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探黃大仙飲食文化:赤松饋青精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中新網金華1月28日電(董易鑫)“宋代詩人蘇軾曾在《次韻程正輔遊碧落洞》中寫到‘黃公獻紫芝,赤松饋青精’。其中,‘黃公’便是黃大仙,‘青精’則是制作金華烏飯用的重要原材料。”農歷新年將至,浙江金華黃大仙飲食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人、金華烏飯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桂華接受中新網采訪時介紹。

浙江金華黃大仙飲食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人、金華烏飯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桂華展示烏飯。 董易鑫 攝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相傳是從一名放羊的牧童修煉得道。黃大仙文化蘊含著“普濟勸善”的精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傢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有著廣泛影響力。金華山則是黃大仙的真源和祖庭。

“青精飯也被稱為道教的‘仙食’,在古藥典中有記載。”李桂華說,青精飯也叫烏飯,是用南燭葉(烏飯樹葉)榨其汁水將糯米浸泡24小時泡到發綠、蒸至發藍,再稍放變黑的一種地方美味。江浙一帶常以一碗黑中帶紫的烏米飯作為迎接夏季的儀式感。

經過現代改良,這道“藥膳”成為年夜飯中的“一員”——青精八寶團圓飯,含有金絲蜜棗、核桃、紅棗、蓮子、葡萄幹、烏飯、紅豆、芋泥等,經過高溫制作、密封後發往全國各地,滿足食客味蕾。

“春天的烏樹葉最為鮮嫩,每年我們都會屯上百噸在冷庫,但還是不夠用。隨著烏飯的名聲來做越大,現在我們采摘烏樹葉、制作烏飯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傢多數都是農閑在傢的人,也算多一份收入。”李桂華說。

浙江金華黃大仙飲食文化傳承基地負責人、金華烏飯制作技藝傳承人李桂華制作烏飯八寶團圓飯。 董易鑫 攝

目前,黃大仙飲食文化傳承基地除了制作烏飯產品外,還開展了近20次研學活動、與多所高校合作研究烏飯樹葉的更廣用途。“例如,我們開設了烏飯樹茶等新產品,這些也都有《本草綱目》做依據。”李桂華說。

結合名揚海外的金華火腿,該基地還推出金華火腿烏飯、金華火腿烏飯香腸等產品赴香港、澳門參展。

1921年,廣東普濟壇負責人梁仁庵在香港創建嗇色園,即今香港黃大仙祠,黃大仙文化從此傳播到了香港。“香港有黃大仙文化作為根基,很多人也會吃烏飯。我們的產品在當地認可度很高。澳門更多是獵奇的食客比較多,但是銷量也不錯。”李桂華說,後續,他計劃開發更多烏飯類產品,以美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