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吊打星巴克,昔日“咖啡大王”,如今靠“農傢土雞”自救

2024年2月5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擊“關註”成為鐵粉,這樣能優先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也便於您參與討論交流,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 來源/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引言:在各大品牌在咖啡戰場上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誰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上島咖啡”?

說起上島咖啡,想必很多70、80後都不會陌生,這裡是許多人的西餐啟蒙,也是不少人的愛情起步。

那個時候,去上島咖啡就餐是一件高大上又榮耀的事情,能坐在搖椅裡吃飯,是最浪漫、奢侈的願望,小時候去一次能在班裡炫耀一周。

上島咖啡可以說承載了很多人的“第一次”,第一次進西餐廳的拘謹,第一次鋸扒的無措,第一次心動的約會......

隻不過,如今再一次聽到“上島咖啡”時,早已物是人非了。

01、曾經高大上的上島咖啡,下凡了

如今的上島咖啡,早已沒有了當初高不可攀的氣質,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氣又自帶煙火氣的 “中式快餐.上島”。

全國各地的上島咖啡門店,都在整花活,整啥活?——賣各種各樣的中餐,致力於做一種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上島咖啡”。

比如在安徽的上島咖啡,除了經典的黑椒牛排,意大利肉醬面,還有蕪湖烤鴨飯、缽缽雞。

上海的上島咖啡,看了一眼菜單,農傢土雞、回味三鮮、清蒸鱸魚......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不是土菜館嗎?

在廣東的門店,意大利面還能配苦瓜排骨湯,大概隻有上島咖啡敢這麼做了。

還能賣辣椒炒肉和川香肚絲。

盡管都是同一個名字,但是裡面的菜單毫無相似之處,主打的就是一個因地制宜,直接將各地特色“玩出花”。

“西餐中餐一應俱全,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上島。”

甚至還盯上了打工人的午餐,出現了香菇蒸雞飯和五香牛腩飯。

菜單也還是老樣子厚厚一沓,而且還特意給中餐留了一個大篇幅的位置,讓人一時分不清該吃西餐還是中餐,還是喝咖啡。

其本土化的程度,可以說肯德基、必勝客都自愧不如。

昔日商界精英首選的高端西餐廳,沉迷於出中餐,越來越接地氣,儼然一副“西餐叛徒”的模樣。

雖然說隔行如隔山,但是上島咖啡卻極少“翻車”,不少消費者品嘗過後,給出的評價都是還不錯、性價比高。

誰能想到,曾經童年時期都不敢進去消費的上島咖啡,竟然還能與“性價比”三字沾邊。

看到這,也許有人想問,曾經紅透半邊天的上島咖啡受啥刺激了?怎麼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02、曾吊打星巴克,開出過3000多傢門店

實際上,上島咖啡賣中餐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7、8年前,那些開了十幾年的老店,就紛紛選擇上新中餐了。

之所以選擇做起中餐,隻是其自救的一種方式,畢竟“爹不疼、娘不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島咖啡股東收了加盟費之後,就放手不管了。

就相當於加盟商交完錢後,貼上了一個“上島咖啡”的牌子,然後從總店入手第一批選材,後續的所有操作都不受限制,全靠加盟商自己施展十八般武藝。

這也是為什麼在全國那麼多傢上島咖啡,但是各門店的服務卻不盡相同,最讓人詬病的一點是,上島咖啡的會員卡不能全國通用,你在哪個門店開的就隻能在哪個門店用。

這就是在“放養”模式下,上島咖啡各門店推出的專屬會員卡,所以,不知情的消費者,買了一張會員卡後,門店倒閉了也不知道找誰說理去。

2012年的時候,北京一傢上島咖啡就推出了儲值消費卡的活動,有消費者往裡頭充值了5000元,結果幾天後,卻發現人去店空,店老板無影無蹤。

而上島咖啡總部對此的回應是:他們隻是特許授權,無權幹涉,表示隻管直營店,不管加盟店。

結果你猜怎麼著?有記者去咨詢了北京總部,結果人回應稱,全北京100多傢上島咖啡店全都是加盟店,一傢直營的也沒有,離了個大譜了。

結果一搜索發現,這類事還不止一例,上島咖啡消費卡糾紛由來已久了。僅僅是在濟南,就發生了好幾起“消費卡變廢”的事。

對於上島咖啡這種加盟模式,京東CEO劉強東就曾吐槽過:

“上島咖啡五年之內全國幾千傢上島咖啡,老板就坐著收加盟費,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做成中國的星巴克……加盟,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隻要去收加盟費,數錢是最簡單的。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在中國,有違消費者的利益。”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加盟模式,讓上島咖啡快速占領了全國,數據顯示,截止2004年7月,上島咖啡在全國開出超過600傢店,加上子品牌,整個集團在中國大陸有3000多傢店。

