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產後病第二十二之19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19.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以胞”以下,《脈經》作“此人故肌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中空,感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服腎氣丸,以中有茯苓故也”。

尤氏雲:飲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與繚戾同,胞系繚戾而不順,則胞為之轉,胞轉則不得溺也,由是下氣上逆而倚息,上氣不得下通而煩熱不得臥。治以腎氣者,下焦之氣腎主之,腎氣得理,庶繚者順,戾者平,而閉乃通耳。

丹波氏雲:了、繚,並音聊。繚,纏也,繞也,《千金》有“四肢痿辟繚戾”等文。按此條之證,本是下焦壅滯,不得溺利者,膀胱為之急脹,而胞系遂至繚戾,溺隨益閉,以致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故用腎氣丸開其壅滯,利其小便,則膀胱寬豁,而其系復舊也。此證不必下元衰乏,而其用此丸者,專取之利水,故雲但利小便則愈。

《巢源·婦人雜病候》雲:胞轉之病,由胞為熱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氣還迫於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溲應出不得出,內外壅脹不通,故為胞轉。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張仲景雲:“婦人本肥盛,豆(一本誤作“且”下同)舉自滿,全羸瘦,豆舉空減,胞系了戾,亦致胞轉。”又小便病候亦有胞轉,雲:其病狀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此病或由小便應下便強忍之,或為寒熱所迫,此病至四五日,乃有致死者。飽食、食訖應小便而忍之,或飽食訖而走馬,或小便急因疾走,或忍尿入房,亦皆令胞轉或胞落,並致死。

淵雷案:

轉胞為病名,即《巢源》之胞轉,其主證為小腹急痛,不得小便。本條之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倚息,為轉胞用腎氣丸之證。

趙註雲:胞居膀胱之室內。又雲:濕去而胞不轉,胎自安矣。是趙意指胞為子宮。今案《巢源》小便候之胞轉,多指男子,不但婦人。《外臺》有胞轉方一十五首,亦在小便門,不在婦人門,則趙註非是。

胞當讀匹交切,為“脖”之假借字。《說文》,“脬。膀胱也。胞,兒生裹也。”《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難於大小溲”,《正義》雲“脖通作胞”,金鑒雲“胞者乃謂尿胞”,此說得之。胞既指膀胱,則胞系當指輸尿管。胞系了戾而不得溺,乃遊走腎之嵌頓癥也。

輸尿管上連腎盂,下接膀胱之底,長約三十厘米,腎臟固著於原有部位時,輸尿管之長度,僅足連接腎盂與膀胱底,無由了戾。若腎臟遊走而下降,則輸尿管自然屈曲,或致捻轉,於是尿不得入於膀胱,而起尿閉,即《巢源》所謂外水應入不得入也。

腎臟之著於腰脊左上也,不若他種臟器有韌帶、系膜以維持其位置,乃裹藏於腹膜後面之脂肪內,名曰腎被膜。若脂肪消瘦,腎即易於遊走。又因下有輸尿管之牽系,及身體行立時之地心吸力,故遊走腎之位置必下移,甚則入於小骨盆焉。故素肥而忽瘦,為遊走腎主要原因之一。

明乎此,則《脈經》之文可得而解矣。《脈經》雲“此人故肌盛者”,謂此人向多脂肪也;雲“頭舉身滿”者,謂雖直立之時,身內脂肪仍充滿,腎被膜綽能維持腎臟之固定,而輸尿管無由屈轉也;雲“今反羸瘦,頭舉中空,感胞系了戾”者,謂今則脂肪消瘦,直立時腎被膜空松,遂令腎臟下落,致輸尿管屈曲捻轉也。

《巢源》所引張仲景語,驟讀似不可曉,校以《脈經》,即復了了。蓋“豆”字為“頭”字之俗省,一本作“且”者,又豆字之形訛也,“自”字為“身”字之形訛,“全”字為“今”字之形訛,“空減”與《脈經》中“空”同意,是仲景語與《脈經》正同。《脈經》蓋本於仲景,而《金匱》反遺佚也。

丹溪《格致餘論》引此文,而雲其義未詳,蓋不知轉胞之病理故也。

治之以腎氣丸者,此丸雖有茯苓、澤瀉利水,究是滋養強壯之劑,其力又專補腰腳下部,特宜於恢復腎被膜之脂肪,乃所謂原因療法也。惟《脈經》“以中有茯苓”一句,當是淺人註語,混入正文。不然,利小便方用茯苓者至多,何獨取此丸耶?

