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養生談

2024年2月5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仍處於寒冷時期。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後,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閑季節,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醃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就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一、起 居

1.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2.註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3.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4.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中醫認為: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然而此節氣一般以晴為主,要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冬季曬太陽,尤其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有一定的益處。《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 此節氣一般以晴為主。所以,老年人要註意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冬季曬太陽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有一定的益處。當然,冬季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鐘為宜。

冬季寒冷易使老年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節氣的天氣特點除了寒冷外,空氣也比較幹燥,白天的平均相對濕度一般低於50%,加之室內采暖,居室內的濕度常常隻有30%左右,這種幹燥的氣候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因為空氣濕度過小,就容易造成痰液粘稠或結成幹痂不易排出。這樣,不僅使得貯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孳生地,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結成幹痂的痰液會固定於氣管粘膜上皮,使得粘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從而進一步地破壞了粘膜纖毛毯的生理功能。一些在冬季感染上了咳嗽的老年人,則總有一種“咳痰不盡”的感覺。所以,老年人在註意保暖的同時,也要關註身邊的濕度,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室內取暖時也要註意在地板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老年人冬季運動有更多的講究。首先,運動的準備時間要相對長一些,以便讓身體充分地熱起來,使全身關節、肌肉進入運動狀態。其次,運動的強度要相對小一些,減少疲勞的發生,以便運動後機體能較快的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建議的運動方法是:在室內做全身關節操,活動全身關節,隨後做原地跑步鍛煉,直到全身發熱,手腳溫暖,持續15~20分鐘。

老年人在居室中應堅持用冷水浴和按摩的方法增強體質。冷水浴指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冷水不必太冷,也可逐漸從溫水開始。用毛巾打濕洗臉、手或足,然後將毛巾擰幹一些再洗臉、手或足,如此反復,直到局部發熱。此法可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按摩法也稱幹洗法,即用雙手作洗臉狀,搓臉、梳頭、摩頸、擦耳,反復幾十次到上百次,直到頭面發熱為止。此法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節頭頸部經絡穴位狀態,增強全身的整體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風寒感冒。

老年人的飲食調理,除堅持飲食的一般原則外,冬季飲食強調熱量充足,以溫熱性的食物為主。常用的食補佳品有羊肉、雞肉、狗肉等,對陽虛的老人尤為適用。補益食品舉例:補氣的有蓮子、大棗、糯米、雞肉等;補血的有豬肝、龍眼等;補陰的有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等;補陽的有羊肉、狗肉、鹿肉等。

老年人還要加強足部的保健。腳除了支持人體的重量外,還像水泵一樣,把遠端的血液推向心臟,使全身血液流暢,促進機體健康,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加強腳部的保健,是擁有良好體魄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冬季,對腳部的呵護就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強腳部的運動。據測算,人一天必須走一萬步以上才有利於腳部功能的發揮,如果一天到晚很少動腳,不僅對腳部組織有影響,對機體健康也不利。所以,平時除了要加強鍛煉外,上下樓盡量不要乘電梯,外出盡可能步行。其次,進行足浴。民間有“睡前洗腳,賽吃補藥”的說法。睡前用溫熱水洗腳,不但可洗去腳上的汗臭和污垢,還可消除疲勞,更主要的是能祛病強體。足浴過程中,通過不斷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若加入適量的生薑或辣椒水,更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再次,可進行足底按摩以活血舒筋。按摩腳底,刺激腳底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有益於健康。

二、飲 食

大寒前後,天氣可以說是一年間最冷的時節,人們在加強身體鍛煉的同時,飲食方面更要多加註意。應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這個時節宜溫補為主,不妨多吃紅色蔬果及辛溫食物。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腎補脾,養血護肝。

紅辣椒、紅棗、紅蘿卜、櫻桃、紅色甜椒、紅蘋果等紅色蔬果能使人體增加熱能,使體溫升高,多吃才能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復,是冬季的首選食物。此外,一些辛溫食物如:紫蘇葉、生薑、青蔥、洋蔥、花椒、桂皮等,也對風寒感冒具有顯著的食療功效。

