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藍嘴唇”——右心導管檢查應用於肺動脈高壓的技術推廣會議召開

2024年2月5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為了讓“藍嘴唇”患者們實現“本地就醫,便捷就醫”的目標,切實保障患者的生命質量,2024年1月27日下午,由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承辦的右心導管檢查應用於肺動脈高壓的技術推廣會議召開。

“藍嘴唇”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的代稱,因缺氧導致嘴唇紫紺是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典型特征之一。由於該疾病前期診斷困難,很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往往治療比較困難。因此,肺動脈高壓一度被稱為“心肺血管疾病中的癌癥”。

肺動脈高壓是指由多種病因所致肺血管結構及功能改變,引起肺動脈壓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的綜合征,繼而發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動脈高壓的血液動力學定義為海平面、靜息狀態下右心導管檢查測定平均肺動脈壓(mPAP)>20 mmHg。要準確診斷患者是否有肺動脈高壓,就需要做右心導管檢查。右心導管檢查術不僅是診斷肺動脈高壓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評價肺動脈高壓以及指導患者治療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

與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其他類型的疾病相比,肺高血壓相對較為少見,部分基層醫院面對肺高血壓疑似患者,並未遵照規范進行右心導管檢查,這將不利於患者疾病的正確診斷。右心導管檢查不等同於“送入一根導管進入肺動脈測量壓力”,囊括了一整套指標、多個部位指標的測量。隻有通過這種完整的右心導管檢查,對患者的心臟功能以及肺血管的阻力進行評估與判斷,才能夠對肺高血壓患者作出準確的診斷及分類,隨後才能夠對這些患者施予及時恰當的治療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

會上,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內科李江教授從肺動脈高壓的發病機制、規范化診斷、治療過程中的註意事項以及診療的新進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心內一科副主任朱永芝表示,懷化市地域寬廣、山高路遠,推廣右心導管檢查應用於肺動脈高壓的技術能夠讓患者在傢門口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王豐就肺動脈高壓的超聲檢查做了詳細的講解。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對於疑似肺動脈高壓的患者,超聲是最簡便的篩查。

右心導管檢查在肺動脈高壓診斷、治療監測和決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真正讓肺動脈高壓患者盡早診斷、及時治療,改善生活質量。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熟練開展右心導管檢查術多年,已完成右心導管檢查術500餘臺,對肺動脈高壓診治有一定的經驗。隨著右心導管檢查這項技術的不斷推廣與規范,將會為肺高血壓的治療真正走向規范化提供助力。

(心內一科 朱永芝 賀金容 王艷紅 張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