《外臺》引《近效》療胞轉不得小便方,用蒲席卷人倒立,令頭至地,三反則通,此亦治遊走腎。倒立則腎臟上復原位,而輸尿管自然平直也。

漢唐間醫書,皆質樸,但記事實,證以今日科學所知,往往若合符節,如《金匱》此條,參以《脈經》及《《巢源》》所引仲景語,言轉胞之原因、病理、治法,何其確也。金元以後,竟取《內經》之單詞隻義,空言臆論,其文斐然,而其實茫然。故餘之治醫,主用科學知識讀漢唐古書,摒棄金元以後空論,乃訾之者謂失卻中醫真面目。不知正惟以科學知識,理解中醫醫學,方始得見中醫之真面目也。

又案:

婦人轉胞,多有因子宮之位置異常而起者,如子宮後傾、後屈,子宮前屈,子宮脫等,皆能壓迫膀胱及尿道口,而起尿閉、尿意頻數等證,此則非腎氣丸所能治。

津田玄仙《療治茶談》雲:“產後轉胞,用八味丸多能見效(案:產後腹腔之壓力驟減,故引起遊走腎),但亦有不能見效者,則可用龔信《古今醫鑒》方,予屢試用,極有巨效。其方用甘遂,選上好品八錢,研為細末,用飯糊捏和,敷貼臍下。又用甘草節六錢,煎湯,頻與服,小便立通,善能救人於一時,甚奇妙。”

案:

此是轉胞之治標法,即所謂對癥處置,尿閉癥因於子宮位置異常者,可用以救急。

腎氣丸方:

幹地黃八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及《翼》,並用桂、附各二兩。

用法、治驗,互詳中風、虛勞、消渴諸篇。

《方極》雲:八味丸,治臍下不仁,小便不利者。

《方機》雲:治腳氣疼痛,少腹不仁(不蕤賓),足冷或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應鐘)。消渴而小便反多者,煩熱不得臥,倚息,小便不利,飲食如故者。夜尿或遺尿者(應鐘及臍下氣海之邊日灸七壯)。

《醫方口訣集》雲:八味丸,下焦虛憊,或小便不禁者,或癃閉者,痿痹者,皆用之。

雉間煥雲:八味丸之證,其一,按臍下陷空沒指者;其二,小腹拘急,及拘急引陰股者;其三,小便不利者;其四,小便反多者,其五;陰痿者,皆主之。聞之師雲“稱臍下不仁者,學者可深思焉,與他稱身體不仁者不同”。又雲,“加牛膝、車前子,名玄英湯,能治妊娠轉胞不得溺。”

淵雷案:

此即濟生加味腎氣丸,引見“中風篇”。玄英之名,未詳所出,然妊娠不可牛膝。

《類聚方廣義》雲:八味丸,治產後水腫,腰腳冷痛,小腹不仁,小便不利,水煮服。

又雲:淋傢小便晝夜數十行,便了微痛,居常便意不斷,或欲如廁而已遺,咽幹、口渴者,稱氣淋,老夫婦人多斯癥,宜此方。又治陰痿及白濁癥,小腹不仁無力,腰腳酸軟或痹痛,小便頻數者,婦人白沃甚者,亦宜此方。

湯本氏雲:地黃治臍下不仁,煩熱,旁呈強心作用。地黃、澤瀉、茯苓、附子發利尿作用。薯蕷、山茱萸現滋養強壯作用。牡丹皮佐地黃治煩熱,同時和血。桂枝抑制水毒上沖。附子沖刺新陳代謝機,使臍下不仁等組織弛縱者復舊,以共治下體部之冷感,及知覺運動之麻痹。

寇氏《本草衍義》雲:澤瀉,其功尤長於行水,張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過引接桂、附等歸就腎經,別無他意。

元堅雲:蓋茯苓、澤瀉,或引接桂、附以達下焦,如消渴所用是也;或借力桂、附以通水瘀,如轉胞所用是也;如虛勞條,則引接、通利俱兼取之矣。五苓散之桂,或以發表,或以散寒,藥與病對,其方則一而其用有異者,是仲景方法之妙致也。

元胤雲:牡丹皮之性,較諸桃仁、虻、蛭,則不惟其力之緩,若單與之,難以潰堅破瘀。蓋其為功,惟是行血通經,仍以配於桃仁、大黃,可增除滌之力。合於當歸、地黃、阿膠等,能引滋液和血之品,而營養陰分,故參之補瀉之藥,未有所礙,復足以贊其不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