大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宜多攝取根莖類,如芋頭、番薯、山藥、馬鈴薯、南瓜等,具有豐富的淀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冬末氣候寒冷幹燥,導致許可多人有嘴唇幹裂、口角炎等問題,這主要是缺乏維生素B2,可多食酸乳酪、花粉、酵母粉等,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

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失調,以致引發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象,尤其是冬天頻吃火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就更容易引起胃腸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若無尿酸高、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可在大寒之時喝一點酒,如米酒、葡萄酒等,有助於氣血循環,在睡前小酌1杯,更能幫助熟睡。此節氣中,人們在飲食上應當註意營養的全面,不能冬補太過。

下面向大傢介紹我國臘月傳統美食,八寶飯的制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蓮子750克、紅棗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條各500克、蜜櫻桃、桂圓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豬油、濕淀粉、純堿各適量。

做法:1.將炒鍋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燒沸,加入蓮子和35克純堿,用竹刷帚不斷攪打去皮(約15分鐘)後撈出,倒凈鍋水。第二次仍用同樣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純堿繼續在鍋內攪打,直至去凈蓮子皮為止(約5分鐘)撈出,再用溫水沖洗幹凈,用細竹簽捅去蓮芯,入籠在旺火上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2.薏仁米洗凈盛入碗內,加清水100克浸沒,用旺火蒸約半小時至開花,出籠後再用清水淘洗瀝幹;3.糯米淘洗幹凈,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調勻後,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4.紅棗洗凈去核後與蜜冬瓜條、桂圓肉都切成0.3厘米見方的小顆粒;5.取碗十個,將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瓜子仁分別順次放入碗底,然後把熟糯米分別盛在上面,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6.炒鍋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將蒸好的八寶飯下鍋,一起拌合燴沸,再加入豬油75克,用濕淀粉調稀勾芡,起鍋分盛十碗,分別撒上蜜櫻桃即成。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現介紹幾種適合於大寒時節食用的飲食:

1、排骨湯

豬排骨250克、熟豬油50克、味精、紹酒、精鹽、蔥白、薑片各少許。

將豬排骨用清水洗凈,剁成快。將排骨下鍋幹炸10分鐘,待排骨水分炸幹呈灰白色時,加入精鹽、薑片略燒,起鍋盛入砂缽申,一次放足清水約450克,置旺火上煨2小時,再加入味精、紹酒、蔥白,移砂缽在中火上,繼續煨半小時,盛入碗內即成。

[功效] 此方能滋陰強體,是適宜春節食用的。

2、 當歸羊肉湯

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做法是將當歸、生薑洗凈切片,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沙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大火上燒沸,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喝湯食肉。

[功效] 羊肉、生薑性質溫熱,能補益人體的陽氣,當歸則能補血活血,溫通經絡。

3、 萊苔炒臘肉

紅萊苔500克、熟臘肉50克、芝麻油30克、精鹽、薑米各少許。

將紅萊苔用手折斷成小段,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凈瀝幹。臘肉切成3片;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下薑未稍煽後,放入臘肉煽炒1分鐘,用漏勺撈出;將原炒鍋連同餘油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菜苔,加精鹽偏炒2分鐘,再加入臘肉合炒1分鐘,用手勺推勻,將鍋顛動幾下。起服盛盤即咸。

[功效] 此方營養豐富,是適宜春節食用。

4、 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山藥150克,薑、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將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薑蔥洗凈備用;淮山片用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於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 能補脾胃,益肺腎。

5、 素炒三絲

幹冬菇1.5兩,青椒兩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淀粉、鮮湯、麻油適量。

將冬菇水發洗凈,擠幹水分,切成細絲,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 能健脾化滯,潤燥。