比上島咖啡晚了兩年進入大陸市場的星巴克,在2017年的時候,也就才有2936傢門店,可以說,上島咖啡的3000多傢門店數量持續吊打了星巴克十年之久。

穩穩的“咖啡大王”,當年星巴克都要靠邊站。

隻不過,成也“放養”,敗也“放養”。

無限制的擴張,隻要給錢就能加盟,放任式的加盟方式導致各門店出現了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缺失,消費者怨聲四起,導致品牌聲譽受損。

據悉,曾經有消費者在上島咖啡裡點了一杯售價98元的人參烏龍茶,但是喝了之後感覺味道差,顧客覺得不值98元的價格,便和服務員反映情況,結果沒想到店員表示:

“ 這是為經濟困難者準備的。”言語中盡顯輕蔑。

加盟商資質參差不齊、品控和服務也不能保證,導致消費者對其印象形成“服務差、品質良莠不齊”等不良感受,大大侵蝕了上島咖啡的品牌價值。

另外一方面,上島咖啡內訌,人心不齊,也是導致其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島咖啡是1997年進入內地市場的,最先開在了海南省,創始人叫陳文敏,是臺灣省的一位商人,最先就是他把上島咖啡帶到內地的。

隻不過上島咖啡在臺灣沒火起來,來到內地火了。

不過這裡的上島咖啡和日本的那款UCC上島咖啡並沒有任何關系。

所以,陳文敏轉戰內地市場是帶有幾分賭的成分,他是以“源自臺灣”的標簽進行營銷的。

剛開始的時候,陳文敏由於囊中羞澀,所以拉來了七位合夥人和他一起創業,成立了“海南上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這樣在海南省開出了第一傢上島咖啡。

彼時國內的咖啡市場還是一片空白,國內的消費者對於舶來品一直帶有一種仰慕的心理。

所以,當時上島咖啡靠著“咖啡 西餐”的模式來到內地的時候,一度以“奢侈”的形象在市場炸開,火爆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網紅店。

盡管現在的裝修對現代人來說有些土氣,但是在當時可是引領了潮流,成為尊貴奢華的象征。

因此,隨著上島咖啡知名度越來越大,尋求加盟的商傢也越來越多。上島咖啡的股東們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

錢多了,關於股東的利益分配也逐漸顯露出矛盾了,畢竟合夥的生意難做。

到了2000年,董事會最終決定,8個股東分區開發經營,“瓜分”掉上島咖啡的勢力范圍。

由於其他6個的勢力較小,所以就逐漸形成了以陳文敏為首的“杭州上島”,以及另外一位股東遊昌盛建立起的“上海上島”這兩大勢力。

俗話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所以,在2005年,杭州上島狀告上海上島商標侵權,一時間鬧得轟轟烈烈。

這場商標拉鋸戰持續了兩年之久,最後,以上海上島咖啡敗訴結束。

這也意味著,敗訴的上海上島咖啡旗下的所有加盟商都要面臨摘牌,不摘牌就關店,要麼就投靠杭州上島咖啡。

最終的結果就是,上海多傢上島咖啡加盟店選擇倒閉,這大大削弱了上島咖啡在市場的競爭力,上島咖啡的內部也“分崩離析”。

在上島咖啡的內鬥之下,已經進入了中國市場的星巴克進行了強勢的“反攻”,一步步攻城略地,拿下了咖啡的市場份額。

根據資料顯示,在2020年中國現磨咖啡品牌市場份額占比數據中,上島咖啡所占比重僅有1.4%,星巴克則達到了36.4%。

因此,種種原因讓上島咖啡跌下神壇,被消費者拋棄,變得不再高不可攀,逐漸退出了大眾視野,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03、內卷的咖啡市場

如今上島咖啡賣起了中餐,也不過是在內卷的咖啡賽道中止住虧損活下去罷了。

昔日的“咖啡一哥”,另辟蹊徑,找到中餐的盈利點,也成功了活了下來,根據點評信息顯示,有不少開了十幾年的上島咖啡仍在營業。

不止是上島咖啡,不少咖啡品牌也以“咖啡佐中餐”打開市場,比如M Stand上新的早餐系列,有牛肉燒餅、也有油條。

一些創意的咖啡店還推出了腸粉、燒賣、油條、包子、煎餅果子......等的特色早餐與咖啡結合。

上島咖啡謀新求變做中餐,已經被市場認可了好多年,就像那句話說的,隻要活下去,什麼事都不是事。

您吃過上島咖啡嗎?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由於平臺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點贊、評論、分享、收藏),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優先收到更多好文推送@首席商業智慧