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媽媽還是女巫?擁有人格障礙的媽媽是什麼體驗?

2024年2月5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媽媽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守護神,我相信每一個媽媽內心深處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媽媽也是人,有著種種局限和問題,人格障礙的媽媽,就像內心住著一個女巫,女巫死死的掐著孩子,長期吸食孩子,並限制孩子一切的成長。就像所有童話故事裡的後媽。

列舉一些媽媽的詭異行為:

一、需要孩子陪著上廁所

階段一:當著孩子的面上廁所,從來不關門。

階段二:如果孩子開始有了反抗意識,媽媽就稍稍回避——孩子在客廳,她上廁所,門不關。

階段三:如果孩子明顯不喜歡了,她就假裝關門,故意不推上,門又彈回來,她又繼續推一下,就這樣在半開半關中把廁所上完,給別人一種她在關門的感覺,但是她又成功的拉著別人陪她上了廁所。

這樣的過程,不會因著孩子的年齡而變化,而是因為孩子的態度而變化。

孩子無論多大,在她眼裡都沒有年齡,因為她眼裡沒法真實的看見孩子,也沒有能力把孩子當成有邊界、有自尊的獨立個體。

本質上她自己是個沒有自我、沒法獨立的人,無法獨處,無法獨自完成很多事(哪怕那些作為人基本的事),她需要和孩子粘在一起,依附在孩子身上。

但是,她無法正面承認自己的這個需求,總是隱藏在暗處,在孩子毫不防備的時候、以一個強盜般的身份,讓孩子被動的參與。

如果她去了一個漆黑的地方,孩子又不在她身邊,她才會對孩子提出來:陪我去上廁所。

上廁所隻是一個例子,同樣的,買菜、拿快遞之類的日常事情,她都喜歡拉著孩子一起。

這不是媽媽在養孩子,是孩子在滋養媽媽。

被媽媽吸食的孩子,沒有生命活力,蔫蔫的、僵硬的、死氣沉沉的,遇事沒有自主性,被動、看人臉色,活不出自我。

二、永遠不給孩子做事情

我們常以為媽媽不給孩子幹活是寵愛孩子,這就美化和掩蓋了很多壓根束縛孩子的媽媽。

比如,孩子非常想進廚房切菜,看到媽媽切的那麼辛苦、想去幫忙,看到切菜那麼有意思,想要嘗試。

媽媽永遠不會同意,理由常常是孩子做不好。

要麼孩子磨久了,媽媽同意一下,在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初次嘗試必然做不好),搶奪過來,說:“你看吧,我就說你做不好!”

廚房和案板,是孩子永遠無法企及的聖地,那裡是媽媽永遠的權威寶座,因為吃了媽媽做的飯,媽媽就合理的對孩子實行各種控制;因為站在廚房做飯,媽媽就是一傢的女王,說話如刀斬,句句有力,必須聽從。

同意孩子進廚房做飯,意味著出讓自己的寶座。

她隻想圈養孩子、壓制孩子,因為她迷戀權威與掌控,這是她的生命養料,她活在自我障礙裡,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媽媽。孩子的生存技能、孩子今後的人生,會不會做飯、會不會餓死、能不能獨立,她都想不到。

三、與孩子明爭暗鬥

在有些時候,人格障礙的媽媽會與孩子明爭暗鬥,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比如成年的女兒即將要結婚,她突然意識到孩子長翅膀要飛了,她的潛意識裡就開始恐慌不安。

因為長期她都是需要從孩子身上獲取關註、吸食孩子,這下女兒要結婚,不就成主角了嗎?不就亂套了嗎?(在她的世界裡)

於是她會在女兒的婚禮上搞事情。

她可能會編造一出戲,讓大傢把重心都偏到她這邊。比如她會非常逼真的把金項鏈搞不見,然後驚慌失措的告訴大傢,再暗示大傢去找,越難越好,越偏離主題越好。

她會說:“我明明記得就是放在床底下的箱子裡啊”——引導大傢去床底下幫她翻找,完全忘記女兒結婚的事。

她會假裝驚恐的說:“不會進小偷了吧?”——引導大傢報警,把喜慶的氛圍攪亂。

在很多事情上,她都想壓女兒一頭。

比如女兒唱歌,她就要壓著女兒唱,在女兒面前炫耀自己;女兒穿漂亮衣服,她就要趁女兒不在奪來,據為己有。

經過這樣的一番養育,女兒被充分吸食、壓制、洗腦,養成了人格問題、抑鬱心理,活成了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