6、強腎狗肉湯

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薑、鹽、味精適量。

將狗肉洗凈切塊,置入鍋內焯透,撈出待用,薑切片,蔥切段備用。鍋置火上,狗肉、薑放入鍋內煸炒,加紹酒熗鍋,然後一起倒入砂鍋內,同時菟絲子、附片用紗佈包好放入砂鍋內,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兩小時左右,待狗肉熟爛,挑出紗佈包,即可食用。

[功效] 能暖脾胃,溫腎。

7、芪杞燉子雞:

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薑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 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8、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凈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淀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薑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功效] 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9\、木耳燒豆腐:黑木耳60克、豆腐200克、蔥、蒜、花椒、辣椒適量。豆腐汆熟後和木耳同燒即可,有益氣活血的作用。

■菜譜一:白胡椒煲豬肚湯

關鍵詞:治療胃寒、心腹冷痛

原料:白胡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1.把豬肚反復用水沖洗凈;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 3.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溫暖提示: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其實,這道湯煲成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傢常菜。

■菜譜二:羊肉燉白蘿卜

關鍵詞:針對腰膝酸軟、乏力者

原料:白蘿卜、羊肉、薑、料酒、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 1.將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 2.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溫暖提示: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菜譜三:炒雙菇

關鍵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制作方法:1.香菇、鮮蘑洗凈切片; 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薑、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滾; 3.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溫暖提示: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菜譜四:小白蘿卜泡菜

關鍵詞:維生素含量高,開胃菜

原料:白蘿卜、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制作方法: 1.將小白蘿卜(帶葉莖部分)及蔥洗凈,徹底瀝幹水後,用鹽水醃約1~2天備用; 2.將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 3.將醃好的白蘿卜洗去鹽分後瀝幹,並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幹凈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溫暖提示: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三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而且是不錯的開胃小菜。

養生方:當歸四逆理中沖劑

白術5,黨參5,炙甘草5,幹薑5,黑附子6,當歸7,桂枝8,白芍3,細辛3,桃仁3,大棗2枚(掰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連服八劑。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雲:“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文闡述了女子生長、發育、衰老的規律,並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 如月經、妊娠、產育、哺乳都與血的關系十分密切,《校註婦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於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之本”,而精血充足,經、孕、產、乳才會正常。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於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制。《校註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臟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見,情志因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裡告戒大傢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加重“經期”不適,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癥。另外,月經期應適當活動有利於氣血條暢。

更年期的婦女(45~50歲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按中醫理論,由於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憊,導致陰陽失調而癥見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鬱焦慮,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癥狀,輕重因人而異。如果調攝適當,就能避免或減輕癥狀,縮短反應時間。所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排除緊張恐懼、消極焦慮的心理障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當的方式怡情養性,保持樂觀情是平安度過更年期的關鍵。這也是歷代醫傢對婦女養生所提出“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的原因。

對婦女養生中飲食調養的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 常用的藥膳有:

1、當歸生薑羊肉湯:

[配方] 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當歸、生薑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2、糖醋胡蘿卜絲:

[配料] 胡蘿卜半斤,薑、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胡蘿卜洗凈切絲,生薑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卜絲,煸炒2分鐘後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後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胡蘿卜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3、牛奶粥: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幹凈,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 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4、紅杞田七雞:

[配料] 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隻,薑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 活雞宰殺後處理幹凈,枸杞子洗凈,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薑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幹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註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後血虛者均可食用。)

三、運動與經絡養生

運動養生與經絡養生的核心是:保持腎、脾、肺三經臟腑經絡氣血津液運動的潤順和通暢,使腎、脾、肺臟腑的陰陽、氣血、津液、出入保持相對的平衡,五臟六腑的功能旺盛。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在大寒的前中後三天。最佳時間為酉時(17至19時),用溫熱的水浴足溫經6至12分鐘,然後用拇指或食指點按湧泉穴(腎經的原穴)、太白穴(脾經的原穴)、太淵穴(肺經的原穴)各36次,調補腎、脾、肺三經的陰陽、氣血平衡。

第二,在大寒前中後三天。把手搓熱,溫煦命門、關元穴。最佳時間為:酉至亥時(17至23時)溫煦督脈命門穴,溫補一身之元陽;卯時(5至7時)溫煦任脈關元穴,溫補一身之元陰,增加生命的動力。

