要買到或吃到地溝油。

在傳統認知中,地溝油就是從下水道裡撈出來的殘渣剩油,殊不知地溝油並不僅僅來源於此,某些時候我們甚至自己親手在制造地溝油。

這種油毒素超多、易致癌,醫生餓死都不碰

中國人向來有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在生活中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比如炸完東西的油,基本都舍不得扔,等到下次炒菜或者烹飪的時候接著用。

但是,這種反復使用的“回鍋油”卻潛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

油脂在經過高溫處理和反復使用後,很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多環芳烴和雜環胺等致癌物,有數據就顯示,在反復使用7次的回鍋油中,丙二醛的含量會增加30倍以上。

丙二醛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過量攝入丙二醛不但會降低動物體能、損傷神經、破壞腸道細胞結構,還有著致突變和致癌作用。

發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上的一項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科學傢完成的一項相關實驗顯示,和專門用新鮮油喂養的小鼠相比,用回鍋油和新鮮油混合喂養的小鼠,發生結腸炎癥、腸道腫瘤的風險要大大增加。

與此同時,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會隨著回鍋油使用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使用這種經過反復煎炸的回鍋油,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引發多種慢性疾病。

所以,真心建議盡量不要用回鍋油,如果真的要用,反復加熱的次數不要超過3次。

這4種油,也要少吃!

①氫化植物油

植物油在經過氫化之後由液態變成固態或者半固態,不但能夠保持食物外形的美觀,還能增加食物的口感,防止變質,便於運輸和儲存。但需要註意的是,通常情況下,含有“氫化油”或使用“氫化油”油炸過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就比如人造黃油、人造奶油、西式糕點和薯片等。前面我們也說了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所以這種油盡量少碰。

②有哈喇味的油

哈喇味又被稱為哈敗,大傢或許也發現了,某些時候食用油放久了會產生一股哈喇味,其實這就是氧化反應的結果。這說明油脂已經變質了,變質後油脂各種理化指標都發生變化,甚至已經產生了不少醛類物質和酮類物質,長期食用這種油,可能會增加肝腎負擔。

③小作坊裡的自榨油

一年到頭沒時間回老傢,過年好不容易回趟老傢,必須要帶點“土特產”走,於是“自榨油”成了不錯的選擇。

自榨油又被稱為土榨油,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油口感好、味道好、更健康、更正宗。自榨油表面上看著確實挺誘人的,但需要明確的是,這種自榨油一般都是在小作坊中完成的,而小作坊中往往沒有完整的制作程序和設備,於是在榨油過程中就可能省去一些步驟,甚至有些小作坊連原材料都不過關。

這時,榨出來的油就很容易出現一些隱患,最典型的就是黃曲黴毒素超標。黃曲黴毒素是什麼東西我們講過很多次了,作為一類致癌物,其危害顯而易見,所以自榨油盡量還是別吃。

④開封超過3個月的油

看到這或許有人會好奇,食用油外包裝上不是寫著保質期18個月嗎?事實上,這裡的18個月指的是沒有開封的前提下,一旦開封,保質期就會大大縮短,多數情況下開封超過3個月的食用油就已經發生氧化和酸敗,不適合食用了。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買大桶油,覺得大桶油不僅實惠而且省事,覺得不管開封多久都能繼續用。

有節目曾做過相關實驗,發現食用油開封時間越長,過氧化值越高,變質的速度就越快。令人感到恐慌的是,開封一年的食用油,氧化與酸敗程度居然和油煙機盒子裡的廢油差不多。

學會4招,辨別食用油質量!

首先是觀察顏色,這也是最直觀的,一般優質的菜籽油應該是黃中帶綠或者金黃色,優質的花生油應該是淡黃色或者淺橙色,優質的豆油應該是深黃色或淡黃色。

然後是聞氣味,油的品質很大程度上能夠通過聞氣味來進行辨別,優質的油應該有著其獨特的香味,而不是有異味。

還有就是檢查透明度,品質比較好的油應該透明度比較高、水分雜質比較少,特別是在靜置一段時間後,應當呈現出無沉淀、無渾濁、無懸浮物的狀態。

最後就是看口感了,口感是需要品嘗的,優質的食用油是不可能有苦澀、酸敗和焦臭等不應該出現的異味。

食用油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同時也關系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在選擇和使用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不要自己給自己親手制造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