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羞辱”教育,是毀掉孩子最快的方法,沒有之一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我是個壞孩子”這句話是我認識嘟嘟開始就經常會提到的一句話。後來才知道嘟嘟是小區林先生的孩子,因工作比較忙,平時看嘟嘟的重任落在了林太太一人身上。

可能傢裡傢外的事情,都需要她一個人忙,好幾次都聽到她沖嘟嘟嚷:“你真煩人,幹什麼都慢吞吞,又笨又傻,再這樣我就把你送走。”順著話也跟她聊過兩次,但嚴重影響到鄰裡關系,也就沒人願意多說,隻是大傢對嘟嘟會格外疼惜。

父母的“羞辱”教育,是毀掉孩子最快的方法

我看到過一位傢長的留言:“動不動就說不能打罵孩子,會傷害自尊,那這孩子沒法管了,出去混吧,外面不會傷自尊”。教育孩子不是賭氣的事情,而是需要爸媽有足夠的耐心。傢長自以為一句話沒什麼關系,但那些話積累起來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他”。尤其是父母的羞辱更具破壞性,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安全感的來源,是孩子的底氣與依靠

若最親近、信任的人對孩子進行羞辱,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感。“爸媽都不喜歡我,我一定很差勁”,這種想法會一直伴隨孩子成長。

你發現了嗎?經常被羞辱的孩子會有兩種極端的性格,要麼極度自卑,要麼極度自私暴躁。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童年被父母羞辱的孩子,長大會產生變態心理,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來獲得內心的滿足。

蒙特梭利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這不是簡單的理論,而是經過對現實中孩子成長經歷所得出的結論。

看過一則欣慰,一個女孩因為母親催婚而坐在13樓外欲輕生。母親表示,隻是簡單說了幾句,具體緣由沒有透露,但從女孩的過激的舉動來看,媽媽的那幾句話不簡單。

心理學傢說,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有了被尊重的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強。

近些年,因父母“出口成章”的羞辱,選擇輕生的孩子不在少數,後經調查發現這些孩子都在長期的壓抑中患有嚴重的抑鬱癥。可見,父母或者親近之人的羞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孩子的成長需要認同

哈佛醫學院相關的專傢團隊經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父母經常打壓辱罵孩子,即使事後父母再溫情脈脈地去安撫、彌補,孩子心中的傷害也無法煙消雲散。事實證明羞辱並不能激發孩子使他進步,反而會嚴重的傷害心靈以及大腦發展。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更需要認同感。

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因作文思路不同,被老師罰說:“鄭淵潔是班上最沒有出息的人”,這讓他很沒面子,於是他從口袋裡掏出10個拉炮,嘴上念著:“鄭淵潔最沒出息……”,將10個拉炮捻成了一股繩就引爆了。結果他徹底激怒老師,被開除了。

父親面對“犯錯”嚴重的兒子沒有責怪,而是告訴他:“沒關系,爸教你”。在那個教育固化的年代,鄭淵潔的父親能夠給予兒子認同感,是十分珍貴偉大的事情。正是因為父親的認同與支持,才有了佳作萬千的“童話大王”

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在傢經常被罵被羞辱的孩子,25.7%會表現出自卑,22.1%表現出冷酷, 而56.5%則性格暴躁。

相反那些被爸媽認同的孩子,他們自信善良,樂觀開朗,得到了很好的成長。父母管教孩子的目的,不是讓他因羞辱而感到內疚從而改正缺點,而是接納認同孩子,讓他在積極鼓勵中變得更好。

誇贊比羞辱更有效果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一直堅信這句話,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經常適當的誇贊孩子。誇獎不是隨意表達自己的感受,那樣對孩子來說過於敷衍。

首先,誇獎孩子要恰如其分,不能過於誇大事實。

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過分的誇獎,鼓勵會蒙蔽孩子的雙眼,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養成驕傲自大的性格,而是真誠的給孩子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

其次,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給孩子積極心理暗示的同時,讓孩子積極改正缺點,贊美和批評相結合,會讓孩子充滿自信有足夠的動力,同時也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佈蘭特在《自尊心理學》中提到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是否積極的態度自我評價,還會影響他的思想方式,情緒希望以及人生目標,同時也影響到他的行為。”

Tips:父母們,學會誇贊要比你的“羞辱”教育效果更好。

《麥田守望者》中提到:“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恰當地放手,傾情地守望,才是我們能給的最好的愛。”

而且,“羞辱”就像一面鏡子,你在利用自己父母威嚴訓斥孩子時,也在照出你的道德層次和人生態度。

凌晨媽媽來叨叨:

父母羞辱孩子,特別是公開羞辱,對孩子的影響極其嚴重,會讓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你想要一個性格極端的孩子,還是活潑乖巧的孩子,相信傢長都會選擇後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