第三,在大寒至立春期間。每日早晚最佳時間:寅至卯時(5至7時)和亥時(21至23時),兩手按臂側,屈左腿以左足墊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後,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3至5次,然後叩齒、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至3次。可防治經絡滯氣、舌根強痛、身體不能動搖或強直、股膝內腫、臂部小腿足背疼痛,腹脹腸鳴泄瀉、消化不良、腹水、足腫等。

1、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厥陰初氣。時配足太陰脾濕土。坐功:每日子醜時,兩手向後,據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嗽咽,吐納。治病: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尻陰需國足背痛,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胴腫,若水脹滿。”

本法以“大寒”命名,正是根據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於大寒時節鍛煉。可於大寒時節開始,練至立春為止。《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熱,煩心燥悸,陰厥上下中寒,譫妄心痛,寒氣早至,上應辰星,甚則腹大脛腫,喘咳,寢汗出憎風……病反腹滿腸鳴,溏泄不化,渴而妄冒……”其論雖是針對水運太過之年立論,但就一年四季而言,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可表現為腎的病變及水氣太過而乘土的脾的病變,水氣太過而侮火的心的病變,本功法所列病癥即屬此類,采用本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夜十一點至三點時,雙手從後面支撐身體靠床跪坐,然後將一條腿向前伸直,另一條腿向上用力支撐身體,左右腿輪換各做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強痛、體不能動搖、針刺痛感難以臥睡、膝內積水、陽囊、足背疼痛、腸鳴、食泄不化、頭重腳輕、九竅不通、腳面浮腫,若水脹滿等病癥。

2、按揉新設功

適應病癥:項肌痙攣,上肢運動障礙。

適應病癥:端坐於椅子上,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呈90度角,軀幹伸直,全身放松,下頒向內微收。端坐頭微低,頸部放松,用手指按揉頸部兩側之新設穴,按揉108下,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新設穴位於頸部,第四頸椎橫突尖端斜方肌外緣,後發跡下一寸五分處。

3、曲池觀想功

適應病癥:半身不遂、癱瘓、上肢麻痹、手臂腫痛等癥。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松,意念觀想兩肘橫紋外端凹陷處之曲池穴,可疏通手陽明大腸經,每次練功觀想20分鐘以上,每日早晚各練功1次。

4、照氣中穴功

適應病癥:婦女血虧、氣喘。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側,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全身放松,兩掌側平上舉,劃弧至胸前,合掌當胸。兩腿微屈,兩腿註視兩掌中指,站10分鐘後,兩掌分開,兩勞宮對正小腹部氣中穴,距離腹部約10厘米,每次站10-2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氣中穴位置位於腹中部正中線,肚臍下一寸五分,再左右旁開各一寸五分,左右兩穴。

5、一秤金訣

歌訣: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不拘行住坐臥,舌攪華池抵上腭,候津生時,漱而咽下,有聲。隨於鼻中吸清氣一,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臍下丹田,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將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目力,尾閭提起,上夾脊雙關,透玉枕,人泥丸,謂之一呼。周而復始,久行精神強旺,百病不生。

這是一套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功法。其特點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可以修煉,並且收效極快。具體方法是:一吸氣便提肛,每次呼氣都使意念歸丹田,一提肛便咽唾液,永遠用心神去意守丹田以保腎氣充足。不管行住坐臥,舌頭在口中攪動然後抵住上腭,當口中唾液盈滿時,便用唾液漱口之後咽下,咽下時要有聲響。然後用鼻子吸清新的空氣一口,用意念及眼睛一同將唾液送到臍下的丹田穴中,稍微閉一會兒氣,這叫一吸。然後提肛如忍大便的樣子,用意念及眼睛從尾閭穴運氣,上夾脊穴,再沖過玉枕穴進入泥丸穴,這叫一呼。周而復始不斷地鍛煉,可以使人精神旺盛,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