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趙小飛——匠心仁術撐起生命的“脊梁”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他身著白衣,青春熱血書寫醫學誓言,始終奮戰在救死扶傷的前沿陣地;

他苦心孤詣,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一次次與病魔較量、與時間賽跑;

他承前啟後,淬火打磨終是百煉成鋼,成為科室發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

披肝瀝膽,醫者仁心,他就是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脊柱外科醫師趙小飛。

脊柱手術,曾經被稱作外科手術中的“禁區”,因為技術極其復雜難掌握,病人不敢做,醫生害怕做,稍有不慎便會產生無法承受的後果。作為一名脊柱外科醫生,他把責任刻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嚴謹細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精湛的技術消除患者病痛,贏得了患者的好評和信任,樹立了優秀醫師榜樣。

孜孜求索

甘做“挺”起脊梁的守護者

推開醫學大門一見傾心,趙小飛從進入大學那天起,就開始了脊柱外科醫學的探索之路;200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他毅然選擇留在脊柱外科大傢庭,在為廣大患者“挺”起脊梁的崗位上繼續奮鬥。

“既然選擇了醫學這條道路,就會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守護、去對待。”學醫的初心始終閃耀在趙小飛的人生路上。

從業14年來,趙小飛紮根臨床一線,秉承“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一切”的服務理念,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醫”心為民的莊嚴承諾。

作為一名醫生,他是稱職的;作為一名兒子、丈夫和父親,他卻是“缺席者”。多年來,趙小飛在工作上傾註的太多太多,從沒有過真正意義的節假日和雙休日。“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要對患者高度負責,心中要時刻裝著患者。”他一心為了患者,認真恪守行醫先做人的準則,將“生命至上,精誠待患”服務理念貫穿於工作始終。

脊柱被喻為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方寸之間的脊柱內包含著“指揮”人體機能活動的重要神經,起著承上啟下、支撐、負重、運動、平衡人體等作用,手術時,一旦出現任何偏差,都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脊髓等組織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脊柱外科醫生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要想成為一名成熟的外科醫生,必須以過硬的臨床技能為支撐。”入院工作後,趙小飛立志要迅速在專業領域打下紮實的基礎。他孜孜求索,繁忙的工作之餘,總是抽出時間不忘學習,看書已經成為每天的必修課。除此之外,他還在線上觀看脊柱外科治療相關網絡課程,時刻緊跟醫學發展步伐,不斷武裝頭腦,隻為在臨床給患者提供更精準、安全的診療。

“雖然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手術設備越來越精細,但對於脊柱外科醫生來說,每臺手術都好比在‘懸崖峭壁上行走’,我們必須耐心細致、全神貫註。”趙小飛表示,唯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不辜負患者的信任和重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做好日常診療服務的同時,他非常註重提高業務本領,密切關註脊柱外科發展前沿,積極參加學術交流、進修培訓,認真研究典型案例,努力學習先進技術,虛心向上級專傢請教,逐步成為一名專業領域的“行傢裡手”。

精益求精

爭做患者生命健康的護航者

“每一臺手術都有風險,醫生的細節把控很重要,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步失誤可能導致連環風險。”從醫以來,趙小飛對待每一場手術都竭盡所能。

如何把脊柱手術做“精”做“細”,趙小飛一直在努力“做減法”。“有的患者腿疼、腿麻,檢查也發現脊柱多個節段有問題,但醫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問題的全都‘一鍋端’。”他分享說,一個好的脊柱外科醫生要精準判斷,有些節段是自然“衰老”的退行性問題,它並非是疼痛的幕後真兇,完全可以保留,這樣對患者脊柱的活動性、穩定度都有好處。

一次,趙小飛在門診坐診時,一位77歲的王大媽在傢人的攙扶下來前來就診。通過問詢得知,王大媽在傢彎腰拿盆時“咯噔”一下,起初還以為是扭了腰,誰知第二天便無法下地。經過細致檢查,老人被確診為脊椎骨骨折。

為什麼一個彎腰動作會引起這麼嚴重的骨折?“老年人如果有骨質疏松,會導致骨密度下降、骨骼的脆性增加,可能容易發生脊柱骨折。”趙小飛耐心地向傢屬解釋。經過溝通後,決定對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經皮穿刺椎體成型手術。趙小飛用20分鐘成功為王大媽做了手術,經過醫護人員的細心呵護,當天下午王大媽便可下地活動,疼痛完全緩解,第二天便辦理了出院手續。

“雖然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手術設備越來越精細,但對於脊柱外科醫生來說,每臺手術都好比在‘懸崖峭壁上行走’,我們必須耐心細致、全神貫註。”趙小飛說,唯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不辜負患者的信任和重托。

2021年10月20日,“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落戶到長治二院後進行的第一次手術,也是我市首例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上午9時,該院脊柱外科主任董曉斌和副主任趙小飛在機器人的輔助下為患者申某某進行了手術,經過2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患者身體隻留下兩個1cm及兩個1.5cm的小切口,出血量也僅有50ml。“有機器人的輔助,可以幫助醫生精確定位,最大限度保證手術質量和患者安全。”趙小飛說道。

“醫院和科室給我提供了最好的平臺,我必須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更先進的微創技術解除患者病痛。”作為脊柱外科的一員,趙小飛牢牢把握科室提供的機遇,不斷用新技術造福患者。

攻堅克難

勇做攀登醫學高峰的先行者

脊柱手術被公認為難度大、風險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造成患者永久性的殘疾。隨著脊柱外科手術的發展,在治療更加復雜及疑難的脊柱疾病時,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脊柱和脊髓安全,是醫學界不斷探索的問題。

胸椎椎弓根螺釘是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微創技術,具有手術切口小、術後恢復快、感染風險極小等優點,但稍有不慎極有可能造成神經、血管、脊髓的損傷,嚴重時可致癱、致死。趙小飛說:“運用機器人輔助手術,手術操作更精準、更微創,恢復更快更好、功能操作更小,不僅能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痛苦,還能有效提高患者術後 生活質量,這正是我們為患者服務的初衷和動力。”

配備機器人輔助手術後,脊柱外科在科室主任董曉斌以及科室團隊的支持幫助下,完成多例復雜脊柱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得到患者及傢屬一致好評。趙小飛表示,“每當看到患者康復,看到傢屬滿意的笑容,看到我們團隊又攻克了一項新技術,我內心感到無比高興,選擇做醫生無怨無悔。”

樞椎脫位,是脊柱外科最難的手術之一。如果不做這個手術,患者可能癱瘓,甚至致命。

日前,有一位寰樞椎脫位患者,四外求醫治療效果一般,經過打聽了解,來到市二院脊柱外科就醫,經過檢查後確定可以手術,趙小飛與同事們一起在數字實驗室運用3D打印機1:1打印頸椎模型,制作手術計劃,確定治療方案。患者當時走路不穩,不能端碗吃飯,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自主吃飯。

像這種“在小通道裡展現大世界”的救治案例,在趙小飛所治療的患者中有很多。工作中,無論面對病情如何復雜的患者,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他始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竭盡全力為患者解除病痛。

用樸實無華的行動,書寫摯愛的醫療事業;用全心為民的執著,詮釋“醫生”和“人生”的內涵。

這就是趙小飛,時刻踐行“生命之托、重於泰山”,在從醫路上腳踏實地、勇毅前行。

(來源: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張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