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外感病多發,這個中成藥,被稱為“四時感冒之神劑”

2024年2月5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流感,全名叫流行性感冒,西醫認為是病毒引起的,中醫裡沒有病毒的說法,在中醫裡統稱為邪氣。

在用藥上,大傢夥首先面臨的就是風寒、風熱的問題,如果風寒、風熱辨證不清楚,不但對於恢復身體沒有好處,甚至可能加重癥狀,那麼,有沒有一種不拘風寒風熱都能用的藥呢?

在古籍中有這樣一個方子,不管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可以用,是治療感冒的“辛平之劑”,《本草正義》稱其為“四時感冒之神劑”,這個方子就是荊防敗毒散,現在也有中成藥叫荊防顆粒。

荊防敗毒散,出自明代張時徹的《攝生眾妙方》。它是在人參敗毒散的基礎上去掉了人參、生薑、薄荷,加入荊芥、防風化裁而來。

一般認為它是一個治風寒感冒的方子,其實當你了解它的組成和歷史,你會發現它風寒、風熱、寒濕都可以用,所以很多人把它當成“四時感冒”常用藥,也就是說一年四季的感冒都可以用。

下面我們來看方子。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茯苓、桔梗、甘草。

荊芥和防風是中藥裡的風劑,可以驅散風邪,這兩味藥一進入身體,可以把身體裡的風邪統統搜刮出來,然後驅趕出去;防風除了驅散風邪,還能像一道屏障一樣擋在那裡,不讓風邪有任何可乘之機。

荊芥、防風都是微溫,不涼也不太熱,可以透表,就好像給身體打開一扇窗戶,窗戶一開,什麼風寒、風熱都就跑出去了。

一般來說,祛風的藥材都能祛濕,就好像給身體刮了一陣風,暖風一吹,身體裡的濕邪全都吹走了。

可是對於嚴重的濕邪,荊芥和防風的力量顯得有些弱,這時候再加上獨活和羌活就萬無一失了。

獨活和羌活是一對祛濕的經典搭檔,就像一對好兄弟一樣形影不離,對於那種風寒濕三種泄氣夾雜在一塊,隻有這哥倆才能搞定。

柴胡一方面疏解肝鬱,還能輔助荊芥、防風來透發表邪;川芎行氣活血,可以幫助獨活羌活祛濕止痛。

很多感染的人會有胸悶痰多的情況,怎麼辦呢?

這裡用桔梗、前胡來化痰,用枳殼、茯苓來寬胸理氣。

桔梗宣肺化痰,藥性向上走,前胡降氣化痰,藥性向下,一升一降之間就可以把呼吸道理的痰濕清理幹凈,讓呼吸道變得暢通無阻。

上焦的淤堵解決了,中焦不通怎麼辦呢?

枳殼是不錯的選擇,枳殼行氣消脹,它可以把那些食積、痰濕、氣鬱一股腦的沖散,然後帶著它們一直往下走,最後從大腸排出去。茯苓健脾祛濕,畢竟脾為生痰之源,隻有脾胃強壯了,才不會生濕生痰,所以這裡必須健脾,茯苓一邊健脾,一邊把濕氣趕著往下走,最後通過小便排出去。

最後再請我們的老朋友——甘草來調和諸藥。這樣,整個方子也就萬無一失了。

這個方子的重點就在於荊芥和防風,可以固表扶正,還能透發外邪,就好像給身體鑄了一座高高的城墻,把邪氣擋在城墻外面,還可以騰出時間把身體裡的風啊、寒啊、濕啊驅趕出去。

《本草正義》中稱它為“四時感冒之神劑”,因為它可以把邪氣透發出去,不管是熱邪還是寒邪,總歸都是邪,所以不管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都適用。夏季濕氣比較重,人們又喜歡吹空調,很容易感受寒濕,頭痛身重,胸悶惡心,這時候一包荊防顆粒喝下去,再美美地睡一覺,第二天就可以滿血復活。

另外,這個方子還可以用於牙痛、癤子、青春痘、腮腺炎、皮膚病的濕疹瘙癢等等,現代醫學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是用寒涼的藥物去壓制,這樣其實是把邪氣壓制在體內,這些邪氣在身體裡,總有一天會闖出大禍;中醫怎麼治呢?中醫的治療思路就是透邪外出,隻要把邪氣發出來,自然也就好了。

荊防敗毒散又有“瘟疫通治劑”之稱,在古代,荊防敗毒散一直是作為治瘟疫的首選藥:

《景嶽全書》言“若感四時瘟疫,而身痛發熱,及煙瘴之氣者,宜敗毒散,或荊防敗毒散”;

明·李榳《醫學入門》曰“疫疾,如有鬼癘相似……表癥,宜荊防敗毒散”;

清·周震《幼科指南》言“天地流行厲氣,而成瘟疫之病……發以荊防敗毒散,清以普濟消毒飲”。

如今,荊防敗毒散穿越數百年的時光,來到我們身邊,仍然在造福著後人,為後人排憂解難,它的原方以及中成藥荊防顆粒也曾在抗擊疫情中大放異彩,說明古人對抗瘟疫的智慧結晶,在今天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管外邪如何變化,隻要人不變,中醫永遠不會過時,古聖先賢留下的方子也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